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49年1月10日早晨,淮海战场上的枪炮声已经稀疏了,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彻底完蛋了,杜聿明本人也在这天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当时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正居住在上海,淮海战役结束后,她曾向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当局打听丈夫的下落,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已经无暇顾及这位曾为他们出生入死的虎将,曹秀清得到的回答是:“杜将军被共产党杀害了!”
1949年5月初,上海即将解放,曹秀清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此人带了一份蒋介石的亲笔手谕,要求曹秀清务必带着5个子女和婆婆,搭乘最后一班飞机去台湾,国民党政府将保证负责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子女的学费。此时曹秀清才知道,丈夫已经当了解放军的俘虏,蒋介石此举无非是要把他们一家人当作人质,但此时她已没有其他选择,只得带着家人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
曹秀清到台湾后,发现一切都是蒋介石的骗局,作为“败军之将”的家属,他们没有房子,衣食无着,只有一点点生活费。曹秀清为了养活一家人,只好找杜聿明当年的老部下奔走求职,最后总算在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了一个管内部收发的差事,靠着微薄的薪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不久以后,曹秀清的长子杜致仁去美国读大学,为了赚取学费,杜致仁白天上学,晚上打工,后来实在支撑不了,只好写信向台湾的母亲求助。
曹秀清只好斗胆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看在杜聿明以前立过不少功劳的份上,才批了1000美元,而且要分两次支付。而杜致仁一年的学费就要3000美元,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他认为父亲如此为蒋介石卖命,却得到如此回报,竟在绝望下服下安眠药自杀了。
曹秀清的其他几个子女中,唯一境遇好一些就是女儿杜致礼,1947年,18岁的杜致礼在宋美龄的介绍下前往美国,进入“卫理斯学院”攻读英国文学。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后,家中经济出了问题,杜致礼只得改进免费的“圣文森学院”,仍攻读英国文学。
1949 年的一天,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饭馆吃饭,偶然遇到了杨振宁。杨振宁曾在西南联大附中教过书,杜致礼是他班上的学生,两人早就熟识。这次师生在异国见面,分外亲热,加上年龄相仿,他们很快就相恋了,并在一年后正式结婚。
1957年的一天,在台北的曹秀清收到了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给她写的一封信,信中说:
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
曹秀清拿着信反复地读着,突然双手因激动而颤抖起来,她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的丈夫杜聿明,原来他在大陆还活着!
曹秀清马上给女儿和女婿回信:
快告诉我的老朋友,我和孩子都好,让他不要着急,我非常想见他……
那为什么还在改造的杜聿明会和杨振宁取得联系呢?这背后自然有一番故事了。
杜聿明被俘后,被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我方一直对他精心照顾。杜聿明在战争时期患有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等慢性疾病,饮食上的禁忌多。战犯管理所的管理员们自己吃窝头,杜聿明却能吃到红烧鱼、烧鸡和鸡蛋等食物,每天还有一份牛奶,这样的伙食标准甚至已经超过了他在淮海战役时吃的小灶了。
杜聿明的肺结核,在当时只能用一种特效药链霉素才能治好,但当时中国不生产这种链霉素,只有从香港和澳门才能买到这种美国和英国生产的药品。
杜聿明的病情一直上报到周恩来那里,最后他亲自拍板,动用黄金给杜聿明买药,因为当时人民币在香港和澳门是不流通的,要买东西只能用黄金,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杜聿明的病终于被治愈。
尽管此前杜聿明的思想十分顽固,但他知道是周恩来特批黄金才治好自己的病后,非常感动,他说:“共产党真乃我再生父母!我一定好好改造思想,争取新生,争取立功赎罪!”
1955年,当杨振宁还默默无闻时,杜聿明就和他取得了联系,在周恩来的关心下,由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教授将杜聿明的亲笔信通过英国驻美国大使馆转交给杨振宁和杜致礼,信中告诉他们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均好。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恩来当即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他还希望杜聿明能给杨振宁写一封祝贺信,由代表团带往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时当面交给杨振宁,杜聿明欣然从命,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