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蚌埠市怀远县中医院的10楼8号病床上,76岁的赵春雷老人安详地结束了他不凡的一生。生前,赵老曾表示,他的去世是一种解脱,捐献遗体是最后的奉献,家人不应哭泣。遵循他的遗愿,家人将老人的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医学研究。
“大家都不能哭,老爸生前就说过,他是要去做光荣的事去了,大家应该为他骄傲,这是做好事,谁都不能哭!”安静的病房内,蚌埠医科大学遗体(器官)接受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为赵老人办理接收手续。赵老的家人们陆续抵达医院,他们含着泪水,却又尽力抑制着情感,送赵老最后一程。赵老的二女儿赵玉娟反复提醒家人遵守老人的遗愿。
赵玉娟介绍,父亲赵春雷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尽管家人没有向他透露太多病情,但作为做过赤脚医生的他,其实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只是为了让儿女放心,一直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自己早已暗暗做好了生死两种准备。从开始到中医院住院检查,到转院南京进一步确诊,再到重新回到县中医院,他始终随身携带着志愿捐献遗体的志愿书,并佩戴着学雷锋纪念章,还经常向病友宣传捐献遗体的重要性。
赵春雷,小时候名叫赵春会,受到1963年学雷锋活动的影响,立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次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春雷”,以此自勉。此后他一直积极做好事,成为乡邻眼中的好人。即使后来因病致贫,他仍然不忘帮助他人,曾为一名因车祸需要治疗的村民四处借钱。
徐作荣是赵老的邻居,她的两个孩子曾得到赵老的资助,帮助他们继续教育。赵老告诉她的孩子,学好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1969年,赵春雷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6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他。退伍后,他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服务乡亲数十年。几年前感到身体日渐衰弱的赵老,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他回忆起50年前在医学院看到的人体器官标本,决心捐献自己的遗体给医学研究。
赵老的家人最终理解并同意了他的决定。为确保遗愿得以履行,赵老撰写了遗书并让家人签字确认。2018年3月4日,蚌埠医学院遗体(器官)捐献接受站向他发送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赵春雷认真填写,并指定二女儿赵玉娟为遗愿的全权执行人。至此,赵春雷成为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埠医学院接受站的第641位志愿捐献登记者。而赵玉娟受其影响,坚持常年献血,并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并在网上办理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器官捐献的第172935位登记的志愿者。
蚌埠医科大学遗体(器官)接受站站长俞鹏表示,赵春雷的行为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生前的善举和捐献遗体的壮举,将继续在医学界和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遗体和器官捐献这一崇高的事业中来。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 陈昂 文图 编辑 周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