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9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两会时间正式开启。
1月20日,在《市民对话一把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节目中,市教委主任李奕走进校园,聚焦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发布后实施情况以及普惠托育服务工作试点推进工作,与学生、家长、教师近距离对话。
把老师和学生从死记硬背当中解放出来
2023年,北京以中考改革作为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推进完善评价方式的变革。节目中,李奕走进了东直门中学,与家长们在校门口进行对话。从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后,东直门中学每天第一堂课的时间由原来的7点50分调整到8点,虽然只多出十分钟,却让家长和孩子从容了很多。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对深入推进“双减”有哪些影响?
接下来,李奕走进了课堂,了解了新中考改革后学校在教、学、评方面的新动向。
生物课上,老师晒出亮马河的图片,学生通过感受水岸生态环境的变化,学习“生态系统”“生态浮岛”等教材内外的概念;地理课上,学生们动手制作模型图,把知识内化。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两节课都从原来的被动课本知识灌输变成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听了两节课,我们发现,老师们有了新的共识,生物、地理等考查科目,教与学的重点不再是应试备考、重复练习,而是培养、保护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考虑了初高中以至于大学的知识衔接与素质培养。”李奕说:“其实我们改革考试方式的目的,就是想把老师和学生从那种死记硬背式的考试当中解放出来。考试评价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升学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撬动孩子整个的培养过程。”
此次改革的着力点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后两个词说的是升学入学的方式。”李奕说,“我们不希望用中考分数升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是提出多渠道的升学、用多载体升学。”
托幼一体化让育人链条“向前延伸”
学前教育是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二孩政策放开,0-3岁幼儿托育问题也成为了百姓关注的热点。
2023年,本市发布《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启动了普惠托育服务工作试点,在社会化托育服务基础上,将“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新增托位6000个”列入政府实事。
过去一年市教委承担的这件实事进展如何?效果又怎么样呢?节目中,李奕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幼儿园进行调研。
“‘托幼一体化’兼顾了儿童保育和教育的连贯性,整体地思考和系统地规划幼儿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李奕说,此举旨在将孩子的成长链条向前延伸,而且是“请最优秀的公办园里最优秀的老师向前延伸”。
在李奕看来,未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对托育有更加科学的认知。“之前,老人都有一个观点,说‘家里但凡有条件看,干嘛让孩子去托班受那罪。’其实,托班不是火坑,也不是简单替你看个孩子,而是让孩子有成长、有升级。”
北京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首都教育在过去的一年,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果用‘高质量’来形容2023年的话,2024年我们就在这个词的基础上,加上‘体系’ ——我们将更加关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李奕解释,教育系统的高质量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个学段或者某一个学科,而是要形成体系。“因为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是五育并举,是从托育到学前到中小学到大学整个人才成长的链条。”
为此,本市将提升各项政策的匹配度。“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过程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家校社之间的协同;同时也进一步关注减量发展的模式,尽最大努力减少孩子、家长的焦虑,但不降低育人的标准。”他表示,在新的一年,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集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要素,形成孩子成长的统一战线,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日报
编辑:张秋颖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