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不止一次地提起或被提起三垂冈。
这是一处被写入历史的地方,这也是长治古代战争中还有迹可寻的地方。不管它存世情况如何,宣传它,追寻它,都是我们的责任,它不该被遗忘。
知道它,更多的人是因为毛主席。
毛主席手书严遂成诗
1964年12月,毛主席在披读《五代史•庄宗纪》时,突然想起有一首记述后唐庄宗李存勖三垂冈战役的诗,但记不清作者是谁,就于29日写信请田家英帮忙查出,并附该手书。信中原文"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一查,告我为盼!"。田家英找到了这首诗,呈给毛主席,毛主席很兴奋,展砚挥毫,龙飞凤舞,草书了这首诗。
于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这首《七律》,随着毛主席的手书从故纸堆里爬了出来,比其它同样写三垂冈的诗幸运地爬了出来,名闻天下。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三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镫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我频繁地接触它,是因为前几年长治郊区出版了一套文化丛书,其中,著名影视剧作家张卫平写了《三垂冈》,我当时非常喜欢这套丛书,还为他的《三垂冈》写了评:
张卫平用的是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加上他长期浸淫在影视剧的编写工作中,虽然三垂冈只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愣是让他写出了宏大的架构来,且有诗意。读这样的文字,画面不用人为转换,几乎是直接就在眼前一幕一幕闪现,一时间,烽烟再起,马长嘶,箭飞旋,战幕开启。三垂冈的辽阔空间由历史深处走入了现代。在所有关于三垂冈的写作中,此书浮出水面,成为一本耐读的未加演绎的手边书。与《歌太平》有相似之处的是苍凉,这或许正是作者家乡的气质吧。
作为长治人,我们为有这样的古战场,而自豪。
长治郊区之所以写三垂冈,是因为多数山峰在他们界内,作为全国到处都在挖历史文化并将自己域内文化做成品牌的时候,郊区先走了一步,但并不等于三垂冈和潞城没有关系,甚至可以说,和潞城是绝对的关系。
2
先来看清人严遂成写到的这场战争。
长治作家学者马书岐在《长治往事》中详细描写战况:
长治古称潞州、上党,因其位处战略要冲,向为兵家所必争。千百年来,为争上党而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唐朝末年及五代时期,唐梁争战于潞,二十余年,殆无虚日,其三垂冈夹寨一战,从军事学的观点来看,很有研究价值,为后人所称道,成为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例。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山东王仙芝起义,五年,王仙芝战死,黄巢被推为义军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广明元年(880),攻陷唐都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唐僖宗逃亡在外,招募沙陀等少数民族军入援,时负罪北逃的唐将李克用(沙陀人)被荐为雁门节度使,他引军攻入关中,迫黄巢撤出长安,尔后又败黄巢于河南中牟,以功累爵晋王,官拜河东节度使,治晋阳(今太原)。当时的唐朝天下已是军阀割据,一盘散沙。驻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占据上党,拥兵自重,其战略位置于李克用十分不利。李克用遂于中和三年(883)十一月,遣其弟李克修攻破泽、潞2州,孟方立败走山东,以邢、洺、磁3州另立昭义军。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李克用亲率大军击破孟方立之弟孟迁,取邢、洺、磁3州,还军上党,于三垂冈,置酒劳军,并鼓瑟而歌。李克用酒中照见自己白发丛生,感到行将老矣!不禁怆然泪下。忽然瞅见身边的长子存勖,慨然捋须,指而笑曰:“我已经老了,此儿奇才,二十年后,代我在此作战的必定是他!”这时候的李存勖才刚刚5岁。
然而,潞州战事并未就此干息。就在这年,潞州守将李克恭被叛将冯霸所杀,以潞州叛降于河南朱温。朱温原为黄巢部下,降唐后挟持唐昭宗由长安迁至洛阳,颇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自己拥兵于河南开封,所以有人称朱温为农民起义军的叛徒。朱温得潞州后,派大将葛从周入守潞州,又以皇帝名义委任孙揆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用遣其养子李存孝在长子县将孙揆抓捕,又派大将康君立复夺潞州。光化元年(898),潞州守将李罕之又以潞州叛降于朱温。第二年,李克用派大将李嗣昭再次夺回潞州。天复元年(901),朱温大举进攻李克用,又一次占据了泽、潞2州。此时朱温渐渐势大,天复三年,又遣兵攻沧州,沧州守将刘仁恭求救于晋,李克用以“围魏救赵”之计,发兵潞州,而解沧州之围,并再次夺回潞州,以李嗣昭为潞州留后,加固城防,以图长久。唐天佑四年(907),朱温终于抑制不住当皇帝的欲望,便废掉唐哀帝李柷,自立为帝,改元开平,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称帝后,念念不忘夺取上党(潞州),他认为得上党者得天下。遂在称帝当年,委李思安为潞州行营都指挥使,率兵10万向潞州杀来,潞州守将李嗣昭紧闭城门,固守不出。梁军久攻不下,便在潞州城下(今郊区南、北寨)筑长城,状如蚰蜒,内防冲突,外拒援兵,谓之夹寨,双方相持一年有余。这一年李克用53岁,病染沉疴,临终时将大权交于李存勖,并嘱其三件事,一解潞州之围,二灭梁报仇,三复唐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