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人种的说法,最初是由18世纪晚期的德国学者提出的。1785年,哥廷根学派的学者Christoph Meiners首次在种族层面上,使用了高加索人(Kaukasisch)这一概念。他的同事布鲁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尝试通过测量头骨和肤色研究人类的多样性,他将人类分为5种类别,即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马来亚(或棕色)人种、埃塞俄比亚(或黑色)人种、美洲(或红色)人种。
19世纪学者对人类不同种族的描绘
布鲁门巴赫将欧洲、西亚、北非和印度人都归为高加索人种(大致相当于今天广义范围上的白人)。他认为人种之间的差异是微小而渐进的,这些差异,来自于气候和生活方式的区别。另一方面,布鲁门巴赫认为高加索人种是人类最原初的状态,而其他人种都是由高加索人种退化而来的,通过适当的环境控制,所有人种都可以恢复到原始的高加索人种。尽管在当时,布鲁门巴赫算是反对奴隶主义和歧视有色人种的先锋人士,但他的人种划分理论,也对后来的科学种族主义影响深远。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认为高加索人种是人类最高级,最原初的版本呢?
18世纪时,欧洲学者普遍认为人类起源于高加索地区。根据《圣经》的说法,大洪水之后,诺亚方舟停泊于高加索地区(一般认为是古代亚美尼亚的亚拉腊山一带),之后,诺亚的后代(闪、含雅弗)逐渐繁衍为地球上的不同人种。此外在希腊神话中,用泥土创造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也是在高加索山受难的。两种说法都不约而同地将人类起源与高加索地区结合在一起。
另外,18世纪的德国学者(比如Christoph Meiners和布鲁门巴赫)往往认为,高加索人种是人类最美丽,最完美的版本。比如布鲁门巴赫就认为,最漂亮的人类来自高加索山的南坡,也就是格鲁吉亚那里,根据他的人类退化理论,布鲁门巴赫认为人类最有可能起源于这一地区。
奥斯曼帝国的一位切尔克斯妃子
游行纪念切尔克斯人被驱逐出俄罗斯的队列
当时在欧洲还流行着“切尔克斯美人”的说法。切尔克斯人(Circassian)生活在西北高加索一带,从中世纪开始,中东和巴尔干的民歌中就不乏对切尔克斯人美丽容貌的描写。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许多皇后、妃子都是切尔克斯人,1854年之后,几乎所有奥斯曼后妃都带有切尔克斯血统,此外波斯的萨非王朝、恺加王朝的许多妃子也是切尔克斯人,甚至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美第奇也有一个和切尔克斯女奴的私生子。因此当时的人种学家认为,纯洁、美丽的切尔克斯人最接近上帝创造的人类,代表了人类的理想形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