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讯12月20日,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在三亚举行,中国著名作家、编剧刘震云出席,与观众分享写作心得,畅谈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谈文学与电影
“它们跟生活都有量子纠缠”
刘震云有着跨界身份,他是作家、学者,也是编剧。他的作品共有7部被搬上大银幕,包括《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等。他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着巧妙构思与哲学深意,有着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在刘震云看来,电影、文学和生活之间是一种“量子纠缠”的关系,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创作都是不断认知生活的过程,“生活在思考的地方停止。好的文学和电影不仅是生活的反映,而是要呈现过去没有的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就像《一九四二》它拍得不是民族的灾难史,而是被生活遗忘的历史。”
刘震云再次提到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载体之间有云泥之别,比如,小说强调的心理描写在电影中难以展现,而电影对于快节奏和故事性的要求也比小说要高得多。但另一方面,好的文学和电影又是有共通性的。
“一开始你总觉得有话要说,要告诉大家什么,但是随着创作过程的深入,你不断地发现你说什么其实是不重要的,作品里的人物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好的电影,其实是看不见导演,也看不见摄影机,也看不见演员,看到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谈创作方向
“AI难以取代优秀的作家”
刘震云的作品曾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等海内外重磅奖项,但他依然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是“大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大师,可能你在这一刻是大师,但接下来还有提高的地方,觉得自己已经是大师的人,其实是很无知的。”
在创作中,他依然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墨守成规、陷入自我重复,“在《我不是潘金莲》之后,我也可以写《我不是西门庆》,但这么写可能很快就会像坐滑梯一样舒服地往下滑。所以我觉得写一个作品的时候特别驾轻就熟,一定不是好作品,一定是对自己的一种重复。重复别人还可以叫借鉴,重复自己的话我觉得就是在往下走。”
关于当下热议的“人工智能”相关话题,刘震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文学和电影创作,AI能做又不能做,因为AI是基于对过去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制故事情节和语言的风格但是好的文学作品恰恰需要放弃过去,创造新的东西,这是目前人工智能还做不到的。
提到未来创作的方向,刘震云透露自己的小说新作将于明年下半年或后年上半年与读者见面,风格肯定与《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有所不同,“并不是要刻意进行新的创造,而是希望认知能力能到达新的阶段。”
图/喵老师 文/米亚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刘震云大师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