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短短几行字,写不清毛主席传奇的一生,短短几句话,也无法概括毛主席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毛主席富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今天仍旧让世人臣服。
他的军事谋略,让他稳居世界十大军事家的榜首,除此之外,毛主席的诗词写得也是大气磅礴,但是这些光芒,太耀眼了,以至于让很多人忽视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毛主席他也是某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但是面对山河飘零的旧中国,毛主席顾不得自己的小家,他的亲生孩子们,大多也从小就吃尽了苦,跟着颠沛流离,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最终的结局也是死的死,丢的丢。
不过大家普遍熟知的也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毛主席的十个孩子,以及他们的遭遇。
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是他与杨开慧所生。杨开慧被叛徒出卖时,毛岸英才只有8岁,他跟着母亲锒铛入狱,年幼的毛岸英只记得,母亲每日被带回狱中时遍体鳞伤的模样,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
后来,杨开慧进入审讯室的时间越来越长,每次回来时的状态也越来越差,看着母亲苍白的脸色,毛岸英忍不住抱住了她,杨开慧扯出一个笑容,用手轻轻拍了拍毛岸英,她眼中的坚定震撼了毛岸英,毛岸英预感自己将要和母亲分别了。
没过几天,年仅29岁的杨开慧就壮烈牺牲了,毛岸英则顺利逃出了这个“炼狱”。为了让毛岸英度过一个相对安稳的童年,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将毛岸英送去了上海,在上海大同幼稚园的时光,也是毛岸英这短暂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1931年,上海革命形势突变,情况不容乐观,毛岸英及其兄弟被托付给地下党员董健吾,本以为离开上海后就能安全了,可是敌人却盯上他们,无奈之下,董健吾只能将毛岸英他们送到别处。寄人篱下,担惊受怕的日子,没有让毛岸英变得懦弱,他知道自己是长兄,要担起照顾其他两个弟弟的责任。
之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无奈之下,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只能靠着自己生活,毛岸英回忆起的时候,还笑着说,没有床,他和弟弟就睡在马路上,没有钱,他们就去拖地板赚取薪水,没有吃的,他们就从垃圾箱里捡。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毛岸英也没有选择去偷去抢。
时间过去了好几年,毛岸英和弟弟也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两兄弟靠着双手养活自己,风餐露宿让他们的皮肤黝黑,可他们的眼神却更加坚毅。1936年,党组织终于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随后两人被送去苏联留学。
毛岸英深知学习的机会得来不易,所以他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不上课时就沉浸在图书馆看书,最终在课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毛岸英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战争一天不胜利,中国的老百姓就要过着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生活。于是他选择继续在苏联几大军事名校里深造
1946年,学成归来的毛岸英,在延安与毛主席会合了,很多战士以为毛岸英有文化有能力,又是主席的儿子,所以会格外娇气些,却没想到毛岸英直接去了乡村劳动,瞧着毛岸英脸上辛勤劳作,战士们满是佩服,之后军中也没有了这些闲言碎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彼时的中国才刚刚结束战乱,老百姓都期盼着和平,可是这一仗不打,日后中国会面临着更多的战争,于是,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志愿军去支援朝鲜,28岁的毛岸英安静地听着,内心却在翻江倒海。
就在朱德总司令准备离开时,毛岸英走上前去,他主动请缨要成为第一个志愿军战士,他说老百姓的孩子可以上战场,那他为什么不可以?就这样毛岸英以秘书兼翻译的身份随军入朝。
11月25日,美军轰炸机突袭毛岸英所在的司令部,头顶上,战机一架架飞过,耳边的爆炸声接二连三,所有人都在慌忙躲避,这时毛岸英想到了作战室的墙上还有一张重要的地图,他来不及多想,转身折返了回去,“轰”的一声,毛岸英牺牲了,同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把青春献给了新中国。
毛主次的次子,毛岸青,也是杨开慧所生,他的幼年轨迹与哥哥基本一致,因为幼时跟着哥哥到处谋生,毛岸青从小就有头疼的毛病。毛岸青和毛岸英一样,也十分聪明,甚至可以说他在学习上的造诣比毛岸英高,他甚至还跳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