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归途如虹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告诉香菱不可以学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因为这样的诗格局浅近。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陆游的这联诗呢?
林黛玉的诗,感情强烈,而且注重写自然意象,她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分别通过咏落花、秋雨和桃花来表情达意。而且,林黛玉在写诗的时候视野是很开阔的。
“花谢花飞飞满天”,林黛玉要葬的不仅仅是大观园里的落花,更是飘飞在天际的落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叩问的是人间何处有净土。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套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将悲悯的对象从自己扩展到了普天下的痴儿怨女。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林黛玉写的不是桃花,而是自己的点点血泪,这泪水如长河一般永远流淌,似乎要流到天尽头,流到时间的尽头。
在参与诗社活动时,林黛玉的诗也是很有格调的。《咏菊》里的“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用昂扬干脆的口吻赞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问菊》里的“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以自信的口吻表明自己已经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实现了和谐共处;《菊梦》里的“登仙非慕庄生蝶,依旧还寻陶令盟”坚定地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在《五美吟》里,林黛玉的思考不仅仅是针对一人一事,而是把薄命红颜的悲剧命运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明妃》里的“红颜薄命古今同”一句更是具有大悲大悯。《红拂》里的“美人具眼识穷途”一句赞美女性的独立价值,颇有气势。
可见,林黛玉的诗其实挺大气的,虽然情绪悲凉,缠绵悱恻,但是却具有不一般的精气神。
而“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一联诗,虽然优美细腻,但是诗人的目光局限在书斋生活里,诗句里没有寄托,也没有体现出深刻的情感。所以,林黛玉不喜欢这样的诗。
林黛玉推荐香菱学王维的诗,就是因为王维的诗多写自然景物,目光开阔,情景交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壮美;“日落江湖百,潮来天地青”雄浑开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温馨美好。这样的诗在林黛玉看来才是好诗。
而且,林黛玉不喜欢过于含蓄朦胧的诗,所以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她强调写诗意趣要真。林黛玉的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是强烈真挚且清晰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里的惜春伤春之情;“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里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里的孤寂悲秋之情……林黛玉写诗追求的是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
综上所述,林黛玉的诗里有清风傲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进入公众号认证微店
更多好货等你来!!!
纵横谈
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从前这些事
古今多少事,都做当下谈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