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小儿腹泻是我国小儿四病(儿童肺炎、小儿腹泻、佝偻病、营养性贫血)重点防治之一。随着近年来对小儿腹泻诊断治疗的进步,腹泻患儿的就诊、住院明显减少,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刘兴元主任医师和秦雪艳医师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小儿腹泻的历史以及如何防治的相关信息。
什么是腹泻病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3次及以上),或大便性状改变。病因多变,有感染、非感染及肠外因素等。
腹泻诊断的4次革命
1、消化不良:以往认为患儿呕吐、稀便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
2、腹泻病:后来发现不仅有消化不良的问题,还有感染因素存在。
3、肠炎:90%的腹泻是由于感染导致的,尤其是病毒感染。
4、精准诊断: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可以明确感染原因,如:轮状病毒性急性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腹泻治疗的4次革命
1、静脉输液的问世:从前,我国儿科医学还很落后,甚少有静脉输液条件及技术,当时患儿呕吐、腹泻严重难以进食时,易出现脱水、休克,危害小儿生命,病死率高。静脉输液问世后,静脉输液可迅速改善腹泻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调整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使得腹泻患儿病死率降低。
2、口服补液盐(ORS)的出现: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重症患儿减少,腹泻病的住院率下降。
3、蒙脱石的出现:蒙脱石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可使其失去致病作用。且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因此大大减少了腹泻病的住院率。
4、益生菌制剂等综合治疗: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益生菌为辅等综合治疗。
如何判断腹泻的病变部位?
小肠黏膜收到病变累及时,其重吸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所以,小肠性腹泻大多数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便,排便量大且粪便中营养物质过多,大便气味难闻等情况,肚脐周围会出现疼痛感,小肠内的腹泻大多以大量、腐烂或稀薄为特征。主要是由各种病毒、产毒性细菌及致病毒素感染为主。
而大肠内只有少量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故大肠性腹泻患儿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多、但是量不大,每天总排便量不大;大肠内的腹泻通常以肉眼可见的少量脓和血为特征,甚至出现水样便、黏液便等。
腹泻治疗
调整饮食,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口服补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到中度的脱水,并应尽早开始治疗;低渗口服补液盐是急性胃肠炎的一线治疗方案。静脉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
腹泻也有重症的发生,对重症脱水、休克的患儿,我们仍坚持4个原则:
1、一个方案(根据脱水的程度、类型确定1个治疗方案)
2、二步走(根据病情、电解质水平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三定(定量、定性、定时静脉输液)
4、四句话(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惊补钙、见尿补钾)
专家介绍
刘兴元
儿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擅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的诊治。对支气管哮喘和喘息相关疾病实施个体化、阶梯性的治疗方法。擅长消化道疾病、儿科危重症、儿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分会急救学组委员。教育部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委课题评审专家。多个SCI杂志的论文审稿专家。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秦雪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