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许纪霖:00后的“躺平”其实是面对“内卷”的一种苟且

0
分享至

本文共44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致极学院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如何理解00后?曾被贴上“养尊处优”“自我中心”“吃不得苦”“整顿职场”等等标签,如今却在最激烈的“内卷”和最无奈的“躺平”间临渊履薄。

华师大紫江学者、历史系教授、博导许纪霖认为,95和00后是真正的Z时代“后浪”,他们过着一种小目标式的生存方式,而他们的躺平,是一种被迫的苟且。

越来越多00后,开始涌入考公、考研、求职的战场。

11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比之去年474万的峰值减少了36万人。但在“考研热”降温的背后,2024国考则有303.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比去年再增43万,首次突破300万大关。

有分析认为,国考“走热”与考研“遇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网友也说:“考研减少的那批人去考公了,完美达到了动态平衡”。

而在这些统计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个体的抉择。一位正读大四的00后女孩何甜甜(化名),临毕业就一头撞上了就业寒潮,她决定先考公,不行再就业,她告诉《人物》记者:

读研只是晚三年进入职场,放弃考研,那我就早三年进入职场吧。

曾被贴上“养尊处优”“自我中心”“吃不得苦”“整顿职场”等等标签的00后们,却在最激烈的“内卷”和最无奈的“躺平”间临渊履薄。

如何理解00后?如何理解令00后们左支右绌的“躺平”和“内卷”?本文摘选了许纪霖教授的独到分析,以飨读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委。

作为Z世代的00后

生于知识过剩的时代

之所以把00后叫做“新人类”,把他们的文化叫做“新人类文化”,是因为,相对70后、80后来说,00后完全是崭新的一代。

从文化分界上来说,“前浪”最典型的是50后和60后;而00后父母这一辈——70、80后是过渡的一代人,既具有前浪又有后浪的两种特点。真正的后浪是Z世代,就是95后和00后。

一代人自身的文化特点是被那个时代的文化所决定的。而今天恰恰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时代,所以形成了两代人之间的巨大的鸿沟。今天,00后面对着网络革命。虽然他们也接收着印刷媒体带给他们的各种知识,但是大多数知识、资讯来自网络,特别是手机。

00后身处在知识爆炸、信息过剩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让00后的大脑就像被知识的千军万马践踏了一遍,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个、喜欢哪个。今天的人是自由的,但是自由是最痛苦的,因为有了自由,却要选择,而选择是需要能力的,当你缺乏这种能力的时候,你会有困境感。

年轻人的困境不是知道得太早了,而是知道的太多了。这是00后和父母辈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许纪霖(左)做客「致极下午茶」,与致极学院联合发起人/副院长王胜对谈

价值失落,徒留“我要”

之前,B站上的《后浪》视频在年轻人中间反响很大,这视频充满了一种时代主人的自信,试图批驳、颠覆所谓“前浪”对他们的各种偏见。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充满着自信、奋斗精神的“后浪”可能只是部分已经成功了的80后。这批80后在事业上已成为职场精英,也买了房,整个前途是光明的。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浪》视频在90后那里收获一片嘲笑,因为90后处境完全不一样,正处于“内卷”的煎熬之中。00后也是如此。

这就涉及“后浪”如何理解自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相对而言,今天的年轻一代好像有一种我称之为“我愿故我在”的心态:我有愿望,我要。

用哲学的话语说,这不是理性的自我,而是意志的自我,“要”是一个意志。特别是很多95后、0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万千宠爱于一身,“我要”,家里都会想办法满足。

但是这个“要”背后,应该有一种价值观的支持。这个价值是,我知道我是谁,我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三观。这个价值观过去是存在的,儒家文化,或者革命价值。但在今天,00后内心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虚无主义。很多00后都觉得苦闷、焦虑,好虚无,就是因为背后的三观被抽空,只剩下“我要”的意志以后的结果。

▲B站推出的《后浪》视频击中80后的情怀却遭到90、00后的抵触

小目标式生存

后浪中的一部分是价值虚无主义者。他们在价值观上没有明确的认同,也不需要靠这个来支撑他的生命和生活。老的一代是需要“诗与远方”的,但新的一代人对于“诗与远方”有一句很典范性的回答:“这有什么用?”

“有用”和“没用”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诗与远方”是价值理性。“前浪”即便有工具理性,但也总是要有一点价值理性,没有意义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但年轻一代几乎彻底抛离了这个理想,“有什么用”背后遵循的逻辑是一种称为“小目标”的升华——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了再设定下一个“小目标”,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小目标所构成的。今天的Z世代进行的就是一种小目标式的生存。

这是典型的工具理性,不问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只是说在设定目标以后去思考怎样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去实现它。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一代,唯一的价值尺度就是“成功”。

钱理群教授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可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今天很多高校培养的顶尖精英,内心价值上是被掏空的,他们只是采用工具理性的方式:不问现实合不合理,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要做的只是在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面前,去设定我的利益在哪里,然后用(工具)理性的方式去得到它,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正是“经济理性人”的思路。

要知道,今天无论在任何学校,在任何公司都有一套普遍的KPI制度,是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奖励、惩罚。

但KPI是一个“优绩制”神话,它告诉年轻人说,只要智商够高,够努力,你一定会成功。对后浪来说,成功学说宣扬的“智商+奋斗就是成功”神话,现在开始破灭了。今天开始流行的概念叫“内卷”——智商再高、再努力还是白用功,你“卷”不过别人,你只能“躺平”。

躺平不是“佛系

在“躺平”之前,还有一个词叫“佛系”。看起来,好像“躺平”和“佛系”差不多,都不是那么积极的,像儒家那种“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其实,“躺平”和“佛系”的差别很大——“佛系”是主动的。

我发现,佛系青年主要是80后。80后不管怎么样,赶上了一个尾巴,就是想成家的时候北上广深的房子还是买得起的。所以那个时候,哪怕是一个外地的青年到上海来工作,决定要结婚,也可以成功。所以80后还算幸运,他们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打拼,可以做到比较体面的位置,拿到比较体面的收入。当然他们赚的是辛苦钱。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会说,就“佛系”一段时间吧。

我认识好几个年轻人从四大辞职,说先玩个两年,喘口气,再到某个公司企业做财务总监。在那段间隔,他们去过佛系生活。一个自觉选择的人生,叫“佛系”。有点像庄子式的活法,我不那么积极进取去打拼,我暂时退出来,去追求一种比较符合自己内心地潇洒地自如的生活。


但“躺平”不一样,“躺平”都是被迫的。“躺平”不是他们不想奋斗,而是发现奋斗了没用。再奋斗,依然是996,依旧是苦日子。这是其一。

其二,普通年轻人要成家立业,但是一线城市的房子买不起。首付双方父母再凑钱也不付起,所以这些90后的年轻人说算了,我们只能“躺平”了。所以他们“五不”: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车,不买房。我就做一个低端消费者,自己工作过得去,也不要高档的享受,也不要抱有什么梦想希望,也拒绝各种人生小目标,这就是今天90后、00后相当普遍存在的“躺平”,这种“躺平”不是主动的,而是一种无奈。

▲许纪霖在致极博雅论坛演讲

内卷中的“苟且

所以从这点而言,我们首先要理解“躺平青年”为什么要“躺平”。

躺平背后,源于另一个热词“内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内卷了。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学校,无论是老板,还是职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被“内卷”了。

还有一个词叫“困在系统中”,原来这个词是指外卖员被系统的大数据困住。但是现在发现,好像每个人都被系统困住了。系统无所不在,系统就是经过计算的大数据,榨干人的每一滴血汗,每一分每一秒,这就叫“困在系统当中”。

问题是如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轻人也认了,但是年轻人突然发现,收获和付出是不成比例的,所以他们只能采取一种消极的姿态——“躺平”。“躺平”不是说不干,但是他们不再有诗与远方,不再幻想,不对自己的未来再有期待 。

躺平是“苟且”。

但我发现,虽然口口声声说要“躺平”,实际上他们内心是不平的,所以我把这种状况称为“身躺心不平”。

小鸟的幸福

00后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积极奋斗,世界这么大,总是有机会的,就像儒家一样;第二个选择是佛系隐退,顺其自然,就像道家一样。

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命运。但是人只有努力过才知道自己的命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达到三分努力的话,不能说你的命是什么,命的变化是最后一分钟才产生的。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之”。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他做的事情是值得做的。所以不要去想行不行,更多去想值不值得去做。如果你觉得值得去做,你还是去做吧。这是一个忠告。

但是这种忠告通常对很多备受挫折、心灰意冷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那我说,如果你真的还要躺平的话,那你真的躺下吧。这个躺下不仅是身体躺下,心灵也要躺下,也就是说你要认怂。


认怂就是从心所欲,听从你内心的召唤,像佛系青年一样,换种活法。去读读庄子。庄子认为,外在永远不自由,但是你如果要回归内心的话,你内心还是有这个自由的。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大部分所从事的所追求的目标,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父母要我们这样做,老师要我们这样做,社会舆论让我们这样做。既然躺平了,就去想想我到底要什么?你会发现,大部分让你非常劳苦的目标未必是你内心想要的,其实,人本没有这么多欲望,没有这么多需求,可以做一个甚至是清心寡欲的人,打一份过得去的工,只需要做喜欢做的事,就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了一种庄子式的活法。

庄子在《逍遥游》里问:大鸟和小鸟谁最幸福?大鸟能力很强,鲲鹏展翅九万里,小鸟只是一个麻雀,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般人都觉得大鸟更幸福,但庄子的回答不一样,他说:小鸟和大鸟一样幸福,因为小鸟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按照它的能力也做到了。

这就是一种“佛系”的活法,人可以活成不同的样子,但是在幸福这件事情上是等价的。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当代教育家》杂志
《当代教育家》杂志
全彩印高端教育人物杂志
4667文章数 770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