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都姓赵,那么他们是一个祖宗吗?
先说结论,秦国的王室和赵国的王室确实是一个祖宗,这是棺盖定论的事情。
两国王室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
西周建立后,由于各种原因,两家最终分离。
到了战国时期,虽然两家还是同一个祖先,但是血脉却已经淡薄,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
1.历史上真正的秦赵关系
历史上关于嬴姓的第一次确切记载,在夏朝末年。
他叫嬴费昌,是黄帝的第十一世子孙。
嬴费昌本是夏桀的臣子,由于看不惯夏桀昏庸残暴的做法选择反叛,转投到了商汤的麾下。
由于嬴费昌能力出众,所以深受商汤赏识,被册封为大将军。
在商汤伐纣期间,嬴费昌率领手下为商汤披荆斩棘,立下了汗马功劳。
商汤成功建国后,也没有忘记他的功劳,封嬴氏一族为商朝贵族。
放眼整个商朝,嬴氏一族都算得上是顶级的贵族。
随着家族的显赫,嬴氏一族也逐渐在中原大地上开了花,并开枝散叶。
随着规模的壮大,嬴氏一族还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上古八大姓氏”之一。
只可惜,繁华落尽终成空。
商朝末年,商纣王残暴不仁,引起了四方诸侯的不满,而这一次嬴氏一族却没有及时站在正义的一方。
因此在商朝覆灭后,嬴氏一族也受到了牵连。
要说嬴家其实也很委屈,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参战。
商朝末年,嬴家最显贵的人是嬴蜚蠊,此人武力超群,可以以一当十,因此受到了商纣的重视,被封为大臣。
除此之外,嬴蜚蠊还是嬴家的族长。
也就是说,嬴家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因为嬴蜚蠊对商纣忠心耿耿,所以整个嬴家也就和商纣王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周王朝的敌人。
但在周武王伐纣期间,嬴蜚蠊正在北方征战,打击来自北方的羌人。
因此嬴家大部队并没有参与武王伐纣的战争,而等到嬴蜚蠊征战结束,商朝已经灭亡了。
本来嬴蜚蠊没有参与周王朝战争,周王室也不好追究他的责任。
但问题是,嬴蜚蠊初出茅庐的大儿子为了军功,竟然背着家族选择了单身入伍。
据史书记载,嬴蜚蠊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嬴恶来,小儿子叫嬴季胜。
商朝灭亡之战里,嬴恶来孤身参与了战争,还因为功绩显赫被升为了总兵。
PS:按照小说《封神演义》的说法,嬴恶来应该是败给了哪吒或者杨戬。
而这个恶来,就是秦国王室的祖先。
而他的弟弟季胜则是赵国王室的祖先。
嬴恶来作为首要战犯,自然要受到惩罚,而他的族人也受到了牵连。
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继位的周成王少年天子,没什么能力。
而周武王建国后,为了尽快恢复和平,所以并没有对那些殷商遗民痛下杀手,这就导致他们还有很强的政治力量。
周武王死后,这些人以武庚为首,发动了叛乱,而嬴氏一族作为前朝高级世家,自然也参与了其中。
很可惜,武王虽然走了,但周公还在。
周公不但非常善于解梦,而且政治能力更是超群。
因此这场战乱不到两个月就被镇压了。
叛乱结束后,这些人都遭到了残酷的血洗,很多嬴姓族人沦为了奴隶。
嬴氏一族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不过由于嬴恶来早早战死,嬴氏老族长嬴蜚蠊因此厌恶战争,所以在这场叛乱中选择袖手旁观。
商朝灭亡后,他就带着小儿子嬴季胜来到了霍太山(山西临汾),过起了平凡的生活。
后来嬴恶来的一些后人为了躲避周王朝追杀,也躲到了这里。
周成王成年后,施行仁政,没有继续追究之前的仇恨。
嬴蜚蠊一家这才得以重见天日,重新做官。
一些嬴氏后人甚至还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嬴季胜的儿子嬴孟增。
有了嬴孟增的加持,小儿子嬴季胜这一脉逐渐发展壮大。
而大儿子嬴恶来一脉为了繁衍,也选择了依附小儿子嬴季胜这一脉。
嬴氏一脉最出色的本领就是驾车和养马。
PS:在先秦那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年代,驾车可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
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的“六艺”中就有驾车这一项技能。
而小儿子这一脉因为驾车能力出众,所以世代成为了周王室的司机。
可别小看当时的司机,那可是个手艺活,领导的心腹,一般人干不了的。
到了小儿子曾孙嬴造父这一代,嬴氏一族更是迎来了翻身的机会。
嬴造父发迹于周穆王时期,他跟随周穆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了周穆王的重视。
为了奖励造父的贡献,周穆王大笔一挥将整个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都册封给了他。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嬴姓赵氏最终形成。
当然,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向大家解释一下。
先秦时期的姓、氏是分开的。
在上古时代,为了避免近亲结婚造成错误,所以人们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姓”,这就是“同姓不婚”的由来。
最开始的时候,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姓”。
随着部落之间征战不休,大部分“姓”成为了历史上的过去。
而遗留下来的“姓”则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所谓的“上古八大姓”。
可由于“姓”的减少,同姓结婚的概率再次增加。
而为了纪念祖先,当时又是绝对不允许改姓的。
因此“氏”也就应运而生了。
氏,说直白点就是氏族。
一般是某一个同姓家族的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并在此繁衍生息,就是建立新的氏族。
而这个分裂出去的氏族和最初的氏族是“同姓”,却不同“氏”。
久而久之,“姓”和“氏”就这么分开了。
嬴造父受封赵城,因此形成了“嬴姓赵氏”。
其他嬴姓族人,特别是那些之前由于伐纣战争或者叛乱流放其他地区的人,就不是“嬴姓赵氏”了。
而由于小儿子嬴季胜一脉势力更大,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嬴姓的主脉,大儿子嬴恶来一脉就成为了偏支。
之后又过了五十余年(两代人的时间),大儿子这一脉才最终迎来了转机。
嬴造父发家之后,为了增强家族势力,选择提拔那些嬴姓族人,而嬴飞子就是其中一个。
按照备份,嬴造父应该是嬴飞子的叔爷。
嬴飞子在嬴造父的支持下,成为了周孝王的马夫。
嬴飞子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工作勤勤恳恳,让周孝王十分喜欢。
正好周孝王想要扩大养殖规模,因此嬴飞子顺利继位并受封秦地(今甘肃天水地区)。
嬴飞子受封之后,开始单独从嬴姓赵氏中分裂出来,在秦地开支落叶。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玩火自焚,犬戎趁机攻占西周首都镐京,并诛杀了周幽王。
消息传出后,嬴飞子的后人率领族人前往支援。
在其他诸侯的帮助下,嬴飞子顺利赶走了戎人,并护送周平王安全迁都洛邑。
周平王感谢嬴飞子后人的帮助及拥立,将嬴飞子后人册封为伯爵,让他们正式加入了诸侯的行列。
也就在这个时候,统一的大秦国家正式诞生了。
随着秦国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大秦国力也越来越强大。
秦始皇“分六世之余烈”,灭掉韩国后,第二个就灭了自己的兄弟之国。
当然了,排在第二,也算是给了面子了。
说完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说说赵国。
自从嬴飞子单干后,嬴姓本家的那些人仍然选择给周王室养马,直到西周末年。
西周末年,本家族长嬴叔带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无能,率领全族投靠了山西最强的国家晋国。
因为当时周朝势力下降,且赵城本就在晋国范围内,所以嬴叔带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迁移。
之后,这些人在晋国逐渐发展,并成为了晋国内部数一数二的大族。
春秋时期,他们甚至一跃成为了晋国内部执掌朝政的最强三大家族之一。
战国初期,赵氏更是与其他两大家族一起联合起来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赵氏建立了战国七雄的又一个国家——赵国。
战国末期,赵国更是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在武力上抗衡秦国的国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本上天下已经是秦、赵之一的了。
总结
追根溯源,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却还是同宗同源。
嬴蜚蠊的大儿子嬴恶来的后族建立了秦国,小儿子嬴季胜的后代建立了赵国。
而由于嬴飞子率领他的一脉到了秦地分家,所以嬴飞子的后人更应该被称为“嬴姓秦氏”。
而之所以没有改为“嬴姓秦氏”,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按照西周礼乐制度来说,作为小宗的嬴飞子根本就没有资格单独开辟一个“氏”。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了最富强的国家,而一个王室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家族的族史。
改变氏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让秦国王室的历史发生震动,以至于影响国运。
秦国王族自然也就没有了改变姓氏的理由。
即便是嬴政,对于他来说,嬴姓赵氏也是最好的结果,至于秦,则是他的国号。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