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的绝壁垂直而下,波涛滚滚的怒江穿山而过,然而在这怒江上,却吊着一个年仅8岁的红衣女孩!
她叫余燕恰,每天早上她都会背着书包,拿着厚实的布条和结实铁钩,沿着湍急的河流,去往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
她熟练的将布条捆绑在自己身上,再将铁钩牢牢挂在钢索上,然后用小脚猛的用力一蹬,整个身体如同飞镖一般,嗖的一下到达悬崖的另一边。
面对下面湍急的怒江,上面摇摇欲坠的铁索,就这样的交通方式就连成年人见了都得胆颤心惊。
然而,对于这个年仅8岁的余燕恰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光明网),2023年5月28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她为何要冒着风险这样做?
«——【·始料未及的触目惊心·】——»
刚看到这一幕的人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原本来到云南省是为了采访云南的当地人,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但是路过怒江的时候却看到这令人心惊胆战的一幕,于是拍下照片。
一旁的向导连忙解释,说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居住在怒江畔马吉乡布腊村的当地人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往返怒江的两岸。
虽然向导作了解释,但是记者看向湍急河流上瘦小的女孩,心里还是一惊。
于是他决定走进这个古村落,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
来到马吉乡布腊村,记者看到了许多年龄不大的孩子,他们背着书包,一个个走向怒江铁索,这其中就有那位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红衣小女孩——余燕恰。
«——【·勇敢的渡江者·】——»
余燕恰的家就住在怒江边,年仅八岁的她需要去怒江对岸的小学上学。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从家到学校可能也就几公里的路,走路或者是乘公交车,都可以到达。
而城市里的小孩也大多是由家长们带着上学的,放学之后又由学校的老师带着离开校园,再由家长们接自己的孩子回家,一路上都行走在平整的道路上。
但是对生活在怒江边的孩子而言,上学路却与这恰恰相反,他们的上学路是十分惊险的。
他们需要通过溜索才能到达对岸,溜索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词是十分生疏的。溜索是一种简单而危险的装置,由一根钢索和一个滑轮组成。孩子们需要将自己用绳索系在滑轮上,然后滑过江面,到达对岸。
这听起来就十分惊险,事实也的确这样,余燕恰每天都需要经历这样的惊险历程,才能去上学。
原本余燕恰的母亲也放心不下年幼的女儿独自溜索去上学,但是无奈她家的家庭条件一般,她的母亲经常需要忙农活,没有时间陪她。
所以久而久之,余燕恰就学会了自己溜索去上学。
一个八岁的女孩,面对如此凶猛的江水,她不害怕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余燕恰跟任何一个同龄的小孩一样,对波涛汹涌的江水怀有畏惧之心,但是她想要读书,对知识的渴望终究击溃了害怕,而余燕恰也并不是一次危险都没经历过。
有一次她才绑好身上的锁扣,身上的铁索就快跟着滑下去,还好她旁边的大人反应快及时将她抱住,不然等待她的很有可能就是死亡。
最后,在一次次上下学的过程中,余燕恰对溜索终于越来越熟练,已经能够顺利地通过铁索跨越两岸了,就像记者镜头里的那张照片一样,瘦小,但是坚强。
可能到这里会有人质疑,怒江上面的那个铁索看着就跟山里的索道一样,往上面一吊就可以顺利滑过去,有什么困难的?
然而,溜索并不像大家看的表面上那么简单,里面仍然有一门学问。
«——【·令人瑟瑟发抖的怒江从何而来?·】——»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十分有名的大江,以其湍急的水流和雄伟的峡谷而闻名。而溜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绳溜索通常由两根粗绳索组成,一端固定在河岸的高处,另一端则悬挂在对岸。
过河时,人们将自己用绳索系在滑轮上,然后从高处滑向对岸。怒江溜索其实是云南傈傈族人的渡河工具,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
传说中,有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僳僳族恋人,因为两人之间隔了水流湍急的怒江,所以很少有机会见面。
偶然一天,这对恋人受不了相思疾苦,于是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
传说的真假我们无法去求证,但是怒江溜索从古代传到今天,确确实实成为了当地人的重要交通方式。
对于当地人来说,溜索是一种日常的交通方式,他们可以利用溜索快速地过河,省去了绕道的时间。溜索不仅方便了交通,还具有御敌功能。
据当地老一辈的人讲,在以前,有外部入侵的敌人如果想通过溜索入山,那么在溜行的过程中就会被发现。这很大程度保护了山里村民的安全。
«——【·社会爱心资助建桥·】——»
电视台的记者拍摄的照片一经放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人们被余燕恰的求学之心所感动,更是为生活在怒江两岸的人民不便的生活所感到心痛。
于是,2018 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怒江州马吉乡的“溜索改桥”项目正式启动。
当时,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募捐,最后,三座大桥顺利落地,横跨波涛汹涌的怒江,让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安全。
余燕恰和其他孩子们终于可以不再依靠溜索过江,而是可以安全地走在新建的桥上。
这座桥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上学方式,也为他们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这三座桥可能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比不上国内的其他桥梁,但是它们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不仅是方便出行的桥梁,更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桥梁。
«——【·“溜索”女孩如今怎样了?·】——»
如今,余燕恰已经顺利通过高考,成为了一名昆明医科大的学生,从怒江边上走出来的孩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就是希望等将来毕业之后能够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的人。
余燕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大山里的孩子们的艰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应该学习余燕恰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