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2021年电影《长津湖》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吧,里面最让人震撼的画面,我想便是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在冰与血组成的悲怆下,远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道金黄色的弧线,就像希望,未来一样。
那一道道金黄色的弧线,便是我国抗美援朝时期,绝密隐藏的“王牌装备”----“喀秋莎”火箭炮。而这支绝密部队为何让美军闻风丧胆呢?
«——【·最美的名字,最狠的底牌·】——»
“喀秋莎”是苏联时期比较频繁出现的一个名字,那时很多的小说主人公都叫做“喀秋莎”,寓意着美好,善良。那抗美援朝时期的“喀秋莎”,又与我国人民志愿军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很多事物的修缮,经济的恢复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而国外虽然大规模的世界级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动荡却一直在持续。
随着二战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由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彼此越来越看不上眼。而此时的我国对于苏联来说,是当时世界上唯二的社会主义国家。
«——【·联合起来,共同进退·】——»
然而我国和苏联的关系紧密,让美国很是“忌惮”,哪怕此时的我国刚刚结束战争,一切百废待兴。但能作为正面战场的前线,抵抗法西斯势力侵略还最终获胜的,如果给我们时间,在未来我们的实力不容小觑。这可是美国万万不想看到的。
而此时朝鲜的国内战争,便是给了美国一个很好的“借口”,一个可以打着人道主义旗号,堂而皇之挑起争端找麻烦的借口。并且还可以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势力,进而来牵制苏联和我国的发展。
于是美国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对我国的边境进发,甚至还轰炸了我国的丹东地区。这些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彻底惹恼了千千万刚刚从战火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人民。
他们比谁都清楚,如今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随着伟人的一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
我们国家最不缺的便是有血性的汉子,240万中国志愿军以轮战形式赶往朝鲜作战。但与此同时,中国最缺的便是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现代战场上没有好的武器,人再多也只是空谈。但是面临着美国的资源,技术以及进出口封锁,我国当时不仅很难研究出先进武器,甚至连买也很难买到。最终无奈之下,只好求助苏联。
在中苏交好的前期,苏联对我国十分友好,听说中国缺少武器,马上为中国送来了一批大型杀伤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与其美丽的名字不同,就是几个明晃晃的炮管子,但其有几大优点是中国当时最需要的:杀伤力高,射程远(虽然只有8500米射程,但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水平),拥有对空能力,转移相对便利,而且最主要的是,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分期付款。
但是问题又来了,火箭炮这东西厉害归厉害,但是我国士兵不会用啊,哪怕连见过的都没有几个,随即又向苏联请了几个专家过来现场教学。就这样,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都提之色变的志愿军火箭炮兵21师组建起来了,后期更是创造了击杀10万联合国军的奇迹,在世界上打响了名号。
或许有人对这个名字会感到有些陌生,但有一个名字我们从小时候就听过,并且对他的事迹耳熟能详,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苏联在“喀秋莎”上给了中国许多优惠,但是考虑到其造价还有技术难度,中国最终也只是搞到了120门,最终平均到每个连手里,也就只有4门。
这就注定了“喀秋莎”在战场上只能成为压轴的秘密武器,击垮美军的一支奇兵。每一门炮弹都是真金白银来的,并且有钱也不能补充,所以每次战时想要使用,都要请示将军彭德怀。
1951年4月,21师的战士们充分习得了怎么操作“喀秋莎”,怎么打的快准狠,什么时机打能让美国知道疼,后边启程正式加入了抗美援朝战场。
«——【·启程,为了身后的家乡!·】——»
朝鲜纬度极高,虽然临近我国东北,但半岛型的地理条件使其十分寒冷。并且战时如果做好万全的保暖准备,那么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战士们的机动性,并且也没有那个条件。一时间寒冷的气候成为了战士们最大的敌人。
但是前方就是战场,背后就是家乡,哪怕是埋伏时被冻僵,再也无法起来,也会有人捡起他们的枪,继续冲锋,没有怨言。
来到战场后,21师马上得到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支援27军79师235团。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203团的战士们赶往支援,两团会合后,根据地形和多种要素考虑,奇兵就是要出奇制胜,趁着夜色出其不意,这样杀伤力最大并且可以保证自己方的损失最小。
随着夜色降临,天空中一道道弧线划过,直指对方作战基地。美军必然猜到了我国战士们会采取偷袭,但是没想到是如此强烈的攻势,一颗颗炮弹落下,爆炸,意味着21师的第一战,“喀秋莎”在朝鲜半岛的首次亮相,十分漂亮。
炮弹洗礼后我国步兵队伍马上发起冲锋,趁着月色,拿下了一场伤亡较小的胜利。
随后与第四十七师的配合同样经常,面对敌人的王牌部队,指挥官早已想到对方必然藏着“大家伙”,只能智取。
随后命令部队,上大炮和手雷,只求打出气势。敌人一看我国军队来势汹汹,认为是四十七师的临死反扑,打算来上一场决战,并且没看到“喀秋莎”的身影,便打算来一场硬碰硬,一时飞机坦克齐出。这一幕正好应了21师的心愿,火箭炮齐射,给敌人来了个“一锅端”,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拳头,要打在身上才知道疼·】——»
提到抗美援朝,提到“喀秋莎”,便不得不提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激烈,最著名,也最惨痛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美国放弃了原有的“防御”政策,打算来一场总攻,一战定输赢,一时无数飞机,坦克集结在上甘岭。320门的大炮,47辆坦克,50几架飞机,对上甘岭进行了火力覆盖。面对如此攻势,我国战士们伤亡惨重,甚至连战壕都已经被夷平,所见之处都是一个个大坑...
这场战役开始的五天后,21师的一个团,带着24门“喀秋莎”,44门大炮,奉命掩护其他部队攻占被占领的537.7高地。
537.7和537.9高地可以算上上甘岭战役中地理位置最重要的两处。地理条件十分崎岖,适合隐蔽,会师和补充物资。而537.7高地北门已经被我军拿下,此时正是彻底夺取537.7高地的最佳时期。
“喀秋莎”不留情面的齐射,后续步兵部队马上跟上,步调紧凑叫敌人根本无力反抗,很快就被我国战士们夺走了高地,自此战争走向基本定型。
1953年7月13日,战事进入最后阶段,我国决定发起一次彻底总攻,一决生死的时候到了,尽管美军拼命反抗,1953年7月14日,我国彻底建立起炮兵阵营,将其团团包围。最终在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我国彻底拿下战争的胜利,朝鲜战场上最后一声冲锋号结束:战士们,回家...
“喀秋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地位十分之高,战役中五分之一的的敌人都是由“喀秋莎”之手送走的,或许说,没有“喀秋莎”,我国同样可以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的胜利,但最起码会造成数倍都伤亡,哪怕有了“喀秋莎”伤亡数仍然令人触目惊心。
但比起喀秋莎的火力打击,21师上下的精明决策,我认为真正让我国拿下战争胜利,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是我国所有参战军人悍不畏死的决心,告别父母,面向敌人背朝家乡,不胜,不归。
其中最小的战士甚至才刚满十岁,在那个残酷的,危险的战场上,无数战士们前仆后继,只为了让后世,再也没有人能小看了中国,再也没人敢随随便便欺负了中国。
«——【·唯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也正如毛主席所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这一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名声,用带着血的巴掌在西方霸权的脸上狠狠的打下了一个红手印,更是为我们如今的安定生活打下了基础。
长怀感恩之心,铭记革命军魂。接过前辈们手中的一杆杆长枪,接过保家卫国,振兴中华的重担。为了能让在陵园里,墓碑前能挺直腰杆面对先烈,为了先烈能在天上看着底下的后人们能幸福生活,吾辈,当自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