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交的特色是: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晚清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用12个字归纳: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不怕被骂成“汉奸”
郭嵩焘对晚清社会和当时世界的精准判断还有很多,比如他在鸦片战争后对英国人进行一番观察后认为:这些人很优秀、很文明,很值得中国好好学习!
看了上海英租界的建筑和人文景观后,他感叹:“细致精妙,非中国所能为也”。
他还认为,中国需要三百年才可能走出秦汉以来累积深厚、流极败坏的政教,造就新的行之有效的礼仪风俗,非这样漫长不能指望成功。
这样的思想和言论,放到现代也会被很多人骂成“汉奸”,在有着强大的顽固势力的晚清就更是如此。不止朝廷保守派污蔑他、排挤他,连他的弟弟都说他心直口快,好友李鸿章也说他“嫉恶太深,立言太快”。
面对汹汹的讥讽、谩骂和诽谤,郭嵩焘一如既往,仍然坚持谈洋务。他坚信:中国要走向对外开放,这是历史所趋!
◎超越时代的远见
史学家汪荣祖在《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这本书中认为,郭嵩焘的远见超越时代。
郭嵩焘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至亲好友,与曾还是亲家,但没有曾、左、李三大人物的功勋,也没有阮元、王闿运、张之洞的学术声望。
然而从历史长河看,他的“远见”,远非乾嘉学者、咸同将相可及。所谓远见,指能超越前人之所思,敢挑战传统之权威,能与主流意见相左,指出正确的前程。
在中国历史上,郭嵩焘这种能够提供新的“世界观”,新的文化视界的人,实在太少了。他走在时代的前面,是寂寞的引路人,要引中国走向世界,却被拒绝,他的远见不容于那个愚昧、落后的时代。他个人的挫折,也是晚清中国的挫折。
◎求解郭嵩焘,也是求解未来中国
历史其实联系着偶然的人事,并不是一个纯粹宿命的过程,也只有看到历史的偶然性,我们才会去反思历史,去发现历史的复杂与诡异,去理解历史与我们自身的关联。
求解郭嵩焘,意味着我们需要正视传统文明在近代的困境,正视与我们自身的作为息息相关的累累伤痕。求解郭嵩焘,也是求解未来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