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泉郡富美宫举行了“送王船”仪式,这是时隔4年,这一传统民俗再次在富美宫上演。
11日晚上九时许,在泉郡富美宫,送王船的队伍从这里出发,一路载歌载舞,吸引了大批居民和游客驻足观看。经过大约1个小时的行进,王船送至顺济桥金山水闸口的滩涂上,并在“王船化吉”,也就是烧王船后结束活动。据了解,这艘王船大约长4米左右, 船身涂满彩绘,插有彩旗,挂有灯笼,具有闽南特色。
泉郡富美宫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 陈淑贤
“这艘船的材料是纯樟木做的,按照非遗传承人的手工艺来做,大概花费4个多月才做成功。”
“送王船”民俗,源于闽台地区普遍存在的王爷信仰。泉州富美古渡附近的泉郡富美宫建于明朝,又名“阿爷公宫”,被奉为“王爷总馆”的神庙。宫内,萧太傅头戴王冠、身披衮袍,端坐在香烛供奉的神龛,牌匾大书“汉代儒臣”,不仅显示他是被闽台众生膜拜的王爷神总管,更是西汉一代儒臣。萧太傅随萧氏移民入闽,后由祖先崇拜演变为神明崇拜。为闽南及台湾地区王爷信仰的源头,其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和东南亚。时隔四年,泉郡富美宫再现“送王船”仪式,来自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相关宫庙代表和超过300名台湾信众前来共襄盛举。
泉郡富美宫董事会董事长 陈淑贤
“通过王船,把瘟疫、脏污放在船里送出去。咱们闽南是送王船比较活跃的地区,泉州历史上送王船也是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我们继续传承发展,祝福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申报成功的人类非遗项目,探索出跨国联合申遗的成功案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