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 文 约 4600字
阅 读 需要 12分 钟
要说明代皇帝中谁最“好战”,明成祖朱棣一定是个有力竞争人选。且不说他的帝位本身就是用武力从侄子手里夺来,单是登基之后,朱棣在位22年,竟有12次“万寿圣节”是在出巡和征伐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位不折不扣的“马上天子”……
《明成祖朱棣像轴》,杨令茀摹。来源/故宫博物院
“五出漠北,三犁虏庭”
永乐一朝的武功,大抵一南一北。在南者,朱棣遣兵将攻灭胡朝,置安南为郡县;在北者,便是御驾亲征,“五出漠北,三犁虏庭”。从永乐八年(1410)至二十二年(1424)间,朱棣5次率军北征。其中4次以鞑靼与兀良哈为作战对象,1次以瓦剌为作战对象。5次亲征又以前3次的规模为大,其作战地区分别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忽兰忽失温(在今蒙古乌兰巴托南)、阔滦海(今内蒙古呼伦湖)和屈裂儿河(今内蒙古洮河支流归流河),后两次亲征,均因阿鲁台闻讯远遁,未战而还。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第五次亲征漠北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漠北之战也随之结束。
明成祖五次北征示意图。来源/地图帝
对于这五次远征,史家称赞者不少。比如明人高岱说:“成祖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当时不无苦其劳费,然迄今二百年,虏所以不敢大肆凭陵者,则其余威之震,后世所藉赖不浅也。”甚至还有更夸张的颂辞,说什么“文皇帝躬擐甲胄,张皇师徒,穷追遐讨,深入漠北,以靖胡虏,妖氛残孽,荡焉廓清,几无孑遗,乘舆所至,盖汉武唐宗所不到者”。
当然也有唱反调的,比如朱棣的老相识朝鲜李朝太宗就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劳民而往征于穷荒之地”。至于当时负责后勤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远征造成的严重后果:“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
影视剧中的夏原吉。来源/电视剧《山河月明》截图
抛开战果究竟如何不论,难道朱棣就没有一点小心思吗?当然是有的。篡位之后,为了赢得执政的合法性,朱棣处处打着恢复“洪武旧制”的旗号,为了表示自己才继承了朱元璋的衣钵,甚至毫无道理地取消了建文帝减轻苏、松一带重赋的政策。但在北伐这件事上,他不是恰恰验证了朱元璋“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了么?
虽然朱棣可以抹去“建文”这个年号(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并诛杀了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等人,将反对派残酷镇压下去,但“纂位”的恶名就像一个可怕的幽灵,时时缠绕在朱棣心头。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朱棣一方面先后两次修改《明太祖实录》,用纂改洪武时期的历史来说明自己得位之正;另一方面利用洪武时期积累起来的雄厚国力进行南征北讨、建功立业,竭力树立自己的威望,这既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