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乃“万恶之源”,与多种慢病发生显著正相关
-肥胖和很多慢性病显著正相关,BMI为通用诊断标准
肥胖乃身体健康的“万恶之源”。肥胖既是独立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癌症(如子宫内膜癌症、乳腺癌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肥胖已成为公共卫生焦点问题。
BMI指数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等,其中BMI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
国内肥胖与很多慢病显著正相关,已造成严重负担。根据《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的数据,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一项针对中国上海地区18739名 成年人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常见慢性病与BMI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高血压在肥胖人群检出率约为正常人6倍;高血糖在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5倍。
国内超重及肥胖人群占比过半,带来严重社会负担
-国内成人超重及肥胖近6亿,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约5000万人
中国成年及青少年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自1990年以来,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从1992年16.4%和3.6%(合计20.0%)增长到2018年的34.3%和16.4%(合计50.7%);
依据2020年的全国调查报告,2020年,在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0%和10%。,至2030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简单以2020年成年人(16-60岁)人群近9亿,65%比例测算,成人超重及肥胖人群近5.8亿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