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菌落数。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食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那么,导致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人为因素
在食品生产、运输及销售的过程中,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不正确行为都有可能引起菌落总数超标,其中较为普遍的可能为:
1)负责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对清洗消毒的频率及要求执行不到位,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2)生产操作人员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如负责杀菌工序的人员对杀菌的参数及要求执行不到位或不了解,可能导致杀菌不彻底。
3)员工培训不到位,缺乏卫生意识。如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发生交叉污染,进而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二、设备原因
设备的能力和状态也可能与菌落总数超标有关,以杀菌设备和包装机为例。
包装后需进行杀菌的产品,如果杀菌设备性能不足、温度计未校准,都有可能引起菌落总数超标。
同样的,包装机若密封性能不足,也有可能导致产品在杀菌和后期的贮存过程当中出现被污染的情况。
三、物料条件
物料主要包括各种原辅料、内包材、生产用水和冰等,如原料的原始微生物含量较高,也会有增加后期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的风险。
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对原辅料包材进行评估,制定一定的验收要求,并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做好温湿度控制和环境管理。
另外,内包材在使用前还可考虑采取紫外灯或臭氧进行消毒。对于生产用水和冰,可以采取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其微生物状况进行验证。
四、方法不当
方法主要指的是各种有关微生物措施制定的合理性。如设备、环境、人员清洗消毒的频率及方法是否合理?杀菌公式的设定是否合理?生产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合理?食品储存和运输中设定的条件是否合理等。
针对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在事前事后通过微生物实验数据进行比对,以此来验证方法是否可行。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调整一定的参数并采集实验数据来对方法进行优化,进而确定最合适的方法。
五、环境因素
从原辅料的运输、贮存、加工成成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场所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产品菌落总数超标。
针对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合理考虑各个场所的布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湿度以及持续保持各个场所的卫生等。
想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原料、产品及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受污染程度,可以使用逗点生物Aiculture®菌落总数测试片,只需3步,让微生物检测工作更加简单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