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充分利用境内气候冷凉、病原菌少、水源洁净、环境无污染等资源禀赋,坚持用工业思维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交易(销售)基地,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
尽管已经进入冬季,但在万银成食用菌基地控温控湿菌棚内,一朵朵香菇正在茁壮成长。这些香菇成熟后,将直奔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
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村民 万银成:我们这个合作社从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发展的是香菇产业,像我们这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出菇,只要冬天保温措施做好,就能照常出菇。我们这地方一年黄金期就是六到九月份,这三个月时间,每天的用工量都在30人以上,一个棚一年下来就是2万块钱左右,效益也比较可观。接下来我们学习点新技术、新经验,把这个食用菌发展得更好更强。
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天祝县相继出台了《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方案》《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种植食用菌的农户、合作社每个菌棒补助1.5元,畦栽每平方米补助5元,每回收利用1吨菌糠给予40元的奖励补助……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
从一开始的种植大户,到现在自己建厂生产菌棒,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了蔡宗名眼里的“香饽饽”。
天祝县云山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蔡宗名:这几年我一直种植食用菌,收入可观,一年一个棚能收入2万元。通过不断观察,发现菌棒需求也挺大,再加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今年我联合两位种植户建厂自己生产菌棒,既满足了自己的种植需求,同时也能向周边的种植户提供菌棒,这样算下来,明年我们的收入有望翻一番。
走进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菌棒厂生产厂房,机声轰鸣,一台台智能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快速运转,韩婷英和她的同事们按流程熟练打包菌棒,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韩婷英:我是这附近的村民,我在这里上班有五年时间了,刚开始在这里干一些零活。最近这两年上了全自动的设备,我学会了这个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我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工资也相对提高了,一个月能拿四千五左右。我感觉在这里上班挺好的,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照顾孩子。
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高原高端食用菌生产基地,菌棒日生产能力达6万袋,年可提供优质食用菌菌棒1000万袋。
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曾祥: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是天祝县第一家生产食用菌菌棒的企业,经过这6年来的发展,已达到年生产香菇600万棒,平菇200万棒,目前为明年松山滩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菌棒预计达到700万棒,同时带动农户1340户,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为松山片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现在,天祝县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滑子菇、羊肚菌、赤松茸等11个品种,先后建成6个食用菌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23家。计划利用2-3年时间,新建食用菌大棚1万座,种植规模达到1亿袋,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辛义雄:近年来,天祝县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和“错峰头”的市场优势,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同时,在松山镇德吉新村新建了食用菌大棚3000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并扶持企业完善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冷藏保鲜、包装贴牌等产地初加工设施,开展产品分级、烘干、保鲜、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促进食用菌产品就地转化增值。2023年袋栽食用菌规模达到8000万袋、畦栽食用菌规模超30万平方米,产量7.47万吨,产值7.51亿元,可带动5200余户2.1万余名群众稳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擦亮“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金字招牌,力争将我县打造为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全媒体记者:央金拉姆徐世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