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有总前委和书记,为何连常委都不是的粟裕却被认为第一功

分享至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以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中央军80万的战役,解放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战不但歼灭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等55万余人,而且一举将国民党在中原和华东地区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



淮海战役胜利之后,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彻底被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直接处于解放军的兵锋威胁之下,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因此进入倒计时。所以,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乃至于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淮海战役,许多人一提起来,总是认为他的指挥者是粟裕大将。然而实际上,按照毛主席的命令,淮海战役其实是有十分明确的总指挥部的。

淮海战役爆发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本规划的小淮海战役,在粟裕的建议下打成了大淮海战役。由于参加淮海战役的除了有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之外,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也要协同作战。

所以,为了两支野战军能够更好的配合作战,10月31日,淮海战役爆发前夕,粟裕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电报,建议“由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对于这封电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表示同意,所以第2天,11月1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致电陈毅、邓小平和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

“决定整个战役由统一受陈、邓指挥”。而且,在电报之中还专门强调:“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以南的行动由陈邓临机决定”。

很快,1948年11月6日,围歼黄百韬军团的战役爆发,这也标志着淮海战役正式开始。而在淮海战役爆发十天之后,1948年11月16日,率中央到达西柏坡的毛主席,在批示一份由周恩来起草的致刘陈邓粟谭的电报稿子上,做了以下批示:

……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在现在地区作战3至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到80万人左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以上请恩来与朱德、少奇、弼时、剑英商议后电告刘陈邓粟谭并中原局、华东局。



也就是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这个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振林5人组成的总前委,才是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机关。率领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只是5名总前委之一,而且还不是常委,因为按照命令,总前委的常委是邓小平、陈毅和刘伯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