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发布丨爱国主义教育入法,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治保障

0
分享至

中国网1月1日讯(记者 彭瑶)爱国主义教育法1月1日起施行。根据宪法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法治保障,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静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顺应了新时代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实保障。

爱国主义教育入法具备现实可行性与必要性

温静表示,爱国主义不仅是“软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法律是遵循宪法规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国家先后出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逐步建立并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这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法律义务提供了准备条件和实施基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繁重、形势复杂,面临着主权安全风险加剧、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价值观念冲突加深等新形势新挑战,教育难度和紧迫程度前所未有。”温静认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到法律的高度,以法治的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良法促善治。健全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律体系能够发挥保障和规范作用,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依托,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朝着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有助于形成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心态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情感。开放包容是促进国际交往合作的重要原则。爱国主义教育与开放包容之间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的。”温静表示,辩证看待爱国主义教育与开放包容之间的关系,要求全面认识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在世界变局全面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国际使命,赋予了爱国主义以开放包容的世界情怀。

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引导人民突破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理性审视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做到既注重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自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又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形成自尊自信、积极进取、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心态。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

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对此,高校应如何发挥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温静认为,学校课堂教学历来是党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面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高校应与时俱进,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不断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密切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五史”学习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要善用新渠道、新方式、新话语,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形式和内容创新,充分利用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体验式、“互联网+”等创新教学方法,让其更好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生动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注重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建设,推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成长。

此外,通过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运用体验制作、实地参观、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挖掘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讲、大合唱、快闪、游园等,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激发爱国热情、深化思想认识,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

记者:彭瑶

编审:魏婧 张艳玲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排版:刘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网
中国网
多语种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100728文章数 6227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