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书院承古韵,寻根育英才

0
分享至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高正方)迎着阳光,一辆辆满载学生的大巴车陆续出发。每逢周一,这一场景都会出现在石家庄学院的校园里:全体大一学生分批到该校通识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牛山书院”,开启为期一周满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校史文化的研学之旅。

第一站是太行山东麓平山县内的中山国古城遗址。师生登临古城墙,满怀历史厚重感。陈俊达同学这样记录着这个神秘的古国:“挣扎于华夏民族之中,几度灭亡又几度复国,作为曾经的千乘之国,我们看到了她的过往岁月,见证了她历经千年气韵犹存。”

移步换景,师生们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五大书记铜像前,同学们纷纷肃立,向革命先辈行鞠躬礼,缅怀先烈。“保护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后人,是党中央寄予我们河北省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次到西柏坡纪念馆和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肖璐雅由衷感叹。

第三天,师生徒步10余公里,来到了本校办学旧址——鹿泉区牛山村。牛山,是石家庄学院前身“石家庄地区师专”的办学所在地。看到砖瓦房、大通铺等旧物件,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校办学和前辈们求学的不易和艰辛。

绵延巍峨的太行山、水流汤汤的滹沱河造就了石家庄深厚的地域文化。牛山书院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进学生对当地人文历史的认知与体验。

师生参观了牛山书院校企合作研学基地——龙山名人蜡像馆。同学们解读蜡像背后的历史故事,体会着其中的人文情怀。为让学生体验本地民俗风情,传承非遗项目,书院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井陉拉花比赛、传统汉服展演等,让同学们从中找寻地域文化根脉,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实地走访石家庄城市馆、解放纪念馆、工业遗址等,师生了解到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新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课堂设置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把思政课和通识教育课放在实地进行现场教学,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实际生活,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子麟说。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近年来,石家庄学院注重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新格局,通过牛山书院推动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书院强化智育培养,利用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提高通识课程支撑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育人功能;强化体育锻炼,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倡导学生在牛山开展户外拓展;强化美育涵养,营造向美而行新氛围,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戏剧节,设置人生美育讲堂等,浸润学生美好心灵。同时,书院强化劳动实践。书院研学基地把百亩果园和蔬菜大棚作为实践场地,聘请当地种植能手做导师,指导学生体验磨豆腐、推米磨面,感受农耕劳作的勤苦与快乐。

石家庄学院党委书记陈亮认为:牛山书院的创立,弥补了人才培养“重专业,轻通识”的不足,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开辟了新路径。他表示,今后牛山书院将继续秉持“三全五育”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进行传承与创新,努力在新时代焕发实践育人的激情与活力。

作者:周洪松 高正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49665文章数 123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