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高校已经进入期末考试阶段。前不久,湖南工学院教务处发布了《关于对网络公共选修课违规行为处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于使用第三方软件“刷课”“替考”的学生作出取消该科成绩的处理。公告一出,引发社会关于网络公共选修课“刷课”“替考”的关注。
百余名学生被通报
《公告》称,在2023-2024-1学期网络公共选修课学习(考试)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学生存在教育部文件和学校通知中明确禁止使用第三方软件“刷课”“替考”的不良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工作,对使用第三方软件“刷课”“替考”者,取消该科成绩。并视情节轻重,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给予相应处分并记入学生诚信记录。
《公告》还附上了《2023-2024-1学期网络公选课“刷课”“替考”行为的学生名单》,记者看到,此次共有100多名学生被取消了成绩,涉及的课程有《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宝石鉴定与评价》《你我同行——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羽毛球教学与实战》《驻颜有术》等多门课程。有学生使用第三方软件“刷课”“替考”的课程最多达到了五门。
其实,大学生网络公选课“刷课”“替考”行为并非个案。2022年4月,江苏省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与学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修课程管理及异常行为处理的通知》称,目前,超星平台借助技术手段已经发现有部分学生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行为,均判定为异常行为,已经被清除了学习记录,需要学生重新学习。
网络选修课被当成“生意”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公共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许多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也开始向网络化发展,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然而,在这样的教育新形态下,有的学生钻起了空子,将个人的学习账号交给他人,付费让人“刷课”“替考”,随之催生了一条“刷课”“替考”的灰色产业。
“刷课”主要分机刷和纯手工刷。有媒体报道,机刷网课这一灰色产业的背后,已经形成了“刷课平台—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等形式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大庆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了一利用黑客手段“刷课”违法犯罪团伙,该“刷课”平台共发展会员51000多人,共计“刷课”421万多次。
比机刷,“纯手工刷课、替考”隐蔽性则更强,由代刷人员根据待完成学时商量价格,因考试分数和刷课质量高广受欢迎。
教育部严禁“刷课”“替考”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维护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秩序,2022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行为。
《意见》指出,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要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学生违纪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
高校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由涉事学生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等,取消课程成绩,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相应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对参与组织“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并构成违法行为的学生,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意见》要求高校要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我监督机制,强化学习过程监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法依规对身份认证、课程内容、讨论记录、学习数据实施监控,有效识别“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来源:长沙晚报 记者:舒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