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令人胆战心惊的人物,他们为了实现个人目标,竟然不择手段,施展出种种阴谋诡计,令人闻之色变。
这些诡计或是善用人心,或是玩弄政治权谋,其毒辣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四大毒计,深入探究它们是如何通过操控人心、权谋巧计,令人毛骨悚然。其中最后一个更是堪称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毒计杰作,其影响甚至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二桃杀三士
在春秋时代,齐国的军威雄踞诸侯之首,而这股威势的支柱正是三位英勇的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
这三位将军曾随齐景公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平定叛乱,攻破敌国,为齐国树立了不朽的功勋。随着功高盖主,他们的心头渐生骄傲,目中无人,对齐景公失去了往昔的恭敬。有时甚至在朝堂上公然违抗君命,讥讽嘲讽之辞不绝于耳。
齐景公深感忧虑,但又无法公然对抗这三位权倾一时的将军。他们的声望和势力无可忽视,得罪了他们,势必引发军心不稳,乃至触发反叛与暗杀的风险。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齐国的左相晏子提出了一计,一计妙到毫巅。他对齐景公说:“陛下,既然这三人傲慢自负,为何不以此为机,煽动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呢?”
夕阳西下,宫殿内灯火辉煌,盛宴的气氛在空中飘荡。齐景公坐上龙椅,微笑着俯视着盛宴上的宾客们。
正当欢声笑语之际,齐景公抿嘴一笑,话锋一转:“今日之宴,非特为豪华盛宴,更是欲表彰三位大将的卓越战功。寥寥两桃虽是微薄之礼,但本王实在难以决定该赏赐于谁。故请三位各自道出最为自豪之事迹,本王将以此为依据,加以赏赐。”
这番话犹如一阵微风拂过,引起了在座宾客们的议论声。公孙接等三将脸上露出期待之色,纷纷站起,以为得享绝佳机会炫耀己功。未料这却是晏子布下的罗网,三人欣然答应,各自开始夸耀。
他们争相自夸,互不相让,辩论不休。齐景公和晏子更是在旁故意夸赞其功,挑拨离间,让矛盾升级。渐次之下,嫉妒和仇恨激发,竟然引发了手起刀落,三将内讧,最终,三人皆死于宴席之上,无一生还。晏子的谋略成功地摆脱了齐国的三大祸患,也使齐景公对晏子更加深信不疑,崇敬备至。
一计害三贤
在汉朝末年,大将军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握有实际的统治权,但仍有一些棘手的敌人。刘备,那位在徐州招兵买马的雄心勃勃之人,还有曹操心头的一块肉,名将吕布,更是曹操心头一梗。而在淮南一带,那位称霸一方的袁术,也是曹操不可忽视的存在。
为了解决这两个难啃的骨头,曹操信任的谋士荀彧出谋划策,打破膝下之患。
“主公,臣有一计,或许能解主公之忧。”荀彧以沉稳的语气说道。
曹操神色一凝,盯着荀彧:“说来听听。”
荀彧微笑着说:“主公可先派人前往袁术处,告知他刘备欲攻取南郡。激起袁术之怒,引其出兵徐州。与此同时,可借天子之名,令刘备前去讨伐袁术,将其陷入两难之境。”
曹操眉头微皱:“此计如何?”
荀彧解释道:“这便是‘驱虎吞狼’之计,让刘备与袁术自相残杀,吕布也将趁机乘虚而入,夺取徐州。主公可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闻言不由得沉吟片刻,随即点头:“此计巧妙,堪为良谋。”
于是,曹操便按照荀彧的计策,先派人前往袁术处传达虚假消息,再发诏书至徐州,要求刘备前去讨伐袁术。
刘备接到消息,心头顿时沉重。袁术要来攻打他,而天子又命他去讨伐袁术,这如何是个好法子?
于是,带着忧虑,刘备领兵南下,与袁术激战于南郡。而在他背离徐州之时,吕布则趁机率兵攻入,占领了徐州的数县城,与刘备的将领关羽、张飞等人展开激烈对峙。
荀彧的巧妙计策成功地挑拨了刘备、吕布和袁术的关系,曹操得以在东西两面疆场中轻松应对,收获了胜局。
一石三鸟保全性命
在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国君身边有一位宠姬,名为江姬,她美丽傲慢,对国君的相国司马熹心生敌意,时常在国君面前诋毁司马熹,企图陷害他。
司马熹得知江姬的诡计后,深感无奈。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国使者的到来成为了他的解困之策。
司马熹刻意在赵国使者面前夸赞了阴简的绝世美貌,吹嘘她是帝王之后,引起了赵国武灵王的兴趣。武灵王深陷于色欲之中,听闻阴简之美,便派遣使者前往中山国,请求将阴简赐予他。
中山国的国君陷入了两难之境,既不愿得罪赵国,又舍不得失去阴简。正当他为难时,司马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建议:将阴简封为王后,以此回绝赵国的要求,既不冒犯赵国,又不失礼仪。
实际上,司马熹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立别的女子为王后,以破坏江姬的计谋,使她无法再对自己构成威胁。
国君接受了司马熹的计谋,将阴简封为王后,赵国的使者无奈而去。江姬的支持者在新王后的立场下,也不再对她支持有加。
司马熹巧妙地运用一计,实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化解了阴简的威胁,还向赵国卖了个人情。
反攻长安之计
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关中地区被董卓之死引爆了一场更为混乱的风暴。董卓的女婿牛辅在陕县统领凉州军阀,而他的死使得他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陷入无主之境,他们迫切希望逃回凉州避难。
谋士贾诩却在这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计策。
贾诩他了解到长安城中的司徒王允以及董卓的旧部吕布对凉州军心怀怨恨,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贾诩也清楚李傕、郭汜等人都是雄心勃勃、好大喜功的将领,他们不甘于草草逃亡。
于是,贾诩向他们建议:“我听说长安城内有人正在暗中策划要灭掉我们凉州的同胞。如果你们只是顾及自己的性命逃亡,很可能会被人拦截或追杀。不如趁着王允、吕布尚未警觉之际,率军反攻长安,为董公复仇,同时也可以向天下宣告,我们是为了国家正义而来,并非谋反造反。”
李傕、郭汜等人闻言心生欣喜,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听从贾诩的计划,率领军队东进。
贾诩则在背后得意地笑了笑,因为他真正的目的是让李傕、郭汜等人与长安的势力相互残杀,为自己谋取私利。他私下派遣信使通知了王允和吕布,告知他们凉州军的动向,以便他们有所准备。
李傕、郭汜等雄师行进在千里之地。随着沿途的征战,散兵游勇如江水汇流一般汇入他们的行列,兵锋愈加犀利。十余万兵力聚首,如一波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
他们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豪杰汇聚,共同扼守着长安这座古老而血腥的城池。围攻之势如雷霆之怒,城墙上冤魂凝结,鲜血染红了河流。
八日后,长安的城池终于崩溃,如潮水般涌入城中的李傕等人如同野兽一般展开疯狂的劫掠。吕布与他们在狭巷中激战,生死悬于一线,而王允等人则在这场残酷的乱世之中命丧当场,命运的红线割断。
凉州军占据了长安,俘获了汉献帝,李傕傲立于战场,被封为扬武将军,而郭汜则荣膺扬烈将军之职,樊稠等人也因战功赫赫,一一获得了丰厚的赏赐。
正当他们得意洋洋之际,天命之巡却已注定变幻莫测。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奉天命而下,镇抚关东的旌旗在风中猎猎飘扬,一场更为巨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李傕、郭汜等人以为天下已在掌握之中,却不知道他们已深陷于贾诩设置的圈套。贾诩在幕后煽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相互猜疑,最终导致了内讧和自相残杀,失去了汉献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拥护。
李傕、郭汜等人最终在乱军之中惨死,他们所谓的“反攻长安之计”只是一场虚妄的梦幻,同时也为关中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