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经北京市两业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完成公示,海淀区上地区域暨北部组团科创园区等5家示范园区,以及安世亚太等35家试点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市发改委表示,对于试点企业在津冀落地的产业链延伸项目,将与津冀共同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在津冀布局,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5家园区各具特色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据市发改委介绍,两业融合是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趋势下,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耦合业态和模式,具备催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天然条件和优势,是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本次认定的5家园区分别是上地区域暨北部组团科创园区,中德产业园及配套支撑区,亦庄新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高端制造赋能两业融合园区,以及清华科学城核心区。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这5个园区各具特色。比如,位于海淀区的上地区域暨北部组团科创园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该园区创新要素资源丰富,拥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营造了科技资源高效转化的创新产业生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形成龙头企业领军带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链良性竞合的产业集群融合模式。
位于顺义区的中德产业园及配套支撑区,围绕企业产权保护、国际专业服务等行业促进国际要素流动,将聚焦高端装备和服务业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等重点领域,发挥中德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的优势,带动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精尖产业发展。
亦庄新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园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等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积极搭建覆盖研发、测试、应用场景创新等多个环节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
35家企业深化探索实现8大领域全覆盖
首批35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包括21家领跑型试点企业、14家成长型试点企业,覆盖了北京市融合发展的8个重点领域,试点企业将持续聚焦关键环节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发挥在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及关键配套作用,加强与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联动融通,助力提升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这8个重点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与相关产业绿色融合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领域、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设计服务一体化领域、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领域、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领域。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为例,评选出了试点企业10家,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仿真软件、提供上下游一体化解决方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助力相关行业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则评选出试点企业10家,通过搭建CXO产业应用基础服务平台、创新互联网医疗等方式,为医药健康行业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领域将评选出试点企业2家,将通过构建“研发-生产-运营服务-数据服务”等业务融合发展模式,持续丰富融合应用场景。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设计服务一体化领域评选出了试点企业2家,探索“创新芯片设计方案+优化迭代EDA工具+突破核心工艺技术”等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支持示范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点带面提升融合发展水平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两业融合在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中的作用,对于试点企业在津冀落地的产业链延伸项目,与津冀共同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在津冀布局,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探索形成跨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本市将进一步支持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点带面提升融合发展水平,以项目化推进、政策性创新加速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激活“两业融合”内生动力,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极。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