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一场寒风过后,王一君沉浸在自己在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的工作室里,在瓷盘上进行创作。只见他用手中的毛笔蘸上黑色颜料轻轻勾画,寥寥几笔,一只猴子的形象就在瓷盘上出现了。再换支笔,点染其他颜色,金猴持蟠桃拜寿的意境让这只平淡无奇的白色瓷盘瞬间生动起来。
“温润如玉”是王一君给人的第一印象。飘逸的发束、朴素的外表、谦和的气质,豁达潇洒、雍容自若,这是王一君的写照,也是他试图呈现给世人的艺术世界。
王一君是山东淄博陶琉艺术界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陶琉艺术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可贵的是,在他身上丝毫不曾感到艺术家的张扬与高冷,反而是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的随和与从容让人如沐春风。
图为王一君在创作。山东省总工会供图
目前,王一君是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首席专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鲁班首席工匠”等荣誉。
在业界,王一君被称为“年轻的老陶瓷”。这不仅是因为他自小受到成长的环境熏陶,成为淄博刻瓷界最年轻的国家级大师,还因他在陶瓷及刻瓷领域持之以恒地钻研、创新。
1969年,王一君出生于淄博一户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淄博瓷厂职工。孩童时期,王一君经常与小伙伴们偷跑到瓷厂车间摔泥巴,用稀软的粘土捏出千奇百态的造型,还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把做好的造型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也成为王一君最初的陶瓷艺术启蒙。
在他看来,想要发展陶艺这门传统工艺,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追求“正宗”,刻瓷艺术创作需要克服“惯性思维”,需要从工艺改进和原材料更科学的调配等方面不断重新思考,只有这样,陶瓷才能焕发生命力。
于是,王一君对陶瓷艺术的钻研不只刀法,而是对陶土、烧成、釉料等每一个环节都细心研究。他熟悉釉料,可以自己研究材质,自己造型、手拉坯、雕塑、烧制,自画、自刻、自己上色,陶瓷制作艺术在他身上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任何环节都不缺失。
多年来,王一君无数荣誉加身,但他仍喜欢把自己的身份定格为“匠人”。“把大自然赐予的材料通过心与手的塑造、浴火的涅槃,最终变成陶瓷。”王一君说,在这火与土的陶瓷艺术中,他努力把对人生的感悟用陶瓷语言传递出来,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在王一君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传承与创新并重,工匠大师不只是单纯的手艺技术,制高点是丰富的知识结构、开阔的眼界认知,匠工蕴道灵活把握材料性、设计性、文化性、工艺性、功能性等,融会贯通知其所以然,创造转化创新发展,续接传统文化、构建产业生态、为发展蓄能。(闫盛霆 葛红普)
来源:中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