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自题端及题签,殊为稀见
作为“20世纪最后的文人画大家”,杜甫诗意,是陆俨少最为喜爱且精熟的题材之一。画境已臻圆熟的陆俨少,对于本册中山水形态的经营,既延续了早年结构精巧、用笔灵动等特点,又展现出晚年特有的苍郁雄浑风格。
其中,有关个人“勾云”“墨块”“留白”典型技法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熟练和随性,真正进入了化境。
陆俨少与杜甫,不仅有经历上的相似,更具情感上的相通。早在1937 年,陆俨少西行避难时,便尽带一本钱注杜诗。在自叙中,陆俨少称:
“眼前景物,一经杜公点出,更觉亲切。城春国破,避地怀乡,剑外之好音不致,而东归无日,心抱烦忧,和当年杜公旅蜀情怀无二,因之对于杜诗,耽习尤致”。
1988 年暨本拍品创作年份,
陆俨少在写生路上,左为费新我
显然,这种“杜甫”情愫,贯穿了陆俨少一生的创作。本册内,陆俨少即以十二首完整杜诗为灵感来源,对应创作出十二幅山水景观,并于画中题有十二句杜甫诗句。
正如杜诗成熟时期喜将意象组合紧密一般,陆俨少晚年所作的本册,也在勾云、勾水、勾山石的笔法上,做足了技巧与情感的紧密堆栈。将疏密、显隐、险平三者的对比,发挥到了极致。
《十月山寒重》《高峰寒上日》《何当看花蕊》《暗树依岩落》等帧中,主题用重墨、浓墨的特点被陆俨少突显出来。其常以转折顿挫的线条绘就山石,用笔老辣。加之适当的干墨、赭色皴擦,数笔墨气淋漓的湿墨作配,层次极其丰富。
而在峡谷、山涧处,陆俨少又浅设花青、淡墨二色,突显疏意。清雅秀润间,体现出云雾、流水的滔滔之态。
因求变之故,陆俨少在《孤月当楼满》《巫峡曾经宝屏见》《江阔浮高栋》《圃开连石树》等帧中特意“留白”,画面中可见大面积江流、滩涂、云雾等虚处。于此疏朗清阔基调的基础上,陆氏又间杂使用如高古游丝般的墨线,绝妙的云水画法,使得陆俨少的画面形成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疏中显出密意,却密而不乱。
此外,陆俨少的绘画视角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陆氏擅画险水、险山,擅自大处取势、造凌空俯视及平地远眺之景。上述两点,在本件《杜甫诗意山水册》中有着显著的体现,极具陆氏晚年的绘画特色。
《雨时山不改》《紫崖奔处黑》等帧内,陆俨少以俯视视角,绘就江舟溯流而上、鼓帆前行,并于险峭激流处以花青作底,繁密的线条勾水,表现出前有激浪,后有漩涡的动势,以见江水湍急之意。
《地偏初衣夹》《天欲今朝雨》等帧中,陆俨少则以远眺视角,绘就于山路崎岖处,观览众山的壮阔之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