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戏剧学院编:《戏文名师》

0
分享至

内容简介

该书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撰,该书通过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并通过校友、同事、学生、家人的回忆与访谈、照片、评述等来呈现这九位戏文名师在上海戏剧学院、乃至上海与新中国戏剧教育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填补以往专著对于这些名家在教育领域所做贡献的研究的缺失,具有较高的史料与学术价值。

目 录

铭记与承接 何添发

Longing andBelonging(渴望与归属)陈军

人物传略

李健吾、余上沅、顾仲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陈多

忆文

实验剧校的诞生▏李健吾

怀念李健吾同志▏魏照风

回忆顾仲彝先生▏陈汝衡

永恒之思▏陈多

熊佛西与顾仲彝▏曹聚仁

父亲李健吾坚守一生的戏剧情结▏李维音

遥忆健吾师▏龚和德

难忘恩师李健吾▏范华群

李健吾老师在台尔蒙的讲座▏苗 戈

我认识的余上沅老师▏刘庆来

我的英语老师余上沅▏方洪友

痴心戏剧付终生 素心向暖勤学笃

——忆家父顾仲彝▏顾子钰

顾仲彝教授和滑稽戏▏缪依杭

与顾仲彝先生写《红旗飘飘》▏陈加林

跟随顾仲彝先生缙云行▏郭东篱

再想给顾仲彝恩师说说

——《编剧理论与技巧》又感▏张健钟

忆慈父赵铭彝▏赵俞

牢记魏照风老师“做有心人”的教导▏贡炳照

古虞夫子百年祭▏叶长海

忆陈汝衡师▏荣广润

陈汝衡先生的小纸片▏刘一兵

我叫陈汝衡

——记忆中的陈汝衡先生▏吴保和

我心目中的陈耘老师▏朱静霞

一代风流今去矣

——《年青的一代》作者陈耘学长▏陈艰

怀念陈耘学兄▏李培健

命运——闲话陈耘、许新▏梁小鸳

陈耘和他的名作

——《年青的一代》▏王复民

陈耘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安振吉

横空出世

——记陈耘老师和《年青的一代》▏刘玉

这位创造过历史的剧作家对考生说“谢谢”

——追忆我的硕士导师陈耘▏孙惠柱

永远的微笑——忆恩师陈耘▏陈世雄

追忆陈耘老师▏王伯男

陈耘先生课间的甜点▏赵小波

我所钦佩的陈多先生▏陈明正

穷不失义陈先生▏周培松

陈多教授忆旧▏戴平

多老和我的一段剧作因缘▏孙祖平

“一壶水”与“一餐饭”

——怀念我的两位陈姓老师▏罗怀臻

细微之处见精神

——从陈多为范纪曼写悼词说起▏沈炜元

陈多先生: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的金牌教授

——写在上戏建院75周年之际▏谢柏梁

学艺师从糊涂始

——忆陈多老师▏姚金成

先生陈多▏孙文辉

陈多老师对我的启迪▏陈珂

感念恩师又一回▏明光

忆陈多老师▏刘庆

此心安处是吾乡

——谨以此纪念恩师陈多先生▏常青田

难忘的一段“上戏”岁月▏李惠康

丛脞说师长▏严福昌

感恩母校感谢恩师▏邢益勋

别梦依稀忆恩师▏曹树钧

初识戏剧受教于名师

——忆李健吾、赵铭彝、魏照风诸名师教诲▏邹宁德

零散的记忆真挚的怀念▏王昆

六十年前学编剧▏徐维新

我的三位陈老师▏周大功

戏文系的老师赵铭彝、陈多……▏丁言昭

“二陈”先生▏吴小钧

向任课老师们拜年(1979年1月29日大年初二的日记)▏陆铁军

访谈

父亲余上沅在上戏的日子

——余安东教授访谈纪要▏余安东

记忆犹新,感念弥深

——余雍和老师访谈纪要▏余雍和

忆恩师魏照风先生及其他

——丁罗男教授访谈纪要▏丁罗男

回忆恩师回顾母校

——张马力、金长烈老师访谈纪要▏张马力、金长烈

回忆二三事

——1948级校友蔡学渊访谈纪要▏蔡学渊

1961届戏曲创作班校友座谈纪要

1963届戏曲创作班校友座谈纪要

1963届戏曲创作研究班校友座谈纪要

评述

李健吾:对“人”的理解▏刘明厚

李健吾

——一位不世出的法国文化的“摆渡人”▏宫宝荣

李健吾与中国戏剧批评▏杨扬

余上沅与“国剧”发源考▏徐珺

顾仲彝先生与上戏的建校▏顾振辉

昆曲大家陈古虞▏俞永杰

陈多教授

——攀登戏曲教学和戏曲研究高峰的带路人▏田雨澍

后记

致敬上戏的先生们▏张璟

铭记与承接

何添发

今年七月,张璟同志邀我为她主编的《戏文名师》作序,本人既感荣幸,更觉惶愧。我调离上海戏剧学院已有32年,期间虽与母校偶有交集,却始终觉得关心不够,想到此处我便欣然应允了张璟同志,感谢她给我提供了一个回报母校的机会。

戏文系走过了七十余年的辉煌岁月,现在是到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张璟同志选择为戏文系历史上的九位名师立传而不是为戏文系作史,可谓是用心良苦且用意深远,因为一个系的个性与风格、历史与传承均取决于她的教师,戏文系的发展史便是几代教师的教学史。作为上戏最早创建的系科之一,戏文系的名师可谓是不胜枚举,选取这九位名师实则是为日后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名师入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项工作应该持续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的编写不仅仅是为了铭记九位名师,更是为了勉励青年教师承接先辈的精神。

那么,九位名师留给青年一代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我在上戏读书和工作时,有幸听过他们讲课,生活中也多有接触,故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在此不妨用三句话来总结。

第一是爱校如家,上戏创建于1945年,创校的初衷是宣传进步的戏剧,培养热爱祖国的戏剧家。

戏文系的第一代教师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成长为戏剧家的,曾以戏剧创排的方式来表达爱国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将教学作为崇高的事业来看待,无论是横浜桥还是华山路,方寸天地都给了他们一个创造事业的重要舞台,他们以校为家,在讲台上、书桌前夜以继日地耕耘,上戏人后来喜欢把校园叫做家园,正是从这些老教师开始的。

第二是爱生如子,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和专业,戏文系一直是小班制教学,师生在课堂上近似于传统的师徒,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写戏,有时已过了下课时间,教师还在指导学生怎样编织情节和编写台词,更甚者,有的教师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秉烛夜“教”,直到学生领悟为止;而在生活里他们又会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时有些教师和家人住在校内,老师们带学生去家里改善伙食也是常有之事,这也是上戏师生情谊的独特之处。

第三是爱艺术如生命,我们常讲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对待艺术的态度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校友回忆到,李健吾老师在课堂上对莫里哀的戏剧如数家珍,他讲到兴起时会背诵莫里哀剧作的台词;我也记得,在戏曲领域造诣极深的陈古虞老师讲起昆曲时会一边讲课一边演戏……有人说艺术使人年轻,诚也,戏剧艺术养心亦养身,九位老师均较长寿,或许与他们热爱戏剧不无关系。

我想,正是因为上述的三个“爱”使他们成为了名师,但在我印象中,他们从不以名师和名人自居,即便他们的剧作已经演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誉满学界,回归到课堂上,站在学生面前,他们仍旧是谦逊的、朴实的。

就像陈耘老师当年创作了《年青的一代》之后成为中国剧坛最受关注的剧作家,他照旧在学生面前低调地坦陈该剧的不足。写到这里,再次翻阅《戏文名师》的文稿,顿觉本书朴实的文风与九位教师的做人之道十分吻合,在这朴实的文字里,跳动着九位戏文教师的生命之火与思想之火。

岁月流逝淹没了许多生动的细节,九位教师留给戏文系的精神财富却未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褪色。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戏文系的新一代教师肩负着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使命,越是重任在肩,他们越应从老教师写就的传统中汲取经验与智慧,这是对九位名师最好的铭记!

为名师立传,不仅有“存史”之意,更有“育人”之效。最后,作为一位老上戏人,再提一点期望,上戏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了张璟同志主编的这本《戏文名师》珠玉在前,其他院系也可效仿之,以此来构建历史记忆、传承上戏文脉。

是为序。

作者简介

何添发,男,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并兼任代理院长、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侨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全国先进侨务工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为主席团成员。

Longing and Belonging(渴望与归属)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 陈军

大概是2020年6月,张璟书记跟我说,她打算编写一本戏剧文学系(简称“戏文系”)建系初期有关名师的回忆录,旨在发掘戏文系的传统资源,赓续文脉。我当即表示认可和支持,觉得这是戏文系值得做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的创生基本属于名家办名校,戏文系作为上戏创建最早的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开办的“编导研究班”,首任班主任熊佛西),名家、名师辈出。

早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时期,著名戏剧家洪深、欧阳予倩、熊佛西、曹禺、李健吾、陈白尘、杨村彬、吴仞之、黄佐临、张骏祥、赵景深等就曾给“编导研究班”同学授课,2019年,我在主编《赵清阁文集》时亦惊喜地发现赵清阁先生1947年也曾在上戏执教,这可能跟上戏处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占有“地利”和“人和”之便有关,可谓天生华贵、气度非凡!想想上戏的校歌都是国歌的作者田汉创作的,国内有几个大学能有这样的荣光?!

《戏文名师》一共遴选了九位名师,他们分别是:李健吾、余上沅、顾仲彝、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和陈多,皆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戏戏剧文学科(由编导研究班改名,后改为戏剧文学系)的任课老师,遴选标准是以一线的专业教师为主,同时考虑他们在戏剧史/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九位名师几乎个个都有“来头”或“绝活”,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

李健吾老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在文学创作、戏剧实践、文艺评论、外国文学翻译及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贡献,他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戏前身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科首任主任,对上戏的创立和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

余上沅老师是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曾在美国多所名校学习戏剧, 1920年代因倡导国剧运动而闻名剧坛,1935年曾陪同梅兰芳赴苏联访问演出,后长期担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校长。

顾仲彝老师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的首任校长,早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后经洪深介绍加入上海戏剧协社,从事戏剧活动,其参与改编的《秋海棠》以及翻译的《梅萝香》等剧曾红遍大江南北,他撰写的《编剧理论与技巧》则是中国编剧学的扛鼎之作,荣获全国戏剧理论优秀著作奖。为上戏戏文系编剧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铭彝老师早先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成员,后是左翼剧联的中坚分子,曾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抗战爆发后当选为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和践行者。

魏照风老师是著名的戏剧史家,担任过戏文系主任,开设《中国话剧史》课程,曾和赵铭彝老师一起率先创建国内第一个中国话剧史教研室并编写相关教材。

陈古虞老师在北京大学学习英文、法文,研究生专攻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却一辈子致力于中国昆曲艺术的传承,他为学生讲授《中国戏曲史》和《戏曲音韵》课程,倾其一生心血为几十出元杂剧订制了昆曲演唱谱。

陈汝衡老师讲授《古典诗词欣赏暨写作实践》《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他致力于俗文学研究,其《说书小史》《说书史话》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尤其在日本评价很高。

陈耘老师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英雄小八路》和《年青的一代》曾风靡全国,成为戏剧史上绕不开的存在,其写作经验和技巧也反哺于他的编剧教学和研究。

陈多老师则是中国戏曲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他潜心于中国戏曲史、戏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戏曲美学研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遥想当年戏文系的学生何其幸运,在上戏这座巍峨的艺术殿堂里,不少名家名师在给他们上课,可以面对面交流,老师们学养深厚(九位名师中,五位有英文专业或留学背景,可谓学贯中西),术有专攻,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同学们汲取到受用终生的知识和技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九位名师只是戏文系众多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而已,还不是全部家当。相信以后还会有《戏文名师2.0》和《戏文名师3.0》的出版。

我对张璟书记牵头做此事是很放心的,在来戏文系之前,她曾担任学校党委组织部长和人事处长,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人脉资源广,相信她会利用各种关系、组织各方力量编写此书。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19年10月由她牵头编写的《欧洲戏剧与教育研访漫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源于她在人事处工作时设立的“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欧洲研访项目”,在她的发动下,数十位赴欧研访的上戏教师书写了各自独特的见闻感受并结集成书,该书曾在上海文化广场We剧场举行新书分享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但我深知,《戏文名师》编写的难度要远超《欧洲戏剧与教育研访漫记》,因为这些名师都已经去世了,只能通过后人来写他们的回忆录,而这9位名师很多是建国初期在戏文系任教的,距今已有六、七十年之久,他们当年的学生、同事乃至他们的子女也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寻访起来异常艰难。

我就见到张璟老师曾为书稿字数不够(当时只有十几万字)而发愁,好在她善动脑筋,找到了两个得力助手——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老师及擅长史料整理的台湾清华大学顾振辉博士一起做此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在充分发掘上戏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约稿函,恳请校友为《戏文名师》撰稿,还组织上海的校友来上戏召开座谈会(我就受邀参加了三场),并做好访谈记录的整理。同时动用各种人力资源,通过“人托人”的方式积极组织稿源,这些稿件有名师学生写的,有过去同事写的,有他们亲人写的,此外,他们还搜寻到名师自己写的回忆录,包括名师之间的回忆和纪念文章。

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和各种“抢救性发掘”,《戏文名师》的字数居然达到了40万字,非常不容易!这当然与他们辛劳付出是分不开的。好几次我在华山路校门口碰到张璟老师,问她站在那里做什么?她告诉我在等人,约了一位撰稿老师在咖啡馆见面,我知道,好多时候他们是利用节假日、放弃休息时间在忙此事……

写到这里,我内心盈盈地是对张璟、陈莹两位老师和顾振辉博士的一片感激之情,《戏文名师》的出版,从大的方面说,可以为戏文系乃至整个上戏提供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宣传教育载体和工具;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对戏文系教学和研究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盛德的事啊!

我通读了《戏文名师》的稿件,感觉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有细节生动的温馨回忆,有传记性质的考据文章,有学理层面的研究思考,这使得该书既有随笔杂谈的广度,又有理论探讨的深度。

编写者又多系戏文出身,文字功夫非同一般,写人栩栩如生,叙事形象生动,阐析客观严谨,通篇自然流畅,文采斐然。

就全书来说,该书能做到“形散神不散”,基本围绕九位名师的为人、为教和为文/为学三个方面来进行——为人方面:他们有自己的道德礼仪和价值坚守,即使在动荡年代也不随波逐流,淡薄名利,甘做人梯,对年轻教师与后学大力提携和帮助;为教方面:他们倾心教坛,倾注教学,倾力奉献自己的所学、所得和所长,对学生学业给予不遗余力地指点,对学生生活则倍加关爱和呵护,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为文/为学方面则表现出对艺术不懈地追求,对治学不断地精进,他们耐得住喧嚣和寂寞,矢志不渝,终成大业……

一篇篇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展现了九位名师的风采,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阅读过程中,我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喟动容,时而战兢惕励,觉得这是一本比较完善的有益身心的读物。

吾生也晚,无缘与九位名师交集,更无福气听到他们的课,接受他们的教诲,但通过阅读《戏文名师》,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从一鳞半爪,到逐渐清晰和明朗。

《论语•里仁篇》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先贤已然为我们树立了各式各样的标杆,是我们渴望追随和学习的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同时,在阅读与受教中,一种强烈的集体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戏文系有这么多名师而骄傲,在他们构筑的戏文系精神家园里,我们能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耀感。这是我用“Longing and Belonging”作为序言标题的原因所在。

是为序。

2022年8月12日

致敬上戏的先生们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党总支书记 张璟

做做停停,《戏文名师》这本书编了近两年。期间不断有疫情等各类事情的纷扰。今天终于编完了,文稿即将送出版社,可我却迟疑了,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怠慢了前辈,辜负了同辈。

从1985年那个阳光绚烂的夏日午后至今,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已经整整工作了37年,寒来暑往,辞旧迎新,耳闻目睹了许多的人和事。“上戏”二字对我来说份量很重,不仅在于日益加深的感情,也在于日渐深刻的认识。我总想有一天,通过合适的方式把这些展现出来,但没想到一切是从戏文系的先生们开始的。

2020年学校开展了新一轮的校史编撰工作。昔日的一个个名字、一桩桩往事,宛若一颗颗珍珠,拂去岁月的尘埃,重新闪露出来。在我所工作的戏剧文学系,就有许多在上戏的发展历史上,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做出过贡献的前辈。

我开始发现,对于他们,我并不完全知晓。我们同属一个上海戏剧学院,但所处的年代相距较远,对我来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更像是江湖上的传说。因为分管系史编写,我便有了接近前辈、了解前辈的机会。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因为神秘而吸引人,却因为了解,才真正热爱。当我将自己置身于岁月的长河,回首溯望,我看到的是上海戏剧学院历史的厚重与辉煌,看到的是前辈们在时代波澜中命运的起伏沧桑,触动人心又发人深省。

是他们培育、浇灌了上戏这棵大树,历经风雨,才换来今天的枝繁叶茂、桃李芬芳。他们不应该被忘记。作为上戏的一员,我觉得有责任,让这些历史为人所知并加以传承。

于是,我决心编一本关于戏文名师的回忆文集,包括李健吾、余上沅、顾仲彝、 赵铭彝、魏照风、陈古虞、陈汝衡、陈耘、陈多九位先生,主要呈现他们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期间留下的难忘印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先,九位先生中大部分是上世纪中叶在上戏工作的,与其共事的同事多数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学生,健在的也都步入高龄,其中一部分因身体原因已无法回忆,所以能够记忆并且撰文的真是屈指可数。

其次,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校友杳无音信。更多的时候,寻找校友的过程,仿若侦探破案一般。再者,由于疫情的不断反复,一些访谈、交流及资料查寻、照片收集等活动都只得中断,留下不少遗憾。

好在编委会的成员们,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克服困难,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多是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联络、校对、编辑等。大家共同把编书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们自己先行“补课”,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学校历史;从能得到的人事及文书档案中,熟悉先生们的生平及思想、学术等脉络。在此基础上,才投入到书籍的编撰工作中。

就像褪色的照片,难免有些记忆变得模糊,不同文章之间对同一事件出现不同的说法,我们就进行相互比照,尽可能地去伪存真。毕竟我们不是亲历者,常常为求证一些细节,翻阅资料,忙到深夜。

难能可贵的是,同事与校友们给予了编者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陈明正老师专门写了两篇共约18,000字的文稿,每当看到文章结尾,陈老师写的“时已91岁老人矣”的字样,我们便心生感慨与感动。

龚和德老师白天大部分时间需要照顾患病的老伴,只到晚上才有空阅读与写作,为了减轻编辑者的负担,还特地去小店请人把文章打成电子文档后发给我们。

李惠康老师去年11月不但积极来校参加访谈,还完成一篇文章,可是今年2月就传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

陈耘老师的夫人朱静霞女士,已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这次欣然提笔与大家分享她对挚爱亲人的回忆。

由于字数和内容的要求,陆军老师的文章未能收入本书,他也毫无怨言,却让我深感遗憾。

毛卫宁老师,在肩负创作迎接党的二十大作品重任的情况下,还抽空帮我们转发约稿函。

原校党委书记戴平老师是我的老领导,因白内障眼睛刚做完手术,为了保证本书的质量,她坚持审阅了所有回忆部分的文稿。

曹树钧老师,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几乎每周都来到学校,帮助我们联系校友、梳理思路。

叶长海、范和生老师始终把这本书放在心上,时常督促与指导我。

《戏文名师》一书凝集了众多人的劳动和心血。感谢每一位文章作者,感谢学校科研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档案室、图书馆,感谢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感谢杨扬副院长,感谢我的戏文系同事们,以及参与本书编写的研究生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和支持,就不会有该书的出版面世。

当然,本书一定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欢迎读者们批评指正。

编书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校友们一篇篇文情并茂的文章,每每读来都是美妙的享受,让我爱不释手。

在一篇篇动人的回忆、动情的讲述中,我深深感受到先生们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为人为师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常常令我读得热泪盈眶。他们有的是从国外学成归来,有的在战争年代即投身革命,有的坚持戏剧理想服务社会,都始终追求光明与进步。

他们大多命运坎坷,有的被错划成右派,有的在运动中遭受迫害,却始终坚守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念。当他们面对学生,总是倾其所知,诲人不倦,始终牢记教师的责任。

在艰难落寞的时光,他们宠辱不惊,意志坚定,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们潜心钻研、笔耕不辍,始终保持着勤勉谦逊的治学精神。从先生们的身上,我看到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汲取到太多的勇气、智慧、力量……

上海戏剧学院有着近77年值得骄傲的历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优秀的精神,本书中提及的先生们,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们是教书育人的榜样,是为学为人的坐标。人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沉湎其中,恰恰是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我相信通过本书,一定有更多的后来者了解和认识上戏的历史及历史中的先生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前辈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教育和激励新时代的上戏人,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扎根中国大地,续写社会主义艺术教育新篇章。

谨以此书向上戏的前辈先生们致敬!

2022年8月1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蔡磊参与推进的一款渐冻症药物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蔡磊参与推进的一款渐冻症药物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22 22:18:05
传统不能忘!阿莫林赛后要所有曼联球员一起向球迷谢场

传统不能忘!阿莫林赛后要所有曼联球员一起向球迷谢场

直播吧
2024-11-25 04:32:01
刀郎被实名举报!举报人王金兰“身份”曝光

刀郎被实名举报!举报人王金兰“身份”曝光

辣条小剧场
2024-11-24 20:10:30
北京崇文门中医院宋金玲:放屁必须使劲?是你脾胃“走不动”了!

北京崇文门中医院宋金玲:放屁必须使劲?是你脾胃“走不动”了!

中医宋金玲
2024-11-24 18:02:20
甘肃女博士张明玉刚生完孩子,被丈夫提刀割喉,丈夫:你真脏

甘肃女博士张明玉刚生完孩子,被丈夫提刀割喉,丈夫:你真脏

天字号野史
2024-11-18 23:49:45
男篮90-52蒙古 球员评价:2人满分,3人良好,5人及格,2人低迷

男篮90-52蒙古 球员评价:2人满分,3人良好,5人及格,2人低迷

篮球资讯达人
2024-11-24 16:59:01
“原来这才是普通家庭的真实存款啊!” 网友:我已经开始花老本了

“原来这才是普通家庭的真实存款啊!” 网友:我已经开始花老本了

有趣的火烈鸟
2024-11-24 17:53:13
这是在大英博物馆的真实龙袍,和你印象中的龙袍是否一致?

这是在大英博物馆的真实龙袍,和你印象中的龙袍是否一致?

视点历史
2024-11-24 19:10:19
斯诺克英锦赛1/16决赛:吴宜泽6-4战胜斯佳辉,挺进16强

斯诺克英锦赛1/16决赛:吴宜泽6-4战胜斯佳辉,挺进16强

直播吧
2024-11-25 07:44:14
美国一富豪被冷冻50年,原定2017年苏醒,解冻时工作人员紧急叫停

美国一富豪被冷冻50年,原定2017年苏醒,解冻时工作人员紧急叫停

蜉蝣说
2024-11-23 19:21:09
王楚钦嘲讽八卦女记者,讲林诗栋幕后功劳,张本智和泄密被研究透

王楚钦嘲讽八卦女记者,讲林诗栋幕后功劳,张本智和泄密被研究透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11-24 19:23:39
业界盘点02—三上悠亚引退后,业界五位天后,谁是下一任暗黑女王

业界盘点02—三上悠亚引退后,业界五位天后,谁是下一任暗黑女王

生活大关注
2024-11-25 00:51:20
4位干部(拟)履新,1位女干部

4位干部(拟)履新,1位女干部

上观新闻
2024-11-24 20:58:18
父母不在才明白,这3种亲人不如外人,离得越远越好

父母不在才明白,这3种亲人不如外人,离得越远越好

娱乐洞察点点
2024-11-24 11:48:58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会消失吗

全国陷“关停潮"!一年亏损上千万,艰难求生的客运站,会消失吗

李砍柴
2024-11-24 17:07:55
学历在以惊人的速度疯狂贬值,教育的预期已经完全改变

学历在以惊人的速度疯狂贬值,教育的预期已经完全改变

老郭在学习
2024-11-22 18:21:55
35岁女子相亲全被拒,心态崩了:我到底差哪了

35岁女子相亲全被拒,心态崩了:我到底差哪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4-11-22 12:27:06
天塌了!一孕妇买豆芽,老板说买点别的菜吧!网友的分享触目惊心!

天塌了!一孕妇买豆芽,老板说买点别的菜吧!网友的分享触目惊心!

滑稽斑马呀
2024-11-24 18:04:17
中国恢复对日免签,日本反应热烈

中国恢复对日免签,日本反应热烈

参考消息
2024-11-23 18:10:12
新华社消息|我国将在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新华社消息|我国将在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新华社
2024-11-24 21:32:05
2024-11-25 08:40:49
古代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
学术品位,原创精神,文化责任
2440文章数 42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前体操冠军陷"擦边"风波 背后签约MCN公司公开

头条要闻

前体操冠军陷"擦边"风波 背后签约MCN公司公开

体育要闻

卡文迪什:公路自行车传奇谢幕

娱乐要闻

窦靖童演唱会:王菲助阵,谢霆锋助唱

财经要闻

未来3-6个月创新高?哪些赛道有潜力?

科技要闻

中欧即将达成电动汽车关税协议

汽车要闻

尊界S800首张官图发布 双色车身"尊的"很亮

态度原创

数码
游戏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苹果尚未计划推出具有"重大"变化的AirPods Max 2

《无敌号》开发商公布RPG新作《但丁之环》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拒绝特种兵!北方也有“真江南”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军事要闻

泽连斯基:俄乌冲突完全有可能在2025年结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