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实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抗联文物资源底数进一步摸清,保护管理状况明显改善,展示传承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教育功能有效发挥,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弘扬。本文特推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地结合当地抗联革命文物资源和特色,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做法。
黑龙江:
英雄的故事我来唱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推出了“军歌嘹亮一条街”、齐齐哈尔市推出了“革命历史一条街”、伊春市推出了“抗联电影一条街”等7条革命文化一条街,以“展览+演出+演讲”等形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游客曲先生说,每条街都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打造革命文化一条街是黑龙江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黑龙江为加快推进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强化顶层设计,印发了《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并召开全省革命文物暨东北抗联集中连片普查工作会议,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处长刘伟国表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生动诠释了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
近年来,黑龙江对37处省级以上东北抗联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设立保护标志牌、建立记录档案、配备文物机构或专人管理。对47个县级东北抗联片区、351处抗联遗址遗迹重新进行调查复核,对出土的可移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
黑龙江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自筹资金等方式,对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护。近两年,黑龙江又实施了五排屯东南抗联密营遗址和鸡冠砬子抗联密营遗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并大力推进木兰鸡冠山、五大连池朝阳山、集贤七星砬子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等工程建设,让革命文物绽放出时代色彩。
黑龙江还在传播东北抗联精神不断探索,如东北烈士纪念馆打造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厅还原了东北抗联冰趟子战斗、艰苦西征、八女投江等场景,受到八方游客欢迎。馆长刘强敏介绍,通过数字化体验,游客了解了当年抗联将士的家国情怀,从而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黑龙江省先后创排了《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等影视剧作品,及评剧《八女投江》、龙江剧《松江魂》、京剧《赵一曼》等舞台作品。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博介绍,该院将创排一批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讲好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战斗故事。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优势,以“抗联文化+”的形式,将抗联文化与冰雪文化、生态文化、边疆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正在创建的东北抗联西征红色联盟,通过挖掘沿途革命文化、抗联遗址、红色事迹,将打造西征革命文物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近日,随着《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出台,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省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抗联文物资源进一步摸清,保护管理状况明显改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教育传播功能有效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方案》强调,通过编制全省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发掘计划、实施抗联遗址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努力打造抗联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红色旅游示范基地。通过推动抗联文物与乡村游、度假游、民俗游等旅游要素的融合发展,打造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品牌,扩大东北抗联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方案》提出,通过实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程,打造全省三大革命文物资源主题片区、五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十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集群圈、百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点,形成“三区”“五径”“十圈”“百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吉林:
聚力推动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
实现新发展
费 菲 程俣薇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打造“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不断创新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吉林省境内现有很多重要革命文物遗迹、抗战遗址遗迹,有效保护与利用这些珍贵资源,对于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动能、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特别提到实施吉林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支持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吉林大学建设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支持抗联主题纪念馆、旧址保护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抗联文物价值挖掘、保护展示、活化利用协同研究,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吉林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魏拯民墓、杨靖宇抗联统战大会遗址等修缮养护。推动吉林磐石市博物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建设管理运营提质升级,完善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景区的基础设施。推进吉林蒿子湖东北抗联营地环境整治,提升抗联遗址和博物馆、纪念馆文旅服务设施。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分别在2019年10月和2022年底,公布了《吉林省革命旧址名录(第一批)》《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旧址名录(第一批)》《吉林省馆藏珍贵革命文物名录》和《吉林省革命旧址名录(第二批)》。截至目前,吉林省共登记革命旧址330处,东北抗日联军旧址165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12家博物馆共1145件/套,进一步摸清了革命文物家底。吉林省创新革命文物研究新模式,率先开展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发掘,仅红石砬子遗址就发现抗联遗迹3300余处,出土抗联文物600余件。
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指导下,各地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红色旅游产品,以“红色+研学”“红色+演艺”“红色+乡村”的形式,强化红色旅游品牌培育,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全省重要红色资源为依托编制推出“吉林省红色旅游二十条精品线路”,成为红色研学旅行热门产品;在省内重点旅行社广泛投放,深受研学旅行游客群体欢迎。
今年7月,吉林省四平战役纪念馆“为新中国而战”史实陈列正式开馆,升级后的四平战役纪念馆共设6个展厅和1个半景画馆,藏有各类革命文物1400余件,新增电动沙盘、延安窑洞、天桥场景等10处展览项目。位于桦甸市的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以地区文化特色和优秀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发“红色+研学”特色旅游产品,从今年初至9月初,接待研学游客逾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余万元。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红色景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接待游客数量成倍增长,全省旅行社组织游客参与红色旅游人数占总接待量的20%以上。
同时,一系列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各地蓬勃兴起。今年6月以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薪火赓续·声动我心”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由吉林省各地优秀红色讲解员组成的宣讲团走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景区进行宣讲,不断扩大红色文化教育覆盖面,并通过广播、电视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宣传推介《吉林省百佳红色故事》《革命旧址百课开讲》视频,让吉林红色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吉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吉林省将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发挥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独特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吉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辽宁:
弘扬抗联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文化报驻辽宁记者 葛 鑫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辽宁组织实施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挖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盘活东北抗联红色资源,讲好东北抗联红色故事,体现辽宁担当,展现辽宁作为,作出辽宁示范。
辽宁是东北抗联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军主要活动在辽宁东部地区,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谱写了不朽的英雄壮歌。此外,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均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
东北抗联历史为辽宁留下了老边沟抗联遗址、三块石抗联遗址、柳木桥抗联密营遗址、东北抗联大青沟战斗遗址、天桥沟东北抗联遗址、抗联第一军西征会议遗址等许多珍贵的红色资源。目前,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遍布全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杨靖宇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李兆麟故居、东北抗联三师纪念馆等,为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供了重要阵地。
近年来,辽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东北抗联革命文物政策法规,关注国家以及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方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与管理同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强化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价值挖掘,深入研究和阐释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合作,健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规范东北抗联革命文物认定,掌握东北抗联革命文物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需求,以片区为单位推进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决策咨询机制。
“辽宁文化和旅游战线牢牢把握‘七个着力’要求,结合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使命任务,致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对照《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路线图和任务书,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求,加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奋力推动全省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红英表示。
烽烟已远,英魂永萦。打造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是辽宁推进抗联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辽宁先后对抗联两次西征会议遗址、摩天岭战斗遗址、洋湖沟密营遗址、老边沟战斗遗址等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完成了关门山、老边沟、龙道沟等密营遗址场景复原,精心设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将东北抗联精神融会贯通到红色旅游、瞻仰体验之中。
“一馆”“一府”“一沟”“一课”,已成为丹东市天桥沟红色革命文化暨抗联精神培训基地的四大品牌。目前,丹东天桥沟景区内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抗联遗址有20多处,天桥沟抗联遗址被列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第一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杨靖宇一手建立的抗联密营和红色政权遗址都保存了下来,每年有近10万人次“重走抗联路”,红色抗联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不磨灭。
抚顺三块石抗联遗址位于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内,是辽宁抗日斗争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两年来,在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三块石抗联遗址共接待省内60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重走抗联路”红色教育活动,接待参观者近40万人。这个冬季,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三块石”,探寻革命遗迹,感受当年抗联战士鏖战的艰辛。
内蒙古:
把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好、
管理好、运用好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 慧
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辽阔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东北抗日联军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伟大的抗联精神永久回响。
1939年12月至1942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不仅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而且为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曹建恩介绍,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将抗日抗联遗址作为重点调查项目开展普查,基本上摸清了抗联遗址情况,内蒙古现有东北抗联文物遗址8处,其中2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6处为旗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可移动文物91件套,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3件套。主题博物馆、纪念馆3家,综合类博物馆2家,2011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将扎兰屯市确认市为革命老区。2020年6月30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列入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316万元,对牙克石市库都尔烈士陵园等39处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整修。呼伦贝尔市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了市综合性烈士纪念设施。该纪念设施总占地面积19375平方米,主体工程于2022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阿荣旗现已建成涉及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念设施4处、纪念馆1座,自2015年以来,争取资金140万元,完善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阵地。2017年,阿荣旗委、政府投入320万元,提升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基本陈列布展水平,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走进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仿佛又回到那个革命烈火燃烧的年代,讲解员正在为参观游客讲述当年抗联烈士为抵抗侵略者不畏生死、殊死拼搏的感人故事。李杰是一名老党员,每年都会来纪念馆参观。他说:“从东北抗联身上,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大义、责任担当和为国为民的初心。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坚守信念。”
内蒙古文物局利用现有红色文物资源大力挖掘文旅融合新亮点。呼伦贝尔市推出红色学习体验游;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挖掘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主战场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小库木尔村和郭尼村红色旅游,积极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同时打造精品红色主题展,积极利用抗联遗址、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及馆藏文物进行宣传,每年“5·18世界博物馆日”活动走进校园,“清明节”组织中小学参观东北抗联博物馆、纪念馆。各地还深挖东北抗联独特红色精神,先后编纂相关书籍。
曹建恩表示,下一步,内蒙古文物部门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革命文物分批分级保护,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抗联革命文物,要制定保护措施,依法提升保护级别。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开展自治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现状评估和保护修缮,全面排除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险情。
内蒙古文物部门将在挖掘内蒙古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内涵价值,提升现有博物馆的展陈展示水平的同时发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编纂出版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知识读本;鼓励学校抗联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依托抗联文物资源,开展纪念活动,整理出版抗联红色故事集。
特约刊登
中共满洲省委
英雄谱
▲ 谢觉哉,湖南宁乡县人,生于188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延安五老之——谢觉哉
1929年,中共满洲省委遭受重大破坏,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几乎完全停顿。这时,受中央委派,谢觉哉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沈阳,考察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当时,中共满洲省委书记陈为人在地下党员牛思玉家中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陈为人等13名党员被捕。
谢觉哉得知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后,内心十分焦急,千方百计地寻找党的组织,为恢复中共满洲省委日夜奔波。谢觉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满洲工作报告》,分析当时满洲的政治形势。他还建议中央选择有领导能力的人才来满洲省委担任领导职务。中共中央根据谢觉哉和满洲省委的报告,决定派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
后来,谢觉哉离开东北,前往南方开展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谢觉哉一贯谦虚谨慎,以诚待人,刚正不阿,平易近人。他将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民事业。1971年,谢觉哉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
(资料由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提供)
▲ 郭隆真,1894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
“宁可牺牲,绝不屈节”的大姐——郭隆真
五四运动爆发后,郭隆真同周恩来、马骥、邓颖超、刘清扬等人领导了天津的五四运动,是“觉悟社”的重要成员之一。
郭隆真一生6次被捕入狱,但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她在工作中更是脚踏实地,一心为党的事业操劳,深得大家的敬佩。
1929年8月,郭隆真被党组织派到东北从事职工运动。当时,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正在领导哈尔滨铁路工人的革命运动。郭隆真立即来到哈尔滨,投入领导工人斗争的第一线。
郭隆真根据刘少奇的指示,立即领导三十六棚工人掀起反裁工斗争。她深入扎实地发动和组织工人的工作,亲自到失业团和中东路沿线巡视与演讲,得到了广大工人的尊敬和信任。刘少奇给予郭隆真很高的评价:“在工作上最积极,在政治上又最正确的是大姐。”
1930年,郭隆真由哈尔滨回到沈阳,任中共满洲省委职委书记。在一次秘密会议后,她被敌人逮捕。经过组织营救,被释放。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安全,把她调离中共满洲省委,派到山东工作。
后来,郭隆真不幸在青岛一个工人家中被捕。面对敌人对她的种种酷刑,郭隆真只坚定地回复了八个字:“宁可牺牲,绝不屈节!”
1931年4月5日,郭隆真被敌人杀害,时年37岁。
(资料由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提供)
2023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黑龙江:英雄的故事我来唱》、
《吉林:聚力推动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实现新发展》、
《辽宁:弘扬抗联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内蒙古:把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特约刊登《中共满洲省委英雄谱》
责编:陈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