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共谈判破裂,周总理下达绝密指令,4天后张治中激动落泪

分享至

1969年4月6日,和平将军张治中在京病逝,时年79岁。周总理知道后当晚就去了张治中的家中,在张家的会客厅里,周总理见到了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女士及孩子们。

在这样的时刻,周总理的到来无疑让张治中的家人极为感动,再想到病逝的张治中,忍不住就都落了泪。周总理他此次前来是要安慰张治中的家人,并且详细询问了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的情况,希望尽可能的帮助张治中的家人解决实际的困难。

原本对于张治中的病逝,统战部提出不搞告别仪式,但周总理不同意,一定要搞这个仪式,他说:“我参加,再通知其他张治中的党内外的老朋友。”

有了周总理的指示,4月9日下午三点,张治中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周总理亲自主持了这一仪式,深切怀念这位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朋友。

当周总理向这位老朋友深深鞠躬告别的时候,背影看起来是那样的落寞与孤独,周身又被悲伤笼罩。遥想黄埔军校初相识,他们意气风发,侃侃而谈,恨不能再早相识数年,然而转眼间他们其中的一位已然离开这个世界,而另一位也已眼角眉梢爬满皱纹。



周恩来和张治中相识于大革命时期,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成立之后,26岁的周恩来和34岁的张治中都在黄埔军校任职,尽管两人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共同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让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每每谈到国内外的大事和国家的前途,他们之间就有说不完的话,也因此成为好朋友。在张治中眼中,周恩来为人热情,他的谈吐、风度和学识等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深深地吸引着张治中去靠近。

每当周恩来在学校给学生开课时,张治中只要没有紧急的事情就会去旁听,这极大地开阔了张治中的视野,也让张治中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很深的理解,他一度找到周恩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在同一个阵营里为救国救民而努力。

周恩来对此是非常欢迎的,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即张治中是国民党的骨干将领,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他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件很大的事情, 这个事情还需要组织来决定,因此周恩来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张治中而是先向组织作了汇报。

组织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张治中的目标过大,尽管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期,但国共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因此张治中要入党还需等待时机,不过组织也感受到了张治中的诚意,因此会支持他,让他的工作好做。

周恩来将组织的考虑和决定告知了张治中,张治中也觉得这种考虑很长远,因此他决定继续留在国民党工作。后来周总理回忆起这段历史,还曾对张治中的小儿子张一纯说:“你父亲如果那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现在他要么是我们的元帅,要么是革命烈士了。”

这自然只能看做是一种感慨,毕竟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其实是人出生之后所做的一个个选择构成的,张治中在那个时期无法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代表他为国为民所做的贡献就少了,他是国民党内部少有的一直希望和平的人。

邓颖超曾说:“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当时的张治中虽不是党内人士,但和很多共产党关系密切,不过这种密切很快就因为大革命的失败而结束了。

内战开始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如果上战场必然会遭遇共产党,这从来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但他无力改变蒋介石的决定,只能决定自己不做什么。于是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张治中退守二线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一直主持国民党军事教育工作。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始终是想和不想战,他不愿和共产党打仗,只希望国共合作,稳定国内局势,一致对外,到那时,他会义无反顾上战场与敌人酣畅淋漓的作战。那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而战,而不应该将力量消耗在内战上。只不过,蒋介石尽管极为信任张治中,却并不赞同张治中。

但作为蒋介石极为信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为与周恩来、毛泽东等共产党员有深厚友谊的爱国将领,张治中又是国共之间沟通的一个很好的人选,再加上他本身就极为赞同国共两党合作,于是国共两党谈判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张治中的身影。

最有名的就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