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专家点评2023年国际安全局势新动向

0
分享至

参考消息网12月28日报道 俄罗斯《侧面》周刊网站12月25日发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德米特里·特列宁的文章,题为《2023年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全文摘编如下:

在我们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战争时期取代了战前时期。整个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则可谓是“战后时期”。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二战结束后的时期;人们希望并相信,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世界大国间的重大冲突。当然,自过去十年的某个时刻起,人们开始怀疑,世界再度进入了战前时期。这种怀疑很快变成了确信。有一点自2022年2月起变得显而易见,那就是我们生活在战争时期,而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被伪装成和平时期。

单极秩序开始崩塌

战争以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它既不是二战的重演,也不是毁灭人类的三战的样子。与冷战不同的是,新战争的前线绵延2000公里,而后方的生活几乎没有变化;火炮再次成为“战神”,同时无人机能够在几乎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对距离接触线数公里处实施精准打击;开放边境以招募合同兵替代动员兵;无休止的制裁方案,以及越来越巧妙的规避制裁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还像不久前那样谈论国际安全显然是没有跟上形势。我们需要谈论军事和政治局势的发展动向。具体来说,就是谈论世界各地区的战争进程和前景,谈论长期潜藏在一国全球霸权之下的矛盾显现等等。乌克兰危机与以哈冲突升级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但两者都是单极世界秩序崩塌的例证,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必须从这个角度看待它们。

全球动荡是世界秩序之争已经开始的明显迹象。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大国将力求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另一些大国则想建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模式。这很重要。这种问题在过去依靠世界大战来解决,但核武器的出现明显制约了武力的使用。尽管如此,武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家政策工具,而且不只是威慑手段。在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俄罗斯谋求奉行独立政策的意愿,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自我意识的提升所带来的挑战上,美国领导人和统治精英具有充分的决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整个时代,而这个时代已经开启。

俄乌冲突陷入僵局

2023年,乌克兰武装冲突出现重大进展。乌军的反攻失败意味着,美国和北约的主要战略目标——俄罗斯在战场上失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折虽未来临,但就在前方,莫斯科自2023年初开始落实的“粉碎敌人”战略看上去愈发成功。

俄军的行动直观地证明了一个已被遗忘的古老真理:防御是强有力的作战形式。在试图突破俄军防线的失败行动中,乌军在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不但令乌军人员短缺的问题雪上加霜,而且减弱了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当然,仅靠防御成功不足以取得胜利,但瓦解敌人的攻势是俄罗斯取得的重大战略成功。

2023年,人们终于明白,乌克兰冲突不会是短暂的。由此看来,向俄军提供充足的优质武器弹药将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如今的所有战争都将是短暂的,动用的是有限的人力和物资。乌克兰战争推翻了这种观念,并证明经济对取胜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俄罗斯军工业在不久前的“和平”时期频繁被指未能顺利完成国防订单,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迅速调整并大幅提高产量。与此同时,乌克兰国防工业几乎被摧毁,北约国家武器库的存货所剩无几,美国和欧洲军工业需要时间“加速运转”。

俄与西方公开较量

在世界秩序更替的时代,战争性质的改变也导致了对军队编制观念的改变。如今的战争需要储备充分且有大量动员资源支撑的庞大军队。因此,俄罗斯领导层决定大幅增加军队编制。2023年内,在不进行新一轮动员的情况下,俄军顺利征召了50万合同兵。

俄罗斯与西方从对抗转变为间接但公开的较量,这顺理成章地导致不久前还是伙伴的双方彻底失去互信,从而令军控体系陷入危机。早在20年前,美国就开始肢解军控体系。从那时起,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相继失效。2023年,在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这代表冷战时期建立的管控俄与西方军事政治和军事战略关系的平台实际上化为乌有。

2023年,一句老名言再度得到证实: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是没法从外部战胜的。意识到这一点后,敌人们将致力于在国家内部制造乱局,以期撼动领导层地位,而后要么用更恭顺的新政权取而代之,要么令俄陷入类似上世纪初期或末期时的彻底失序状态。年中普里戈任叛乱似乎让西方看到了一线希望。事实上,叛乱的结局却与西方预期相反——政权反而变得更为巩固。国家重新全面掌控了国内所有军队,此前,私营承包防务商瓦格纳集团的迅速崛起令这一垄断地位有所削弱,如今总算得以恢复。

武力难解巴以问题

哈马斯10月对以色列的进攻表明,即便是在全面透明的情况下,发动大规模突袭也是可能的。正因如此,无论以色列还是美国的情报部门,都备受诟病。各类阴谋论盛行。但此事发生的原因与其说是情报部门工作疏漏,倒不如说是政治领导层马失前蹄。毕竟在袭击爆发前的几个月里,以色列总理完全深陷政治生存斗争之中。

内塔尼亚胡看来高估了自己预判哈马斯行动的能力。至于白宫,他们似乎笃信将巴勒斯坦问题逐步边缘化的路线行之有效,例如促成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达成所谓的《亚伯拉罕协议》。否则,在哈马斯发动袭击的10天前,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就不会对该地区的局势如此乐观。

爆发于中东核心地带的冲突也表明,倘若缺乏有效的政治护航,单凭武力无法解决问题。以色列每回都能击败对手,但75年来,它依旧没能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共处。无论其国防军在加沙的行动如何收场,若无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不单是犹太国家的安全,连它本身的存续都岌岌可危。

军事冲突此起彼伏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的局势,亚美尼亚跟阿塞拜疆在当地的武装冲突起于苏联时代,却于2023年偃旗息鼓。阿塞拜疆为期一天的军事行动为终结冲突创造了条件,但一锤定音为其彻底画上句号的却是亚美尼亚领导人的明确表态:放弃纳卡,而此地一直被视为亚美尼亚民族团结的象征。

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的所为都表明,中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话语权在2023年已经转入非国家主体手中。面对加沙所遭遇的密集轰炸,阿拉伯国家只是谴责以色列的行动——既未对以宣战,也没实施石油禁运,遑论断绝新近建立的外交关系。然而,真主党跟以色列交火,胡塞武装开始袭击以色列的各类目标及当地的美军基地。尽管黎巴嫩和也门的上述两个武装组织受制于德黑兰,但伊朗表现得相当克制。伊朗人跟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一道,参与了伊斯兰国家声讨以色列的大合唱,却回避跟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国陷入直接冲突。在此情形下,美国海军两支航母战斗群被派往中东,与其说是威慑伊朗,倒不如说是安抚以色列领导层,防止后者莽撞行事。

截至目前,从尼日尔到苏丹,我们不仅有机会见证非洲大陆上众多军事冲突的发展,也能目睹肇端于19世纪末的南美洲最古老且几乎已被遗忘的领土争议死灰复燃,这便是委内瑞拉跟圭亚那之间的纠葛。翻开历史,一切皆可能发生。(编译/童师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官方网易号
172027文章数 7204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