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龙先生是一位老知青,他是1968年冬天到海南支援海南建设的。因为爱,陈海龙留在了海南,和一位漂亮的海南姑娘结婚,至今还生活在海南。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陈海龙很激动也很感慨,他说自己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但也收获了幸福的婚姻,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图片来源网络
据陈海龙回忆,他是1968年11月上旬在广州太古仓码头乘坐“红卫一号”轮船离开广州的,他们是以知青的身份去支援海南建设的。当时一同离开广州的基本都是中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也有高中生,但不是很多。
汽笛一声长鸣,轮船缓缓驶离码头,陈海龙挥泪告别前来送行的父母和亲人,离开故土,开启了他的知青生涯,那年他十七岁。
“红卫一号”在蔚蓝的大海上乘风破浪,颠簸了三十多个小时,于次日下午缓缓停靠在海南岛的码头上。刚走下轮船,陈海龙肚子里一阵翻江倒海,他蹲在地上哇哇吐了起来。三十个小时就吃了一口东西,他全都吐了出来。在船上时,有好几个同学晕船呕吐,他却啥反应都没有,这都下船了,他反倒感觉到头晕眼花,天旋地转的。
在码头上做了短暂的休整,陈海龙他们又坐上了前来接应的汽车,最终来到了保亭县的南贸农场,他们被分派在分场三队,成了插场知青,也叫插队知青。
当时南贸农场的生活条件还很差,一排排简陋的草棚就是农场工人的宿舍,二十几名广州知青住在两排草房子里(十六名男生住一排草房,十三名女生住一排草房),大家都在一起吃饭。最关键的是当时农场没有菜地,大家的吃菜是一个大难题。
图片来源网络
安顿好了吃住的地方,休整学习了几天,新来的广州知青每人领取了一把砍刀一把锄头,大家也跟着老工人上山垦荒,刨挖栽种橡胶树的树坑去了。
第一天出工劳动,陈海龙就捅了马蜂窝,他挥舞着砍刀砍一片灌木丛时,灌木丛里突然飞起了一群马蜂,陈海龙见状,扔下砍刀就跑,成群结队的马蜂紧追不舍,一位工友喊他“卧倒”,他却听成了“快跑”。结果陈海龙被山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疼的他嗷嗷怪叫。一位老工友点燃了一把枯草,才驱散了蜂群。
邓队长看陈海龙的眼睛肿成了一条缝,脖子和手上也多处被蜇伤,就让他去找卫生员处置一下,然后回去休息。
过了三四天,陈海龙的脸上才消肿,就在他准备出工劳动的时候,队长邓士明安排他到伙房帮工,帮着挑水担柴干一些力气活,也帮着烧火做饭,因为伙房算上陈海龙一共三个人,还得有人去采购一些食材。
伙房的另两个人都是女性,一位是黄会计的老婆,知青们都喊她黄大婶。一位是邓队长的女儿邓春霞,知青们都喊她春霞姐。其实邓春霞的年龄并不大,当时她还不满十七岁,差半年初中没毕业。
自从陈海龙来到伙房帮忙,副队长李东林就不帮着挑水担柴了,收工后他也会到伙房问一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没啥事他转身就走。其实,在伙房帮工也不轻松,几十口子人吃饭,一天到晚都没有清闲的时候。关键是陈海龙刚来到伙房,他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黄大婶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不支使他,他就在那杵着,像根木头似的。
过了一段时间,陈海龙才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也慢慢学会了烧火做饭。
次年4月份,广州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陈海龙他们所在农场划归到广州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七团管辖,他们的生产小队也变成了连队,他们插场知青的身份也变成了兵团战士,连队的纪律也更加严格了。
那年秋天,连队成立了炊事班,新来的洪连长重新安排了炊事员,考虑到邓春霞是副连长(邓队长成了副连长)的女儿,就让邓春霞继续留在炊事班。黄会计的老婆黄大婶离开炊事班时,她却送了个顺水人情,就对洪连长说:“连长,我走,就让陈海龙留下吧,他知道周边哪个村寨有卖菜的,他也会讨价还价。”
就这样,陈海龙也留在了炊事班。
农场实行兵团建制以后,战友们的劳动量也加大了,大家天天起早贪黑出工劳动,有时要在山上吃饭,陈海龙就得把做好的饭菜挑到劳动现场。海南的夏天很炎热,天天中午往山上送饭,陈海龙没少吃苦头。
老话说日久生情,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经过了几年的朝夕相处,邓春霞渐渐喜欢上了高大结实的陈海龙,有时她还主动帮陈海龙洗衣服。陈海龙似乎也觉察到了邓春霞对自己的热情,可他还没想过自己的感情问题。
一晃就到了1974年夏天,上级撤销了广州生产建设兵团的番号,陈海龙他们所在的分场小队又恢复了原来的农场建制,他们的兵团战士身份也转换成了农场工人。洪连长调走了,邓士明又成了队长,黄会计的老婆也重新回到了食堂(那时改名叫职工食堂)。
就是在那年冬季,陈海龙去附近的黎族村寨买菜时,却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他竟然跑到黎族老乡家的院子里,爬到椰树上摘下了几个椰子,还顺手抓了人家的两只鸡。那天陈海龙刚回到食堂,一位黎族姑娘就找来了,那位姑娘抓着陈海龙不松手,说椰子可以送给他,但要归还那两只鸡。
可惜的是那两只鸡被陈海龙拧断了脖子,早就死了。这下那位黎族姑娘可不干了,拉着陈海龙就要找地方去评理。
担心把问题闹大了,邓春霞赶紧叫来她爸。邓队长弄明白了问题的来龙去脉,掏出自己兜里的三块钱赔给了那位黎族姑娘。那位姑娘嫌少,邓春霞又掏出她兜里的一块钱赔给那个姑娘,那个姑娘才悻悻而去。
图片来源网络
邓队长父女俩帮自己化解了一场尴尬,陈海龙从心里感激他父女俩。在海南生活了五年,陈海龙那是第一次鬼迷心窍,做出了这样丢脸的事情,他为此愧疚自责了好一阵子。
一天午饭后,黄大婶(黄会计的老婆)对邓春霞说:“春霞,你看咱队里的拖拉机驾驶员林福生怎么样?我觉得他不错,不知你喜欢不喜欢他?你要是喜欢,我就给你俩介绍一下。”
邓春霞一下子脸就红回到了脖子根,她抬头看了陈海龙一眼,不好意思地说:“婶子,我还没想找对象呢……”
陈海龙看邓春霞表情不自然了,怕她难为情,就赶忙溜之大吉了。看陈海龙走了,黄大婶又对邓春霞说:“春霞,你看陈海龙怎么样?要不我给你俩牵一下红线?”邓春霞没吱声,捂着脸跑开了。
就这样,在黄大婶的撮合下,陈海龙和邓春霞恋爱了。邓队长也看好陈海龙,只是他有点担心,就是怕陈海龙的父母不同意。这也正是陈海龙所担心的,他虽然发自内心地喜欢邓春霞,可去年回广州探亲的时候,他父母还说看能不能托托关系,争取让他早一天回广州。
陈海龙原本打算回广州探亲时跟他父母说这事,可他有点等不及了,就写信跟他父母说了这事。他父母回信说让他再等等,看能不能回广州,最好是回广州,实在不能回广州就在海南结婚安家。
看了父母的回信,陈海龙又给他父母写了一封信,还寄去了邓春霞的一张照片。他说邓队长一家人都很善良,对他特别关照,还夸邓春霞勤劳善良长得漂亮。最后陈海龙跟他父母说,这辈子就认准邓春霞了,非她不娶。
到了第二年春天,陈海龙的父母才回信,说尊重他的选择,希望他能慎重对待婚姻问题,不能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免得以后会后悔。陈海龙也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和邓春霞在一起。
1975年初冬,二十四的陈海龙和二十三岁的邓春霞结为了夫妻。婚后的生活很和谐很快乐,邓队长夫妇非常疼爱陈海龙,待他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结婚不久,在邓队长的关照下,陈海龙被抽调到分场小学当了教师,两年后上调到县农垦局工作。
1978年,知青大批回城,分场小学的教师出现了缺口,邓春霞借机到分场小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后来又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深造,于1985年秋天调到农场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陈海龙和邓春霞的女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海口,在海口结婚生子,生活得也很幸福。
目前,退休后的陈海龙夫妻俩多半时间还是生活在保亭,有时也到海口女儿家小住,但他老两口更喜欢在保亭生活,因为他们的人脉关系朋友圈都在保亭。最主要的还是在保亭生活久了,对那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陈海龙先生很感慨也很激动,他说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的知青经历还历历在目。美丽的海南岛不光是他的第二故乡,更是他爱情婚姻和事业的摇篮,他对第二故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陈海龙先生还说,自己早就把他乡当成了故乡,这辈子他就不打算离开海南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是啊,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都青山。既然深爱那方热土,就让那里作为自己永远的家吧。在这里,也祝愿陈海龙老两口健康快乐,幸福满满。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陈海龙先生提供素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