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一种孝顺的体现,千百年来被人们称道。但是现在格局变了,很多人都不得不远游,而父母健在,怎么能说是尽孝呢?
这种矛盾好解决,就是远游的人告诉父母要干什么去,而且还要定期给家里转钱,让父母花钱。父母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衣服就买什么衣服,没必要事事省细。可是,儿女不在身边,就不能尽孝。似乎和古代的观念不一致,甚至想违背,但只要有钱,就可以办成很多事。年轻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年老的父母也知道怎么回事。于是,钱成了最主要的东西,也成了代替儿女尽孝的必需品。
父母年老了,需要钱维持生活,看病,但也需要人照顾。儿女尽孝是应该的,但并不一定亲自尽孝。只要有钱,儿女就可以雇人照顾父母。他们挣钱很多,出保姆工资,似乎绰绰有余,也就不在乎那几个钱了。可是,并非所有老人都能雇保姆,也并非儿女们都能花钱给老人雇保姆。很多老人有病,但不愿意给儿女们说,就自己扛着,扛不动了,就到小诊所看病。即便有了大病,只要能动能行,就不愿意拖累儿女。毕竟,儿女们挣钱不容易。他们在大城市打工,不能经常回家。要是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就挣不到钱。而儿女们生活需要钱,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上学需要钱,要是在城市买了楼房,就更需要钱了。有鉴于此,老人们大多比较隐忍,一般不会提出让儿女回家尽孝的要求,有的甚至到了病危的时候才会让儿女回来几天。
儿女们并非不想尽孝,只是迫于现实条件,无法真正尽孝,只能采用折中的做法,给父母钱,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当然,也有很多不孝的,连钱都不给,还要从父母那里“借”出很多钱,到城里买楼,却不会还钱。父母有病的时候,没钱看病,他们也不会出钱。有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给儿女们分了,得病的时候,儿女们都不在跟前。原来儿女们拿着老人的钱买了楼房,买了汽车,等到老人有病的时候,谁都不肯出钱,还要狡辩,互相纠缠……
老人手里有几个钱,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分给儿女们,以免酿成悲剧。资本进入社会每个角落之后,会把各种物品和服务当成商品出卖,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人们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也看到了钱的力量,知道很多东西和服务都可以用钱来交换,当务之急就是要获得钱。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去,干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于是,很多农民为了挣钱,进入城市,充当农民工,也成了资本发展需要的廉价劳动力。有人为了挣钱铤而走险,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大。随之而起的是各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都被打击,但还是会出现一些。老人已经无力参与社会竞争,社会成了年轻人的舞台。在竞争日渐激励的时代,老人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不被主流意识形态关注了,甚至被刻意遗忘了。
老人的养老成问题,因为有了资本的投资与发展。很多人都被资本支配得团团转,不得清闲,哪里有时间尽孝呢?在资本唯利是图的运作之下,年轻人也变得唯利是图起来。老人有钱,儿女就尽孝;老人没钱,儿女就不孝。或许,没钱的老人成了烫手的山芋,儿女们谁也不肯接手吧。当然,也有孝顺的典型,不管老人有没有钱,都要尽孝,而这种理想的孝顺并不是很多。尤其在农村,老人有病,儿女不给看病的事例为数不少。儿女们只是为了省钱,省下钱来,等老人病故,他们好平分。
资本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输出,需要劳动力持续发挥作用,就设置了一定的制度,不让各行各业的人们随便请假,以免耽误生产。可是,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倘若不能请假,就不能尽孝,和孔子说的背道而驰,难道不是不孝吗?要想表达孝顺,就要给父母一些钱,当然只是权宜之计,是一种市场的转化,并非真的尽孝。有的老人认为,儿女出钱养老,就算是孝顺了,还有很多出不起钱养老的,岂不是悲剧?要是养老院比较理想,而且都是免费的,就一定会实现养老问题,儿女们尽孝也就免去了,代之而起的是社会提供尽孝所需的劳动力。其实,真的实现养老免费,会释放更大的劳动力,起码可以让年轻人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倘若尽孝问题解决了,年轻人就会如释重负,老年人也会高高兴兴养老。只是,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年轻人远游,外出打工,老年人需要有钱才能住进养老院,而养老院已经被资本渗透,按照服务等级分出了不同的价位,任君自选。如此一来,养老院不是每个老人都能住的,甚至只有一部分有钱的老人能住,一般老人根本住不起。年轻人的尽孝还是一个大问题,面临道德和钱财双重选择,也会永远困扰着他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