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赠书一份情,一缕书香一片心。
在当今网络时代,文友甚多,时有赠书。每逢闲暇,捧书“悦读”,珍贵的“精神食粮”给我的古稀人生铺就了一条暖心之路。按理说,应当为每册赠书写一篇读后感,才不负赠书人。由于眼睛不好,看手机、电脑和书籍时间一长,便眼花缭乱,头晕恶心,眼科医生建议,尽量减少用眼时间。我也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又觉得文友们除赠书外,还倾情为我的拙著写评,有来无往非礼也。于是,我想到一个“投机取巧”之法,对近期的10册赠书,各选择一个视角,要言不烦地抒发一些读后感,再集束推出,以作为感恩遇见的真情回馈。
我相信,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相知何必曾相识?我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散文》杂志社社长、德高望重的沈裕慎先生,互加微信,成为好友,已近3年,未曾谋面,却彼此心相知。我拥有他的5本赠书,高情厚意,铭刻于心。
收到《缘行神州》,还是在金秋时节,断断续续拜读完毕,已进入寒冬。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是在祖国的版图上,真情行走、真心感悟。在序前的空白页上,他亲笔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被‘缘行’这个美妙的词召唤,保持一份真情,在广袤的大地上,走过山川、河流、城镇,用大爱书写出自己献给岁月的情怀!”魏丽饶在《随他走那一程山水》序文开头说:“旅行是灵魂的自我放逐,是心灵之于自然的守望或回归。”这是对真情行走、真心感悟的最好诠释。他在《后记》里坦言:“穿梭于山水间,我自知、自适又自明,如行走于明镜里。有人说,取悦山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叹而赞之,就像遇见了陶潜渊明。”多么淳朴、自然、率真的语言,如若不是真情行走,怎会有此等感悟!此等境界!!
翻开书册,开篇是洋洋洒洒数千言的《避暑山庄散记》。他以如椽巨笔,纵横捭阖,扶摇古今,纵情挥洒,乃大视野、大境界之上乘之作。身临其境,他觉得“那无限动人的、富有活力的美,是艺术家所难以穷尽的。”置身其中,他阅读到“一部活的史书,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随着足迹的游移,他“越来越被山庄内外那无处不在的丰厚文化底蕴、饱满历史内涵、优美园林艺术所征服,并浮想联翩,发出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由衷感叹。一座山庄,半部清史,这正是它的文化魅力之所在。”他以为:“避暑山庄,承德的骄傲,在这儿旅游,收获颇丰。因为,这座由中华优秀儿女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神奇宫苑,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品,更能激发人们强烈的观赏欲望。”字里行间,真情涌动,感悟深刻,收获颇丰,其原因在于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历史,用心灵感悟人生。”
沈裕慎先生近照
《旖旎的九寨沟》在他看来,别有韵味,他说:“这里,森林是动情的诗,海子是美丽的画,瀑布是高亢激越的歌。”简单明了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诗情画意的美妙情感。
在《窑洞里的陕北》一文中,他说:“陕北的窑洞,一头牵着农家,一头系着党和国家,在华夏建筑史上、在中国革命伟大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那一腔沸腾的热血,尽显家国情怀,让我钦佩之至!
完成《龚贤和他的扫叶楼》作品时,他更是真情流露:“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龚贤及他的故居扫叶楼,让更多的人去参观游览,我写下此文,送给龚贤,送给已经富起来的我的乡亲们。”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这是他真情行走的人格体现。
书中共有56篇作品,均是真情行走、真心感悟的结晶。他把真心、真诚、真情,倾注于笔端,文字没有太多的技巧修饰,始终给我一种清纯如水,真情涌动的畅然。有时仅仅一句话,便足以让我感受到他的真心、真情、真功和真意。他诚实至上,用真情演绎作品,诠释生活,带给我的是文字之美的享受!在他的“缘行”天地里,无论对山水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还是对痴爱的诠释、对未来的憧憬,奉献给读者的都是真情浓郁的文字。他真情行走的文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而且寓意深远,韵味绵长,深受我的喜爱。
合上书本,我依旧陶醉在他用真情铺就的文字里。窥探他丰富宽广,而又率真自然的情感世界,我深切感受到以真情为基构建的精神“圣殿”的魅力!
遇见,是最美的。今生有幸,让我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郝秀琴先生相遇、相知、相惜,她是我最敬重的名家之一。
初冬一日,她给我要地址,说寄几本书过来。恰好,我也有书要赠送于她。巧的是,我们几乎是同时寄出。我说:“不约而同。”她说:“心有灵隙。”在赠书的扉页上,我写的是“郝秀琴先生雅正”。在我眼里,她是先生,冰心先生一般的大家。我与她一起多次参加东方散文笔会,彼此珍惜每一次的久别重逢。她很透明、很高雅、很纯洁,同她聊天,温馨舒适。她的话语,悠悠的、柔柔的、暖暖的、甜甜的,犹似山间溪流,清清爽爽,叮咚有声。
收到赠书《韶华之约》,我爱不释手,朝夕阅读。她那纯真而未经修饰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真好像品尝到了美味佳肴,食欲大增,许多动情的文字,是慢慢咀嚼、慢慢消受的。
她有一颗柔情似水的心。在首篇《世上,谁能给我这样的真爱》中,她深情地写道:“小时候,母亲在油灯下为我缝衣补袜,灯花闪闪,长夜漫漫,她和我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话。长大后,我要告别母亲,离开这个家。母亲一回回目送,一天天翘首,她盼着飞远的女儿早回家。”朴实的语言,渗透着一种真情实意,动人心弦!她又说:“我一边是母亲的女儿,一边是女儿的母亲。生我的疼爱我,我生的我疼爱;生我的常把我牵挂,我生的却常常在牵挂她。”简简单单的话语,便让母女深情跃然纸上。她母亲有一句名言:“世间母女之间的缘分,不是天天的相守,而是一生的思念和牵挂。”是啊,牵挂是人生的重要乐章。那一份牵挂,饱含着思念,浓缩着爱意,深深地镌刻在彼此的心间。浓郁的情、真挚的情、纯粹的情,意境深邃,韵味悠长,楚楚动人,让人心醉。她母亲明事理,知轻重,是因为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母亲不仅为后辈子孙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而且共同的“精神食粮”紧紧地连结着母女的心。读罢文章,那样一种浓情似酒的情愫,在我的心头滋长蔓延。
2023年11 月,王友明与郝秀琴在山东淄博东方散文颁奖会上合影
该书9辑、101篇作品,浓情似酒处处香。一条花褥子,令她失声痛哭,泪如泉涌;一张老照片,引发她对外祖母的无限怀念;一次做梦,让她体会到母爱的深沉;她和父亲同一个属相、同一天生日,该是多么大的福分啊!父女连心,不只是一个说辞,而是千年等一回的缘分!《那泪,淋湿我这辈子的心》,仅仅题目,就令我心酸泪下。“‘父女情深留不住鹤归去,骨肉缘深只化作泪如雨。’滂沱泪雨,湿了坟头的绿草,湿了那棵幡树,也湿了我这辈子的心!”这一结尾,令我感同身受,不禁泪水奔流。《暖心的小棉袄》中有一段描写:“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她乘机场快线已到珠江酒店。我几乎是一路小跑过去,在橘红色的灯光下,母女俩紧紧抱在一起……”浓情铸文,酒香成字,一下子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我当兵6年后才第一次探家,当在田里干活的母亲听说我回来了,竟抹着眼泪,颠着一双小脚,一路小跑着回到家。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母亲,我瞬间泪奔。那样的场景,令人感伤,又令人温暖。《一念乡愁》酿成美酒,化作泪滴;《爱,归属于你》以情缀文,情怀于心;《纵情大好河山》倾情讴歌,醉人心弦;《我在北京等你》情感碰撞,心灵共鸣;《留话在风中》光阴流转,相思如磐;《云端女人》诗心似水,嫣然如画;《笔落时光》阡陌红尘,往事如昨;《相依故土》情入骨髓,心魂相牵。文字的魅力就是如此,赋予作家飞翔的翅膀,赋予读者生命的力量。
文字相伴,岁月生香;心思如墨,浓情似酒。她知道,一个“情”字,倾尽所有笔墨也书写不完。故而,她至诚地说:“留白是最美的遐想。”这是智者之举,可赞可佩!
2023年盛夏时节,我在参加天津散文研究会组织的“晋泰轩杯”三晋采风活动中,结识了刘瑞成先生。他身姿挺拔,上身着一件洁白的无领短袖衬衫,下身是一条黑色长裤,脚穿一双棕色皮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的脸庞是最完美、最温和的那种,阳刚之气十足。我夸奖他年轻有为,他爽朗一笑:“哪里年轻啊,早就过了花甲之年,正向古稀飞奔呢!”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坐在身旁的宗亲王晔兄悄声说:“是真的,不是年轻人了。”
他把亲笔签名的散文集《游荡的乡愁》赠送给我,我如获至宝。“游荡”二字,很扎眼;“乡愁”二字,很牵情。我是一个身居异乡半个多世纪的游子,对“乡愁”二字格外敏感,很容易就触及内心深处,激起心中的波澜。故此,我十分看重这本书,把它放在枕边,不时翻看。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意象,他笔下的乡愁,是诗意的,是一支清远的笛,总会在明亮的月夜响起,勾起内心深处那一丝丝的忧伤。
乡愁是一种深沉的爱,只要心中涌起思乡之情,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首短短的小诗,承载着游子多少深长悠厚的牵挂、多少如痴如醉的情感、多少浓烈似火的爱意,多少望穿秋水的期盼啊!他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23年6月,王友明与刘瑞成(左一)、王晔(中)在太原合影
作家、剧作家刘荫庄,在“代序”开头说:“文学不变的是书写乡愁……”的确,乡愁是散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朝思暮想、归心似箭、故土难离、落叶归根,均可入笔。捧起他的书,或坐在床头、客厅,或倚着书架、门框,我便沉浸在诗意的乡愁里。
夏日蛙鸣,是往昔农村酷暑的一个标志性声音。开篇的《少年不愁蛙鸣声》,运用白描手法,诗意地将一幅潮白河的蛙鸣画轴铺陈在面前,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觉得有一种“情景再现”之感,依稀时光又重回。文中嵌入陆游《幽居初夏》中的诗句:“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中的诗句:“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瞬间,让文章提色增彩。那是一种本真的情景感知,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体验。我来自农村,对于夏日蛙鸣,并不陌生,非常熟悉,格外亲切。
《情怀依旧》一文,仅1400余字,却嵌入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陆游《除夜雪》、叶燮《迎春》、流萤《新年》、老鹰满天飞《新年夜》、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6首,诗意浓郁蕴深情,不觉让我有一种别样的感触,激情满怀,热血沸腾。
《凛凛风骨读书人》一文,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袁震宇先生,刻画入微,栩栩如生。顿时,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意老者形象,矗立于我的眼前。
《老碾盘》《棒子粥香》《追忆家乡那条河》《未游沧海早知名》《龙门》《印象蓟运河》《香囊五月挂芦台》《茶袅梧月书声》《龙舟行》《一江清流祛凡尘》《倒缘香味忆回乡》《一城美景如画》《一代君子之殇》《县官杞天》《大槐树》等篇章,着墨均独具诗意,简直就是乡愁的如歌行板,给我一种诗意余味,绕梁三日的绝妙享受。
以诗入文添神韵。他的乡愁散文魅力,就在于直抒胸臆,自然律动的诗意特色。诗意乡愁流转于字里行间,仿佛山间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流经心田,沁人心脾。许多作品尽管篇幅不长,却诗意浓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的眼眶不时湿润。
在“游荡的乡愁”间徜徉,细细品味,深深思考,有一种不变的情怀,早已凝结在我的心头,必将根深蒂固!
说起与雒漓江先生结缘的话题,绕不开东方散文。那是2017年7月,在参加东方散文高青笔会期间,我们初次相识,却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
他是山东广饶人,我要好的战友也是广饶人;我是河北临西人,他敬重的恩师也是临西人。那一刻,我们感到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他欣喜地说:“大哥,趁您回家时如果我有空,一定去一趟临西,看看您,也看看我的恩师!”我一直期待着,却未能如愿。因他参与编写《广饶历代诗词选》《广饶教育志》《广饶姓氏考》《黄河口姓氏与移民文化》《广饶科举人物》等多部专著,实在是无暇他顾。2023年11月,我和他在东方散文淄博笔会上,再次相见。兄弟重逢,难掩喜悦;忆起往昔,恩师难忘。当我告知他恩师已去世的消息时,他愧疚地说:“这些年一直在忙,未能抽出时间去临西看看恩师,真的对不住啊!”我劝慰说:“没啥对不住的,理解万岁!”我俩感叹:人生无常,必须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
说话间,他把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影踪和韵》赠送给我,并诚恳地说:“请大哥多多赐教!”有了授权,我便欣然叩开他文字家园的门扉,不禁眼前一亮,不大的“庭院”里,种植着3棵“大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景色如画;果挂枝头,满院飘香,惹人喜爱。
2023年11月,王友明与雒漓江在山东淄博蒲松龄书院合影
迎面的“大树”上,挂着18棵果子,奔涌在这棵“大树”血脉之中的,是他“心灵朝圣”的涓涓细流。凝视着最上端那枚硕大的“果子”,我同他一样,起初“对母亲爱吃鱼头这件事迷惑不解”。潜心品读,从他的切身感悟里,我寻找到了“秘密”。在那个“瓜菜代”的年月,母亲看着正值少年的儿子,因长期吃糠咽菜而瘦骨嶙峋,便狠心拿着好不容易积攒的钱,到集上买来一条大黑鱼,给儿子补身体。鱼做好后,母亲只吃鱼头,让儿子吃鱼肉,还说:“我从小时候就爱吃鱼头。”他信以为真,每次都是独享鱼肉,而把鱼头留给母亲。直到20世纪70年代,他为让儿子尝尝鲜,不惜花10元钱买了一条大鱼。吃鱼时,他仿照母亲的做法,自己吃鱼头,将鱼肉留给了儿子。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儿子,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爱吃鱼头的秘密。”他感动地说:“母亲的谎言是最无私、最具善意的……”(《母亲最爱吃鱼头》)这枚果子散发出的诱人香气,一下子冲进我的心里,催出了我的眼泪。
走进第二棵“大树”,我数了一下,上面有17颗果子,这是他肆意的“风情放歌”。聆听着他或低吟浅唱、或高歌咏诵,我心生感动。这是他纯朴心灵的写照,情感因素的凝聚,审美理念的观照。听,“我徜徉在黄河岸边,看河水滔滔入海,品味历史的变迁,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慨叹人生之苦短,抒发荡胸之豪情……”(《黄河的黄昏》)看,“仰观青山隐隐,俯赏绿水悠悠,短暂的游览使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唤起人类初始的旷远与恬淡。”(《逃避喧嚣》)他匠心独运的思索,生动形象的描写,精妙入神的语言,在眼前铺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令我沉醉于物象唯美的境界里。
最后观赏的是第三棵“大树”,15棵果子高高悬挂,摇曳生姿,清香扑鼻。这是他的“红尘回放”,美好回忆,令人欣慰,品味哲思,浸润灵魂。“虽然现在吃野菜的生活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珍惜今天,莫忘过去。”(《剜野菜》)“人的一生,经过春日细微的呵护,夏日热烈的拥抱,就到了秋日。”(《秋天里的思念》)“握着这朵小小的雪絮,我对它依恋起来,沉醉于它柔和、轻盈的美丽中。”(《雪絮》)怀旧是一种情怀,回望来时路,所走过的岁月,留下的足迹,都是对未来的激励。他在《跋》中说:“我只希望于未来的岁月,以笔耕不辍的劳作和丰硕的果实报答祖国的恩泽。”咀嚼他笔下的思想与智慧,我感受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我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愉悦。正如天津散文研究会会长、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李锡文先生,在序文《如歌的行板》中所说:“从他的人品到作品,自然、泰然而积极,这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人生态度呢?”
叩开门扉,领略多彩风情,破解经典符号,汲取营养精华,美哉!乐哉!!妙哉!!!
初冬一日,在《东方散文》淄博笔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张桂珍女士。甜美的微笑挂在她的脸上,如花朵绽放,灿烂而欣悦,我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温暖。
淄博之行共3天,每次见面,她总是微笑着打招呼:“王大哥好!”给我一种邻家小妹的亲切感。
那天晚上9点多钟,她把散文集《泉香心语》送给我。手捧赠书,墨香扑鼻,只见封面上一个短发飘逸的女子肃立,撑一把蓝色花伞,闭目沉思。岁月静好,温馨盈怀,令我陶醉。在暗淡的灯光下,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憨仲先生的序文《情真意切感人心》。开头他便直言不讳:“当我读完张桂珍厚厚的《泉香心语》初稿时,我真的落泪了。”一名堂堂男子汉,竟然读出泪水,足见其文字用情之深!
一天早上,江苏文友幽子分享陕西文友伏萍的书评时说:“伏萍老师为桂珍姐姐写的雅评,读得我泪水涟涟……”我即刻留言:“我何尝不是呢,昨夜两点多,睡不着觉,读着读着,泪水潸然。”张桂珍回复说:“谢谢大哥的关注与鼓励,我何德何能让大哥潸然泪下?唯有善良高德才能如此,敬佩哥哥为人,感谢哥的厚爱!”我只打出5个字“情动于中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文流泪就是共情心的产生,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每一个都直戳泪点。
开篇《牵你的手,赏最美的秋》中,有这样的描写:“秋阳里我们十指相扣,走在小区那落满五角形的、干枯且卷曲的古铜色叶子的小路上,我们无言却分明欣喜地、慢慢地走着、走着……”情到深处已无语,爱到浓时无须言。这个画面,好温馨、好浪漫、好幸福,春雨潜入般将一份真爱淌入我的心中。结尾一句:“就让我们牵手一生,一起收获最真最美的春华秋实吧!”话语里充满骄傲、自豪、幸福、祈愿和期待,把真情爱意诠释得淋漓尽致,令我感动至深!
2023年11月,王友明与张桂珍(左一)、李婷(右二)、谭思娟(右一)在山东淄博东方散文颁奖会上合影
第二篇《醉赏月下荷》,恰似一幅画、一首诗。那幅画的主角,是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月下,醉赏荷塘;那首诗的意境,广博深邃,情景交融,触动心怀!她深情地诉说:“7月的一个晚上,我正一个人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独自沉浸在孤独的思念中,不知何时,夫君回到家里,轻轻走到我的身后,环住我的腰,与我相拥。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更加亲呢的举动,就这轻轻的一个拥抱,我的世界便像江水融化一般,任凭幸福的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伉俪情深,相濡以沫,真的是感天动地啊!她用心用情书写的浪漫爱情生活,让人赞羡不已。品读着“相依相伴,一起守候当下的幸福,一起慢慢变老!”我只是闭目一想,便觉得是一件最浪漫的事儿!
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生有4个“娘”。她还不到2周岁,亲娘便撒手人寰,由于家穷,生父无奈把她送人。因而,她记忆的仓库里,只有养母的影像。直到她21岁探望病危的生父时,才与继母相认,成为她生命中的第三个娘。还有一个娘是她的婆母,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人。在她眼里4个“娘”都是敦厚善良的,故她知足地说:“我是不幸的,年幼失去亲娘;我也是万幸的,拥有三位胜似亲娘的母亲。”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传达,带着我进入一个独特的情感世界,穿透故事表面,产生了共鸣和思考。真的,读文的那一刻,我悲喜交集、五味杂陈、感慨万端、热泪盈眶。《妹妹找哥泪花流》亦凝聚着人间真情,沉淀着生命滋味,表达着情感愿望。她好不容易找到亲哥,与一家人相认、相守,尚沉醉在暖暖亲情、融融爱的幸福氛围里,却未曾想到,哥身患重症,不治而亡。她哭喊着:“哥哥,你可知道你对我来说,是怎样的存在吗?我不能没有你啊!你就这么走了,留下妹妹泪花长流吗?”读她的文章,我不是喜极而泣,就是悲伤而泪。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要说:“只因未到情深处。”爱的呢喃,情之絮语;亲情悠悠,血浓于水;岁月剪影,时光漫旅;文学浪花,激情旋律;山川旅痕,如情涓涓。文章贵乎真情,细节打动人心,情到深处泪自流啊!
漫漫人生路,且行且珍惜;用心吐字,用情归音。纵览她的文章,最大的行文亮点就是情动于中,使人充盈着一种感动,汲取着一种力量!
添加王槐菊女士为微友,是2023年5月13日,她是通过群聊“大爱文学散文园地”发出的邀请。我一般是不加陌
生人微信的,看到她姓王便情不自禁地接受了邀请。与她见面,是在半年后的东方散文淄博笔会上,许是“同宗同祖同根源,天下王氏一家亲”的缘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互赠书籍,彼此勉励。她年已七旬,看着瘦瘦弱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从深圳到淄博直达车也要24个半小时,其中辛苦,她竟只字不提。况且,她老伴儿患病10多年,生活起居基本上靠她照顾,她让儿子回家替班,才得以参加笔会。这种在心为志的举动,令人动容!
打开赠书,我便走进了她在心为志的情感世界。刘方计在序文《一个与文字较劲的女人》中说:“她在失去舌耕的舞台后,继之与文学结缘,与文字较开了劲儿,用笔耕来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她自己在《我的2019》中也这样说:“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忱,我笔耕不辍,常常在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或者黎明之前,我走进文学的乐园,来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坐在电脑前,搬砖叠瓦。严寒酷暑,我心坚如磐石,无可动摇。”读了这段话,她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高大起来。正是这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受,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她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不算长,却对文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路在脚下》中,她坦诚地说:“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所产生的魅力和神奇影响了芸芸众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我觉得文学是神圣的,我崇拜文学,崇拜生活。”2015年,她才开始向文学创作领域“进军”。起初,两个月完成一篇作品,慢慢地坚持一个月完成一篇作品。数年间,竟有多篇作品问世,且小有成就,赢得朋友们的赞扬。她没有飘飘然,而是清晰地认识到:“人贵有志,岂能迷惘。在心为志,你的路就在脚下。”她自信自强,在人生和文学两份答卷上,留下了大写的“无悔”二字!
2023年11月,王友明与王槐菊在山东淄博某饭店合影
2023年3月,她的散文集《路边黄》正式出版。书名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描写的是生长在田间路边的一种草本植物,因这种植物的花是黄色的故名。经与她交谈,我得知,这种普通的植物,年年岁岁默默地在路边生长、开花、结果,把大地装扮得生机勃勃。她是用“路边黄”来暗喻自己,不计较、不争名、不争利、静下心、来写作,为老年赋能,为文学增光!蓦然,歌曲《小草》响在我的耳边:“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每当听到《小草》
这首歌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对生命顽强的小草产生敬意!视自己如小草的她自谦地说:“我不是作家,不是专业写作者,我是一介草根。”其实,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又何尝不是一介草根呢!他们以小草一样的姿态,以钢铁一般的意志,走进文学方阵,坚韧不拔地扬起追逐的风帆,向着目标百折不挠、奋勇前行,着实令人感动、钦佩和赞叹!
《路边黄》共有7辑,57篇作品。她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倾诉于笔端,献给读者的是一桌或感人至深、或启人心智、或激人奋进的“美味佳肴”。有人说:“经典散文往往能够给我们一种最真实生活态度的展现,让我们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着风花雪月、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当然,最终还是归于生活最本真的状态,就是生活的一股热闹气儿。”她最本真的状态,正是富有着一股生活的热闹气儿!她笔下的“山野况味”“时光剪影”“一点清风”“几度山水”“人间絮语”“几米阳光”“寸草春晖”,叙事,娓娓道来,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山水,意在景
中,自然曼妙;记忆,怀念往昔,致敬岁月!
她总是以在心为志的态度,来对待任何事物:细细观察、静静品味、慢慢咀嚼、深深体悟、缓缓书写……
认识吕丰昌先生,同样是缘于东方散文淄博笔会。他是山东青州人,现居山西沁县;我是河北临西人,现居山西临汾。同为游子,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互赠书籍,结下友谊。返程时,他让表哥开车送站,省去了诸多麻烦,我心存感激之情。
途中,我捧起他的赠书,封面上的《岁月如诗》4个黑体大字格外醒目,左下方“生命如水,岁月如诗,捻一枚岁月的葱绿,倾墨挥笔为你铺一路书香”的诗意文字,是他的情感流露,心迹表白,心之所往。书前有27张彩色照片,是他与文学名家合影、笔会活动留影、各类获奖证书;书后有《吕丰昌发表作品及获奖作品列表》,占了4个半页码。我觉得,这是他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的必然收获,这是他执著在文学之途行走的标示!
看过一篇文章,对其观点,我非常赞同,文中说:“人生最好的环境不是诗,也不是陌生的远方,而是在平静下来发现,眼前熟悉的一切皆是心之所往。人生,先要清空自己,不要被世间繁琐侵扰心灵。”常言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认为,一个作家的心里不要存有那么多私心杂念,不能好高骛远,要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诗书不语流千古,笔墨无言传百世,这才应该是一个文人的心之所往。可以给生活做减法,但一定要给精神世界做加法,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文,做一个心灵纯粹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他就做得很好。
他的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集。有构思精巧、描写逼真的中短小说;有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的散文佳作;有文采斐然、想象丰富的现代诗歌;有言简意丰、真情流露的古体新韵;有语言凝练、意境深邃的散文诗章;有形象鲜明、精心刻画的报告文学,真可谓满足了不同喜好读者的口味!
2023年11月,王友明与吕丰昌在山东淄博蒲松龄书院合影
在《我的乡愁》组诗里,有一首《泥土里的诗和远方》,透过诗意的禅境,我清晰地看到了他心之所往的影子。诗的结尾说:“低头种地/抬头看天/不问繁华/只问初心/待到秋后归仓的颗粒/才是属于父亲的诗和远方。”他亦是从农村走来,用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心之所往。
在《我的文学梦》中,他不遮不盖地说:“记得上初中时,家境特别穷困,一到星期天放假就和同村的孩子们结伴去山上刨药材、打酸枣、拾秋,甚至跟着大人们到砖瓦窑干苦力,以此挣些零花钱帮自己买学习用品和喜欢的文学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知道了有些作家不用上山下地干活受累,坐在家里写文章也能出名挣钱的时候,便异想天开,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份看起来很轻闲的‘营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世纪80年代,他还在读初三,一篇5000多字的小说,便在《安徽文学》杂志发表。他不仅收到编辑部寄来的3本样刊,还收到了280元稿费,一下子小有名气了,吸引了许多赞羡的目光,那份欣喜可想而知。自此,他像着了魔一样,未来的路分不清是平坦还是坎坷,
但只知道梦想就是心之所往。
几许风雨、几经坎坷、几番拼搏、几多收获,终于让梦想照进现实。2019年,他撰写的反映脱贫攻坚事迹的近3万字报告文学《我的村庄我的家》,在河南大型文学杂志《时代报告 》发表;2020年,他的报告文学《跛脚英雄王建军》《我的村庄我的家》,收入沁县优秀文学作品选《弄潮水乡》;是年,他创作的中篇小说《虚长了两岁》,被《中国作家网》转载;2021年,报告文学《我的村庄我的家》《第一书记二三事》,收入长治市扶贫文艺作品集《众说扶贫》《长治市扶贫开发志》;是年,在“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评选中,他的《时光与生活》《与你相约》,双双获得诗歌金奖,入选“年度最美诗歌”奖,同时收入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文学精品选》;2022年,他的散文诗《雪中落叶》、散文《心气》,相继在纯文学期刊《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发表;2023年,他的散文《亦师亦友话“东方”》,在“我与东方散文”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面对成就,他轻捻一瓣心香:“留一段墨香陪伴你多彩的生活,掬一棒祝福撒向流金的未来,心依然,梦未央。走过春夏秋冬,浅浅地叙说,淡淡的生活。”
文学高地是所有文人心之所往的地方,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他正以初心、执着、追求与坚守,向着心之所往的高地进发……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我的认知里,文友相遇、坦诚相见、敞怀相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认识苏立群女士,还是在6年前的东方散文高青笔会上。那时,她是笔会的辅助人员,工作繁忙,没有空闲聊天。这次东方散文淄博笔会,我和她再次相遇,不仅得到了赠书,而且有了倾心交谈的机会。有天晚上,她向我吐露散文写作中的困惑,我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她。她欣喜地说:“王老师,听了您的话,我茅塞顿开!”我明白,这是鼓励之言,但文友间的交流,确是厚重友谊,获得快乐的法则。
她的散文集《鹤舞清风》,封面设计简洁,下方是两只仰头长鸣的鹤,寓意自由洒脱,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书名左侧,竖写着3行淡粉色小字:“安静地生活,像鹤舞清风一样,努力找寻自在的力量。”含英咀华,自在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阅读之后,我恍然大悟,她心中的自在力量,是心灵的自立、自强、自由、自在。人生本无常,心安即自在。有了自在力量,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处。孟庆尧在序一《优雅是一种生活方式》中说:“苏立群在我眼里,一直是朴朴素素但清清爽爽的人。”苏立民在序二《美就是这样平实》中说:“读读这本《鹤舞清风》,你会发现,美,就是这样平实。”她给我的印象绝对是简单真诚,素雅淡然,不浓艳、不华丽、不浮夸、不虚假,身上洋溢着一种永远向上的自在力量。
2023年11月,王友明与苏立群(右一)、毕玉芝(左一)在山东淄博蒲松龄书院合影
透过她或短或长的朴素文字,我真切地看到,自在力量,是她散文写作的真实样子。她在《后记》的开头坦诚说:“有的朋友说,我的文字太过平淡,缺少华丽的辞藻和修饰,不够时尚,我真诚地感谢朋友们的品评。任何时代,时尚总是备受推崇的,文字也一样。写一篇文字,是为了迎合什么人或追求什么时尚吗?我的内心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此话,诠释了自在力量的深意,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使人警醒。我一贯主张,笔随心动,文由心生。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胡编乱造,讨好别人,迎合庸俗,这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我相信,守住了这条底线,自然就有了自在力量。
她的散文集,共有6辑、79篇作品,无不凝聚着“一枝一叶总关情,春风化雨润人心”的自在力量。从《魂牵梦绕是故乡》《亲情土地》《大芦湖寄情》《田园深处醉春光》《黄河恋曲》等乡情篇章里,我看到了磅礴的自在力量。这样的浓浓乡情,悠悠情思,任谁也不能割舍得下!从《春天的思念》《家书抵万金》《我家老张二三事》《家有小女初长成》《怀念姥姥》《亲娘舅》等亲情篇章里,我看到了绵长的自在力量。这样的血浓于水,爱重如山的亲情,是这世上最催人奋进的力量;在《初识憨仲》《山高人为峰》《人生舞台》《一念之间》《从善如金》《人到中年》《激情生活》等篇章里,我读出了她的感触、感叹、感慨、感悟和体认,均是文随心动,笔随情至的结晶,彰显着自在力量。她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能从平淡之中品味出人生哲理,不失为阅尽繁华后的深悟,表里澄澈,悠然心会,怎么样都是自在的。
平淡是真,清简最美。她毫无掩饰地说:“这些文字是我心路历程的见证,是我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虽然难免粗疏与肤浅,我依然敝帚自珍。”“以笔为刀,雕琢生活,以文为足,丈量生活。”“写作的路上,忠实于良知,忠实于内心,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我永远不变的准则和追求。”我想,这便是她获取自在力量的源泉吧!
自在力量,对于你我她,都是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结识王秀东先生,是2023年11月17日上午,在赵金雷弟组织的博山文友见面会上。我赠送他《时光印记》,他赠送我《莲韵丰姿》,皆大欢喜!
他的散文集,2013年1月正式出版,共有6辑、85篇文章、近20万字,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也很广,涉及“民间传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天南地北安上人”“家乡礼赞”“安上之最”。作品均取材于本乡本土,其内核是情系家园,为家乡而歌!
这样的情感缘自何处?请听他的深情诉说:“我出生在安上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成人以后,生活水平慢慢提高了,虽然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不再吃救济,但依然感激国家,感激家乡,感激乡亲。有感恩就要表达,就要倾诉,于是,用手中的笔写出了那些在心里积存多年的,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们感恩戴德的文字,这也是一种报答,虽然它不是万能的钱财。这是从我内心深处唱响的颂歌,是为真、善、美而写的旋律。”爱有多深,情就有多浓。他正是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才把最真诚、最温馨、最炽热的文字,献给父老乡亲、献给广大读者,令人读后,感动至深,触及心灵!
王秀东近照
老槐树,仅仅这样一个名字的背后,便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厚重而悠远;老槐树,更是一座村庄的标志物,见证着小村的历史变迁。他在《二槐树与四槐树》一文的开头说:“二槐树与四槐树是安上的两个老地名,因与槐树有关,故以槐树之名命之。”相传,二槐树与四槐树大约栽种于唐朝年间,有着美丽的传说,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但他依然“辑录成文,一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安上的一些旧景,再就是让人们领略一下安上那种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不忘历史,珍惜今朝。”他在《安上古槐》一文中说:“这些古槐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把守着村口要道,有的矗立在村北山巅,有的蹲守在巷口、院旁……每当徜徉在古槐之下,人们总会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是啊!一棵老槐树,凝聚着浓浓的乡愁,它站立的地方,就是家、就是根、就是游子们的心灵归处!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讴歌英雄,传递力量,是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他在这个方面,做得完美,值得称赞!《喋血抗日疆场》《巾帼颂》《他亲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父亲的故事》《老兵》《他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归来》《别忘了我们的老书记》等篇章,有的是追忆革命战争故事,致敬英雄,缅怀先烈;有的是记述平凡人物事迹,讴歌先进,传递力量。家乡培养英雄,英雄使家乡荣光,相得益彰。讴歌家乡的英雄,就是赞美自己的家乡。他在《喋血抗日疆场》一文中说:“清纯甜美的倒流河水日夜不息,潺潺西流,捎带着对周钰的深切怀念,裹携着家乡人对他的深情厚意,一直朝西,朝西奔流奔流!”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自豪感,只有情系家园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自豪感!
在情系家园的人心中,家乡永远是最美的地方。那山、那水、那泉、那路、那田、那园、那村、那人、那房、那花、那草、那树,如诗、如画、如歌、如梦,时时萦绕于心,牵动一片挚情!那些家乡之最,自然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让人羡慕不已。他坚定地说:“继续为故土歌唱,为家乡歌唱,为亲朋歌唱……”我真诚地期待着!
对于身处异乡的游子来说,情系家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许是我用游子的眼光和心境来阅读的原因吧,感觉灵魂受到滋养,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佛家说,同船过渡是缘。我不信佛,但相信缘。
2016年7月,在东方散文石家庄笔会上,我认识了柴翠香女士,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当她得知我当兵30年时,主动过来打招呼、加微信,说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当兵的,我是她儿子的首长,便叫我大哥。一声“大哥”, 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她还让我看两个儿子的照片,身穿军装,英俊威武。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一一起游览、一起散步、一起欢笑。分别之时,我去相送,挥手的瞬间,她眼中有泪花闪动。第二年盛夏,在东方散文淄博笔会上,我们又相逢了,彼此感受到一种超乎寻常的亲切感。我懂得,这是因文学而缔结的缘分,纯粹、质朴、温馨。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我心头不免涌起一阵悲凉。恰在此时,我收到她寄来的散文集《浅墨远香》。凝视着封面上,头戴草帽,身穿长裙,手扶桥栏,深情远望的女子背影,我心中生出莫名的温暖和感动。一个背影,一段深情啊!阅读这本书,我读出的是浓浓的爱。爱如潮水,漫过她的心田,溢出她的笔端,直击我心底最柔软的一隅。
该书共分为《邂逅一朵花》《那一帘旧时光》《绿从天上
来》3辑、42篇作品,均是饱蘸着爱的墨汁书写出来的,款款深情,泪湿眼眶。
放在最前面的《你好,刘玉兰》《任性的刘玉兰》两篇作品,讲述的是爱与被爱的故事。她把“爱”揉碎了,融入字里行间,读后立刻明白母女间、夫妻间的感情,究竟有多纯、有多深。
《把碗留给母亲洗》一文,单看题目,似是不孝之举。细读内文,方知是一种匠心独运的爱的方式。她说:“顺着母亲心中所愿,给她适当的劳作空间,把锅碗留给母亲洗,让母亲仍有机会爱我们,该是人间最可贵的吧!”其心可鉴、其情可昭、其举可嘉!
2017年7月,王友明与柴翠香(右一)、朱素荣(中)在山东高青合影
她在《回家的路》中感叹:“回家的路究竟有多长,我的脚实在丈量不出!”我想告诉她,这原本是一条用爱铺就的路,路有多长,情有多长,爱就有多长。在这条路上,那点点滴滴的爱,已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们干渴的心田;那真挚无私的爱,似一缕缕阳光,带给儿女们温暖和方向。如此绵长的爱路,怎么能用脚丈量得出来呢?!
《渐行渐远的老屋》很抒情,我为老屋行将消逝而感伤,更为老屋溢满的爱而感动。那是父母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倾注全部心血建起来的家,并把所有的爱融入到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即使老屋消失,那曾经的爱,也难以割舍,将是一生的随影和印记。
《“毒”孩儿》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我忽然觉得欠一个道歉,不仅仅是对父母,还是对那些无辜的梧桐树们……”她用情感的笔墨,点缀着人生路上爱的风景,这种爱的渲染达到了极致,用心品味那一字一句,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窗外,有声音走过》讲述的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故事,却引起她深深的思考。她说:“希望这世界充满爱和被爱,我们一起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地球村,美丽如画。”她的话让我想到《爱的奉献》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但愿,这不仅仅是但愿!”
《舌尖上的味道》(三题),溢满“爱”的芬芳。《爱情拉面》《“娘牌”扁豆盒》《“茶”颜观色》3个小标题,匠心独具,饱含爱意!有道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诚望世人,能以“善”之名,做有爱之人。
怀恋,是爱的一种方式,心有所爱,必有所念。《那一帘旧时光》里,浸透着浓郁的爱,一抹“相思”情,便浓缩出爱的精华和深意。
《遇见洛城》更有着她的挚爱:“你是我心里最中意的地方,我已无可救药爱上你,我要成为你的人。”真诚直白的表达,令人感动!缘何爱得如此深?因为洛城是她的家,是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
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就有希望。她说:“我要在这样的季节,为自己写一部成年人的童话,还原我想要的天空,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自信从哪里来?来自于爱的滋养、
爱的成就。要知道,爱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见书如面,阅读如晤,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