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过个五豆,长一斧头;
过个腊八,长一杈把;
过个年,长一椽。
实际上腊月初五这一天
也拉开了传统年节的序幕!
什么是“五豆节”
谈及“五豆节”,生活在晋南、晋东南、豫西、关中、渭南等黄河流域的朋友们定然不陌生。腊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将五种不同的豆子与小米熬制成粥,供家人享用。这一习俗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路发财,因此五豆节又被称为“吃五豆”或“喝五豆粥”。
“五豆节”的来历
关于五豆节的起源,与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相较,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五豆节是为了纪念农神后稷而设立的。后稷以擅长种植各类粮食作物而著称,曾在尧舜时代担任农官,教导民众耕种,被誉为稷麦种植的开创者。他辛勤耕耘,造福于民,因此,为了纪念这位农业先驱,便有了五豆节。
第二种说法则将五豆节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澄城县志》记载,腊月初五饮用五豆粥的习俗,传说是秦始皇在修建长城过程中,无数民工因劳累、寒冷和饥饿而丧命。幸存者在腊月初五这一天,将各自剩余的五谷杂粮汇集在一起煮粥,以此悼念逝去的同伴。这一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传播范围有限。
第三种说法则将五豆节的起源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联系在一起。据说在某个腊月初五,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从老鼠洞中挖出了一大把五谷杂粮。洗净后煮成的粥味道鲜美可口。朱元璋称帝后,仍念念不忘他昔日亲手制作的“杂粮粥”。于是,他下令在宫廷中每年腊月初五都要煮制五谷杂粮粥,民间也随之形成了五豆节的习俗。
综上所述,五豆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无论是纪念农神后稷、悼念长城修筑者,还是朱元璋的杂粮粥,五豆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为什么吃“五豆”
在民间习俗中,有“腊五吃五豆,糊涂四十五”的说法。这句谚语意味着,经过一整年的辛勤劳作,人们在腊月时节,不论贫富,都会暂时抛开过去的节俭生活,纷纷涌向集市购置年货、添置新衣、兑换压岁钱等。春节期间,人们追求的就是这种热闹非凡、喜庆洋洋的氛围。
除此之外,“腊五吃五豆,糊涂四十五”这句俗语还蕴含着另一层深意。腊月初五时节,岁末临近春节,人们不论在过去的一年里过得开心或忧愁,都将迎来新的一年。在此时刻,调整心情至关重要,将过去一年的不顺心事儿抛诸脑后,以崭新、积极的心态及精神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秉持“难得糊涂”的生活态度,方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腊月初五吃五豆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老一辈常常提及"腊月初五吃五豆,妖魔鬼怪闻风走"的谚语。五豆粥寓意着天、地、圣、神、师,人们坚信在腊月初五这一天食用五豆粥,具有辟邪伏正的功效,寄托了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五豆粥”的做法
五种豆子分别为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腊月初四晚上,提前将五种豆子浸泡。腊月初五清晨,将泡好的豆子与小米或大米一同下锅,先用大火快速煮沸,再转小火慢慢熬制,焖炖20分钟。待粥熟后,加入冰糖或红糖即可。最后,邀请家人一同起床品尝五豆粥,如此一来,“五豆节”的习俗便算圆满完成。
腊月,又称建丑之月,在五行中,丑代表土。世间万物生于土,最终又回归于土,土可谓万物之库。因此,到了腊月,人们便需多食用富含五行元素的食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被赋予了五行象征,寓意着和谐与平衡。于是,腊月里古人热衷于将五种颜色的食材熬煮成粥,以寓五行俱全,如五豆粥和腊八粥等。
老话说:腊月半月粥,不富也添寿。
“腊月吃粥”这一传统习俗,除了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粥以表达关爱之外,并非一顿吃完,而是要留下一些,寓意着年年有余、安康喜乐。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腊月的习俗
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图源:网络
钻石亮闪闪、小岛连成片……“老家河南” 不走寻常路
百闻不如一见,“听劝”的河南文旅欢迎你再来!
贾玲一年瘦身100斤?直接霸屏热搜?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赵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