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时,看到下面这段话,笔者没忍住发散了一个比较清奇视角。书中在讲远古图腾时,有这样一段描述:
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
鉴于笔者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于是思维难免沿着工作的惯性跳跃,比较奇葩的角度也由此产生——原来龙(包括凤也是)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诞生,与生物多样性如此息息相关啊!
当然,原始先民们不会有这方面的考量,龙这一图腾的诞生,则体现出不同部落在扩张与兼并过程中,图腾的相互交融。但当笔者随着先生的笔触阅读时,则忍不住感慨:原来,生物多样性,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存在并彰显着。
虽然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这个词汇及其概念是由近代科学家所创造,并由英文翻译成汉语而得,并于近些年才逐渐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但从原始社会至今,却始终与人类相伴。原始人的渔猎采集,更是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而生,这也为各部落图腾的诞生及至龙的图腾中凝聚各种物种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不过,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已经由原始先民的敬畏崇拜,转化为工业化和科技加持下的征服与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危害也随之而来。
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或许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多一个维度的支撑。
(注:本文为阅读随笔,思维发散尚不成体系,欢迎交流探讨。)
文|Tammy审|cherry 编|石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