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雯老师:
祝贺你正式踏上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
我这里说“光荣的人民教师”可不是套话。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面对央视《面对面》专访时,说了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我想到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我还想到蔡元培说过:“小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甚至比大总统还大些。”
你看,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胜利”,其责任甚至比大总统还大些,小学教师还不够光荣吗?
但你来信却提到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有些担心。你说:“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人工智能(AI)时代已经来临。在不远的将来,教师这个职业会不会被AI机器人取代呢?”
你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因为你刚踏入教师行列,便遇上人类的一个伟大时代,即“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坐在家里便可以通过互联网听到世界上最棒教师上的最棒的课,一个人想通过驾照理论考试,他可以根据网上有关模拟试题反复模拟训练而达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只是你,还有许多人都担心: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教师被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取代?
关键是如何理解教育的功能。如果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那对教师的要求就很单一了——只要会熟练地解题、讲题、改题就行。隔着千里万里通过网络学习,或通过人工智能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比人工效率更高。这样一来,教师似乎真的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说:“不会的。人工智能不过是换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是不会变的,知识还是那些知识。”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教育只是手段的变革,“不过是换了工具而已”,不,恰恰相反,有时候哪怕只是手段的更新,也会带来观念的更新以及相应的创新。比如战马最早的用途,仅仅是把士兵从A地运到B地,就是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作战。当时的马就像运输车一样运用,因为人们那时候无法想象,人怎么可能在马上作战呢?不稳,摇晃,也不安全。但后来马镫出现了,这个工具的出现,让人在马上更安全、更稳定、更灵活于是一个新的兵种诞生了——骑兵,还造就了新的战争形态。你看,仅仅因为一个工具的变化,就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带来了一场革命。
同样的道理,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工具的变化,但这是一个伟大的工具,它不只是让教和学的手段更加便捷和多样化,还无限地拓宽了学习资源,改变了师生关系。因此,AI所带来的是对教育观念的革命和教育内容的充实,以及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AI时代的教育,首先改变了师生关系,因为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权威”,而让所有学生都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面对同样的知识源,且拥有一样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教学,由过去的师生单向输出,变成大家共同分享知识;教学过程的重点也由讲解与刷题,变成了研究与探索。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态度,不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修养”,而是AI时代的形势所然。我特别要说的是,这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温馨、互动的关系,是AI机器无法实现的。
数字化手段还改变了学习形态。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也不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人的事情,所谓“学龄”延伸到了人的整个人生,学习的时空被打破,人人都是学者,处处都是课堂。
但这个“课堂”已经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在获取知识已经非常容易而且完全没必要死记硬背的今天,教育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AI系统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但人类教师的创造力、灵活性以及种种机智,AI是无法具备的;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质疑、批判、联想、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正是人类教师独有的优势。而且,借助AI提供的种种平台和手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方面比过去有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如果说过去教师的使命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以自己“一桶水”作为资本交给学生“一碗水”,那么在人人都能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时代,教师主要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更加个性化地学习,师生一起探索、研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并发展人的创造力,彼此“授业”,互相“解惑”。所以教师的身份是引领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
当然,教育的功能不只是授业解惑和提智赋能,无论AI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传道”。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真正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引领、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领……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指向人的灵魂的。所有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人格形成的渠道之一——虽然是极其重要的渠道,但毕竟不是教育的全部。还有爱心、合作、正义、公平、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天地人、德智体、真善美……构成了教育丰富多彩的内涵。这些都无法全权托付给AI机器,而只能通过人(教师)与人(学生)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来实现。
你在来信中说:“现在学校搞‘智慧校园’,校长要我们搞‘智慧课堂’,这让我有了一些恐慌,面对各种数字化教学手段,我感觉自己的‘智慧’完全不够用。”
这你就更不用紧张了。数字化手段在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尤其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课堂的智慧依然是属于人而不是属于机器。
智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性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这一系列的能力,是人的大脑所独有的。手机、电脑、笔记本本身有智慧吗?包括各种APP小程序,它们的功能(或者说“智慧”)都是人赋予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为各种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手段而恐慌吗?
最最关键的,是你要拥有AI机器人所没有的核心素养。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分析:未来哪些职业最容易被淘汰?哪些职业最难被淘汰?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未来最容易被淘汰的职业有: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政府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保安……未来最难被淘汰的职业有:教师、酒店管理者、心理医生、建筑师、牙医、理疗师、律师、法官、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健身教练、保姆、记者、程序员……
这些职业为什么容易被淘汰或最难被淘汰?BBC分析道,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一,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第二,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第三,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而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一,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第二,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第三,创意和审美。
晓雯老师,看了这项调查分析,你有何感想?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认为,AI完全可能取代教师,但也可能无法取代教师——关键是,教师本人如何做教育?
作为教师,如果把教育教学当作一个固定程序,每天都对所有学生重复着同一重复性的劳动,视野狭窄,不闻天下事,培养的学生也只会机械而熟练地刷题,而毫无作为人应有的灵气,那你的工作完全可以让机器来做。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的ETC,你既然把自己当作“智能人工”,那你被人工智能取代,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相反,如果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而且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同学们”或“大家”,而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孩子,你得拥有读懂他们心灵且不知不觉走进他们精神世界的能力,对孩子们充满爱与尊重,能够通过每一堂课展示你自己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美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孩子越来越聪明而不是成为只装知识的容器,那么,任何AI机器都无法取代你的工作。
晓雯老师,请永远记住——
哪怕是在AI时代,好的教育也只能发生在最有情感和思想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当师生彼此生命相融、互相听到对方的心跳、感受对方的脉搏时,真正的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3年12月
(作者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