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托马斯·克林特,一个来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影响所产生的名字,是一个影迷父亲为自己儿子所精心准备的。
可惜,这个将自己儿子形容成自己偶像的父亲失望了,儿子只活了不到7岁,从小乖顺懂事的孩子,却为父亲留下了一生不会磨灭的礼物。
穆拉帕兰比尔·托马斯·约瑟夫,是印度科钦小城的一名会计师,收入在当地尚可。20世纪70年代结婚,过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1976年,妻子为约瑟夫生下一个孩子,也就是克林特。可以想象得出来,他对这个儿子是用心来爱的,将其放在自己偶像的位置上。
克林特也是个可爱的小孩,从小安静而乖巧,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总是深深凝望他所喜欢的事物,那份探究与追索足以看得出来,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让约瑟夫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克林特从小就喜欢画画,不会走的时候,在自己肚皮下用粉笔画圈圈,会走了则开始在墙上描绘。
初为人父母的夫妻,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各种成就成趣味,他们拿出自己家庭可以承受的实力,为其一次又一次添置粉笔、蜡笔、儿童读物……
在孩子初出生的时候,哪个父母又不是抱着一颗给他最好的心情来养育孩子的呢?克林特如此聪明、可爱,约瑟夫更是不吝啬自己的财力与精力。
对于绘画,克林特一直充满着热情,一岁的时候便可以在3个月内用完5000支蜡笔。家中的墙面上都是他密密麻麻的画迹。
约瑟夫的妻子钦纳玛对儿子的这种兴趣很是欣慰,她每天都在与儿子讲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自然,那些被线条勾勒在一起的事物就变成了克林特的作品。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克林特的作品从小就有自己的语言,寓意,那是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具体而真实,而且绝对优美。
约瑟夫曾想让儿子拜自己的好友G·莫哈南为师,那是真正的艺术家,但在看过克林特的作品后,莫哈南都被感动了:“让他画他想画的,他有话要说。”
这就是艺术的相通之处吧?一个艺术家会在一幅真正的作品面前看出它的语言,它的意思。克林特的作品已经达到了艺术水平,完全超越了儿童笔下的乱涂乱绘。
就这样,克林特慢慢长大,在父亲的寓言故事中,在母亲的具体生活中,他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英雄、动物、自然、美好,甚至是痛苦。
痛苦是来自克林特真实的身体感受,他3岁便患上了肾衰竭,虽然被父母一次又一次在死神面前拉回来,可他的生活再不是充满阳光了。
不管是文化还是传统,在克林特的画中,人们总是能看到属于印度的传统所在,各种节日里所信奉的神明,各种活动中所表达的喜悦,都被克林特描画得生动优美。
这种实力让克林特5岁成为少年画家的冠军,小小年纪的他从此开启自己人生越来越高的高度,只是他不知道,每一次冲刺都意味着自己将离生活又远了一步。
想必绘画也是需要耗费生命的吧?想必作品本身的生命也是有所出处的吧?克林特不断地在问:“我们从哪里来,死后去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死?”
艺术家的内心是天然成熟的吧?一个5岁的孩子,为什么会问出如此深刻又深奥的问题?他到底在追寻什么呢?
奖项越来越多,荣誉也越来越高,约瑟夫夫妇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儿子的病情越来越重了,而且在那个时代,以他们那种经济现状,根本没办法留住儿子。
1983年,克林特即将7岁,病症再次袭来,他带着虚弱的不甘,对深深眷恋的母亲说着:
“我可能会突然睡着,你叫我的时候,我可能不会醒来……请不要难过,妈妈,请不要哭……”
情深不寿,一个只有不足7岁的孩子,哪怕已经懂了死亡的意义,却又如何了解父母对其死去的感受?
克林特留下人生最后的嘱托,深深地睡过去了,那一天距离自己的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的一生匆忙,只有不到七年的时间。
可约瑟夫在将儿子的作品整理出来的时候,终于发现儿子用不足7年的时间做出了别人一生几十年的“工作”:25000多幅作品。
克林特离去之后,他的作品并没有被埋没,不断被艺术界进行展览与参观。而克林特的故事,也从未被人遗忘过,人们将他称为神童。
2016年,印度曾举行过一场专门纪念克林特的“神童艺术比赛”,在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特别介绍了克林特的生平,而那一瞬间,短片的观看次数被快速提升,竟然达到了400万次观看量。
这是世界对一个不到7岁孩子的认可,也是世界给一个只有2522天时间人生的神童的致敬。克林特一生短暂,但他却成为绘画界天才神童级别的存在,将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于艺术的世界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