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魏恩伯格:室内交响曲》
吉顿·克莱默
无论是室内乐、管弦乐曲还是小提琴独奏曲,米奇斯瓦夫·魏恩伯格(Mieczyslaw Weinberg)都是小提琴家吉顿·克莱默最热衷于演奏与录音的作曲家。克莱默认为: “魏恩伯格的作品是无穷灵感的泉源,没有哪位作曲家的作品能像他一样深入我的内心,他的音乐是伟大作曲家对于自己与同世代人类生活最个人化的深思” 。
专辑的曲目包括魏恩伯格在1934年到1935年间,也就是十五岁时为小提琴与钢琴而写的三首小曲。 当时魏恩伯格还是钢琴学生,没有受过专业作曲训练。
接下来的三重奏与第六号小提琴奏鸣曲则分别创作于1945年与1982年,分别属于魏恩伯格三段时期的作品。虽然成熟度有所区别,但是音乐中同样洋溢着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魏恩伯格音乐中无法避免的痛苦与苦难。
在这张专辑中,克莱默邀请了赢得2010年“肖赛”冠军的俄罗斯钢琴家尤里亚娜·阿芙蒂耶娃为此进行了一场精妙的合奏,彼时已经70多岁的克莱默小提琴演奏依旧充满激情与活力,而年轻的尤里亚娜·阿芙蒂耶娃也默契配合,处处应和着克莱默的行进,演奏实力在线。
这是DG继那张大获好评的《魏恩伯格:第二、二十一号交响曲》(米尔嘉·泰拉指挥指挥伯明翰市内管弦乐团&克莱默小提琴演奏)之后再重磅推出的魏恩伯格作品曲集,同样不能轻易错过!
02
莫扎特《魔笛》
费伦茨·弗里乔伊&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虽然匈牙利指挥家费伦茨·弗里乔伊的指挥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弗里乔伊49岁逝世),但是在这二十年中,他却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风格从早年深受托斯卡尼尼式重视速度与忠于原谱的诠释,快速变化到深沉而富有哲思上。
费伦茨·弗里乔伊是 指挥界第一位"媒体明星" ,很早便涉足广播和唱片录制。1949年他为德国唱片公司录制第一张LP,而且他 还是立体声录音的先驱人物 。
由于他对录音技术了解深厚,因此其职业生涯即使只有二十年,录音生涯更只有十二年,弗里乔伊留下的大量录音还是为自己在指挥史上刻下鼎鼎大名,其中 尤以对莫扎特作品的诠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名版诠释不在少数,比如卡尔·伯姆、克伦佩勒、卡拉扬…… 这里的费伦茨·弗里乔伊版相比伯姆的严谨、规矩和克伦佩勒的华丽、典雅则有自己的自然和清新,获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评鉴,堪称优选版本。
这套专辑从五零年代发行以来, 德国女高音丽塔·史塔里希(Rita Streich)精彩绝伦的「夜后咏叹调」就是它最耀眼的部分 。《魔笛》的夜后一角, 常被视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但是在竞飙高音, 花腔技巧的同时, 对角色本身的把握往往会失了分寸,但是史塔里希在这一张唱片中的演出, 却能够把握莫扎特音乐中优雅高贵的气质, 将夜后完美演出。
不过在史塔里希的演唱下,费雪·迪斯考、恩斯特·海夫里格、玛丽亚·丝塔德等歌唱家都没有因此而失色。
音乐方面, 符合弗里乔伊激情火爆的气质,序曲爆炸有力,速度整体保持在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音色纯正干净。
03
莫扎特《C小调弥撒》
伯恩斯坦&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莫扎特这部《C小调弥撒》(K.427)完成于1783年,与巴赫《B小调弥撒》、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并称为世界三大弥撒曲,创作于莫扎特婚后移居维也纳的1782至1783年间。
谱写《C小调大弥撒》耗时较长(1781~1783),莫扎特这段时间经历了与康斯坦茨热恋到结婚,以及父亲对婚姻的反对和婚后孩子的夭折等境况,其中的酸甜苦辣或多或少对他产生了影响。
有趣的是,莫扎特在创作这部大弥撒曲时并没有接受教会委约,而是出于自发的创作激情而创作的。当时他在父亲的反对下坚持要带未婚妻回家,他与父亲立誓要为未婚妻的来访谱写一手弥撒曲,以这种宏大而庄重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爱的决心。
这是一部庄严而庄重的宗教音乐,由合唱团、独唱家和管弦乐队演奏。莫扎特以他精湛的作曲技巧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创造了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这是 伯恩斯坦1989年(逝世前一年)在欧洲最后的音乐会的现场录音 。法国一家古典音乐杂志曾经做过一个聆听欣赏实验。它给一组音乐爱好者听所有能找到的这部作品的不同录音,但事先不告诉录音的演奏者,最后大家一致的选择是这个录音。这实在有点令人惊讶。如果此事属实的话,至少说明这个录音的特点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这份录音的合唱层次十分清晰,第一女高音Auger的演唱轻松而动人。 她还与BPO/阿巴多于90年,古乐学会乐队/霍格伍德于88年也有这个作品很好的录音。这张 CD上另有莫扎特的宗教作品《圣体颂》(K618)和莫扎特1773年为女高音和乐队所作的《喜悦欢腾》(Exsultate jubilate K165/158a),Auger在此曲中演唱的《哈里路亚》十分精彩。
04
《卡内基厅实况》
特里福诺夫钢琴演奏
这张专辑 记录着特里福诺夫于2013年2月在纽约卡内基厅的独奏会实况,曲目是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与肖邦《24首前奏曲》这两套重量级的作品,以及斯克里亚宾《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24首前奏曲》是肖邦成熟时 期的作品,涵盖他所擅长的各式风格,看起来又像是简化过的练习曲,音乐中藏有多样的变化。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首演的时候,曾经被当时乐界批评为“混乱,支离破碎”,不过经过时间的考验,这部被瓦格纳誉为“高贵优美又深刻”的作品已经成为考验当今所有钢琴家技术与艺术性的试金石。
阿格里奇曾经赞扬: “特里福诺夫是一个拥有一切才华的年轻钢琴家,双手的技巧与触键让人难以置信” ;《纽约时报》知名乐评人托马希尼则认为: “特里福诺夫已经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而不是只擅于在比赛战场上征服对手的人” 。
【原装进口】
《魏恩伯格:室内交响曲》
《莫扎特:魔笛》
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
特里福诺夫钢琴演奏《卡内基厅实况》
扫码珍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