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项目是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之一,今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今日记者从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获悉,该项目预计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总进度的85%,2024年3月底全面完成收尾工作,当前,该项目正按照施工计划加快推进。
修复损毁河岸
排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外江为岷江正流,是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的主要排洪河道,从都江堰渠首外江出发,下游经过了崇州、邛崃、大邑、新津、双流、温江等区(市)县,为灌区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生态保护等水资源调配提供重要安全保障。
“此前由于都江堰渠首外江黄家河心护岸、木观音大堤护岸局部损毁严重,河道排洪能力受限,已严重影响渠首各工程的正常使用,影响全灌区正常供水、调水计划。”都江堰渠首管理处渠道管理站高级工程师任伟介绍,为了提高外江排洪能力,此次都江堰渠首排洪护岸工程主要对外江小罗堰出口至青城桥河段左、右两岸护岸损毁段进行修复,保证外江此段排洪安全。
整个工程共计修复护岸总长1980米,疏浚河道1.1公里。其中包括河道左侧护岸木观音大堤2处损毁段,总长190米;河道右侧护岸黄家河心护岸全段,总长1790米。
据了解,木观音大堤紧邻都江堰市主城区,此段堤防也是都江堰市的主要防洪工程。再加上,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黄家河心段护岸,现状防洪能力仅能满足10年一遇洪水。“对此,我们按照50年一遇的排洪标准对渠道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任伟表示,项目完工后将极大提升渠道的防洪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
传统堰工技术升级了
混凝土浆砌卵石就地取材提高防渗抗冲能力
立样架、拉线、铺浆、填平、砌石……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除了有大型机械在作业以外,还有不少工人在坡面上忙着砌鹅卵石。
“这是我们根据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之一——干砌卵石改造升级后的新技术——混凝土浆砌卵石,也是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建设中特有的一项技术。”任伟介绍,与干砌卵石相比,浆砌卵石就地取材,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延续了生态之道。此外,它还具有渠堤防渗抗冲,增加抵抗侵蚀的作用,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提高防洪能力。
今年68岁的李光太是众多工人中的“老师傅”,拥有40多年水利工程建设经历的他对于砌卵石这项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为了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每块鹅卵石的大小不能小于20公分,同时石头与石头之间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要排列整齐,点连成线,这样建成的坡面才能更加稳定、美观。”李光太介绍。
据了解,随着灌区范围日益增大,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江堰灌区科技人员对干砌卵石进行了技术升级,与现代水泥相结合形成了浆砌卵石,使沿用2200多年的干砌卵石在技术上前进了一大步。目前都江堰渠首的主要堤防、内江及六大干渠均采用浆砌卵石结构,经历了多年洪水及地震考验,运行正常。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图片 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