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波次紧接一个波次的降温,羊城广州终于迎来了气温最低的时段,而气温的骤变增加了诸如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在此轮寒潮来袭广州时段,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陆续接诊了不少因头晕、头痛查出脑动脉瘤的患者,经过神经外科专家积极干预通过血管介入手段栓塞动脉瘤后,方才拆除这一高致死、高致残的安全隐患。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文军提醒,脑动脉瘤发病率高达3.2%,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其死亡率、残疾率非常高。“冬季气温变化剧烈,容易出现脑动脉瘤破裂的情况,有家族病史等三大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需多加注意。”
每百人就有3人罹患脑动脉瘤
一旦破裂后死亡率高达1/3
文军表示,脑动脉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由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的一种动脉壁囊状凸起。因动脉瘤壁本身极其薄弱,很容易发生破裂。动脉瘤没有破裂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往往是由于动脉瘤压迫影响到邻近的神经,产生了相应症状就医检查时,才发现动脉瘤的存在。例如出现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而一旦动脉瘤破裂,便会出现爆炸性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脑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达到1/3,其中10%-15%的病人未来得及到医院救治就死亡。1/3患者会出现诸如昏迷、偏瘫等程度不一的后遗症,只有约1/3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如此高致死性的脑动脉瘤,其社会人群的发病率并不低,国际上统计的数据在3.2%,每一百名社会人群中,就有3人患病。与此同时,兄弟城市上海曾进行过一项横断层调查研究,通过核磁共振筛查发现社区脑动脉瘤的发病率在7%左右,这个数据在医学上是一个很高的发病率。
家族病史、长期吸烟等三类人群是高危群体
“脑内动脉瘤早期确实是不易被发现,我们也不可能为了排除自己有没有患这个病,都跑到医院去做CT、核磁共振甚至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文军表示,一些易患动脉瘤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就很有必要。
文军指出,脑内动脉瘤有三类高危群体:首先是一级亲属中有2名或2名以上患有脑动脉瘤破裂的人群,其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高达20%;即使一级亲属中只有1名患者,其终身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也达3%-4%;其次是长期吸烟且有高血压病史,同时年龄大于35岁的人群,终身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概率接近7%;第三是患有多囊肝、多囊肾或相关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患病率也达到10%,且这类病人动脉瘤破裂发生的年龄更小。
对于这三大类高危人群,文军建议应每五年筛查一次,运用CT、核磁共振甚至脑血管造影等影像手段来发现脑动脉瘤。“至于普通人群,并没有必要进行常态化的筛查工作,不符合卫生经济学,也挤占了稀缺的影像医疗资源。”文军表示,未破裂的动脉瘤需经过专科医生评估再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临床上认为,只有直径大于5毫米,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才符合治疗指征。
小于5毫米的动脉瘤,如果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可以观察,定期做检查。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动脉瘤形态变了,形态不规则了,体积增大了,那么就要尽早处理。
“目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栓塞动脉瘤。传统的夹闭手术,将动脉瘤从血管根部夹住;第二种是介入治疗,从血管里面填塞治疗,或者放入支架进行血管重建。”文军表示,目前而言两个治疗方式都是很成熟的技术,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医生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病人的年龄、病人的全身情况来选择。“脑动脉瘤发生破裂,情况则比较危急,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剧烈头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偏瘫、失语、神志不清甚至陷入昏迷,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救治。”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张灿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