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由AI生成
- 历 史 故 事 -
比如,这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其实是个很“小气”的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都是大气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建功 立业,成就他人所不能成就的大事,一定是因为他们有比他人 更宽广的胸襟。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但武艺 高强,还不在乎荣华富贵,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跟随刘备复 兴汉室,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符合人们心中对英雄的一切想 象。
历史上,关羽也有着光辉灿烂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迹被一 代代传颂,但与演义中不同的是,真实的关羽更加有血有肉, 他不但以一己之力为刘备打下半壁江山,更以凡人之躯成就了 壮丽的事业。在关羽身上,同样有一些与我们普通人相似的缺 点,让人为他惋惜的同时也感到更加亲切。
比如,这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其实是个很“小气”的人。
这件事还需要从那个被传为古今美谈的“三顾茅庐”开 始说起。彼时,刘关张三人已经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当时, 曹操与袁术之间的官渡之战一触即发,曹操为先除掉刘备这个 后顾之忧,攻打了小沛和下邳,刘备兵败而逃,再一次失去了 。 辛辛苦苦寻找到的栖身之所,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关羽和张飞 二人投奔了荆州刘表。 此时,正是刘备的人生低谷,他已经 四十七岁了,但仍一事无成,一次次的失败让一向坚韧的刘备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一次,他受邀到刘表处赴宴,竟然因一件 小事大哭起来。 原来,刘备席间如厕,偶然发觉自己的大腿内 侧已经生出赘肉来了。 或许,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不值一提的 小事,可是,对一个戎马半生、一心想要成就霸业的人来说, 却十分痛苦。 刘备看着刘表这个不如自己的人坐拥荆州,自己 却只能四处漂泊,想到之前的努力一次次白费,如今年华老去, 竟然还是一事无成,不禁怆然泪下。
关羽和张飞自涿郡便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此刻见刘备如此 伤心,全都跟着潸然泪下,黯然伤神。 刘备痛定思痛,认为是 阵营里缺少一位能够运筹帷幄之人。 一直以来,他们建立功业 仅仅凭借匹夫之勇,难免被实力强大的对手四处驱赶,若有人 帮自己谋定而后动,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经人推荐,刘备 将注意力放在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也是一个很骄傲的人。刘备为 了请到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终于将诸葛亮收入麾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氏。 琅邪诸葛氏是一个世代簪缨之家。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官 至兖州泰山郡丞,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后来成为孙权手下的 大臣。 诸葛亮更是聪明好学,但为了等待机会,诸葛亮从十六 岁到二十七岁在隆中前后居住了十二年之久。 刘备拜访诸葛亮 时,带着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但是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本人就悻悻而归。 对此,刘备并不在意,但关羽、张飞二人十 分不满。 在关张二人看来,诸葛亮不过一介书生,刘备能够屈 尊降贵去请他,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两次都没见到诸葛 亮本人,这诸葛亮即使再有本事也未免太不识抬举了。 碍于刘 备的执着,关张二人才不得不跟着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这一次,诸葛亮见刘备三人诚意十足便把刘备请入内堂, 与刘备共商大事。 他给刘备细致分析了曹操、孙权以及袁绍等 人的实力,又指出了刘备的出路——便是与曹操、孙权三分天 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了。 刘备十分认同诸葛亮的观点, 在请到诸葛亮为自己效力后,每当需要做重要的决定时,都会 与诸葛亮商议。
可是,诸葛亮被刘备从隆中请出来的时候刚刚二十七岁, 而刘备已经四十七岁了,关羽和张飞二人与刘备年龄相仿,诸 葛亮对三人来讲,是十足的“晚辈”,况且诸葛亮当时名不见 经传。 看着这样一个年轻的后来者,身无寸功,便深受刘备赏 识与信任,地位日渐超过自己,关羽、张飞二人颇有微词。 尤 其是关羽,关羽向来对手下士兵十分宽容,却唯独不喜欢满嘴 大道理的读书人。 在他看来,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大敌当前 之时,他们只会躲在后方指手画脚,真正出力卖命的还是手下 将士,对诸葛亮渐渐表现出不满来。
“云长、翼德,你们可知我为何重视孔明先生?”见二人 对诸葛亮不满,刘备便叫来二人问话。
“属下不知,还请主公明示。”关羽不语,只有张飞答话。
“我刘备自离家以来,奔波多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依然一无所获。 如今遇到孔明先生,便是如鱼得水,成就一番 事业指日可待。 你二人与我同生共死,今后更要与我共同完成 霸业,定是最明白我的心思的,切不可与孔明先生有嫌隙呀! ”
刘备说的不错,在诸葛亮追随刘备之前,刘备一直是四处 漂泊的状态,直到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张,刘备才终于找 到方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基业。
“翼德此后自当与孔明先生同心辅佐主公。”张飞所说的 确是心里话。 张飞与关羽不同,他本就十分敬重读书人,反而 是对手下士卒十分暴虐,听到刘备劝诫,便真心放下偏见,接 纳了诸葛亮。 反观关羽,见刘备如此劝说,也只得收敛起自己 的脾气,不再为难诸葛亮,但他并没有真正与诸葛亮亲厚起来。
本图由AI生成
在后来的 交往当中,诸葛亮对关羽也显得十分小心翼翼。
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转变,不过是碍于刘备的干涉,但关 羽对读书人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关羽因为看不起读书人,最终 还是吃了亏。 比如,在围攻樊城的时候,关羽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当得知陆逊这一“书生”将要接替吕蒙的时候,关羽表现 得相当不屑。 关羽认为,书生们只会纸上谈兵,无法上阵杀敌, 只要大兵压境,便会心生惧怕,再有学问也无济于事。 要知道, 这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为江东大族,不但家族积淀深厚,自身 更是文武双全,这与关羽印象中的读书人是完全不同的。 当初, 便是陆逊向孙权建议先平定内乱,招兵买马,再向外发展。 陆 逊在对抗曹操时更是表现得足智多谋,不但能够取得军事上的 胜利,还能够保证东吴内部的稳定发展。 为了帮助吕蒙打败关 羽,陆逊在吕蒙称病返回建业之时,给关羽写信,蒙蔽关羽。
陆逊对吕蒙说:“关羽自恃勇猛,从不将他人放在眼中。 如今刚刚开始有大功,就开始肆意妄为。 他忙于北进,未存戒 心于我。 他若听到您病重,必然更加放松戒备。 如今,出其不 意进攻,自然可以擒获他。 您见到主公,应好好筹谋此事。 ”
见陆逊如此深谋远虑,吕蒙回到建业便向孙权推荐了陆逊,让 他代替自己在陆口指挥。 经过吕蒙的推荐,孙权重用了年仅 三十六岁的陆逊代替吕蒙为偏将军、右部督。 陆逊到任后,便 写信给关羽,在信中吹捧关羽,赞扬他的功德,表达自己对他 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 使他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 关羽因此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 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最终导致腹背受敌。 关 羽兵败后,陆逊先后斩获、招纳关羽帐下数万人。 后来,在刘 备攻击东吴,想要为关羽报仇的时候,又是陆逊将他击败,导 致刘备命丧白帝城。 另外,傅士仁、糜芳二人的叛变,也是关 羽间接导致的,起因便是关羽十分排挤二人。
关羽虽然不喜欢读书人,但特别喜欢读《左传》,因为《左 传》这部书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武将 们也希望能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如果关羽能够通过 读书克服自己身上的那些缺点,说不定将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当时的另一个武将就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那就是杀死关羽的 吕蒙,他还帮助孙权取得了荆州,战胜了关羽。
关羽一生刚毅勇猛,却也无可避免地有着一些难以克服的 缺点,这让人在被关羽的魅力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免为他扼腕 叹息。 这样一位叱咤东汉末年,让人闻之胆寒的大英雄,若是 能虚怀若谷,很可能就是另一番结局了。 但那毕竟是个战乱频 仍的残忍时代,每个人都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稍有不慎便 会功亏一篑,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关羽的悲剧结局便也有了 一定的必然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