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在性焦虑呢?我们得先谈谈什么是存在。从古典的形上学来看,根据希腊三哲之一——亚里斯多德等等的见解,存在是一种万物的根本,正因先有它,然后才有其他万物,用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件事物先存在,才能谈它的本质。
鸡蛋存在,飞机存在,鸟兽存在,人类也存在。这些都存在,所以才能被我们所讨论,试想,一个在两亿年前绝种、又没留下化石的细菌,如今不存在了,我们根本不会去讨论它。所以,存在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思考对象的根本。因为鸡蛋、飞机、鸟兽、人类都存在,所以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存在物。
但是在这么多种的存在物当中,有没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呢?在启蒙运动以后、承继理性主义精神而推演开来的科学主义,多半秉持着分析性的思考概念,所以,存在物都是一样被分析、被讨论的。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齐克果等哲人出现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人类这种存在物似乎不太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在于人类会思考,人类具有可变性(也陆坁咫]能思考,但至少我们不是动物,不必去关心他们能不能思考)。套句存在主义的话:人类是先存在了,才开始找寻本质——你我都是先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生在这个地方,被这样的父母抚养,我们糊里糊涂就来到这个世界,先存在了,然后才开始找寻自己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透过学习与工作来界定自己。
在二十世纪初的存在哲学大师:海德格与沙特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荒谬性:我们都是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的。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你为什么就是它?你为什么会有这个遗传?你为什么会活在这样的家庭?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个性?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机缘?
没有一样是你我所知道的。我们就像被人用丢的,丢到了这个世界。即所谓的“被投掷性”。但是,我们却往往不甘愿接受这样的命运。所以,我们会不断努力,求学、工作、找寻另一半,这就是我们想克服万难,为自己的荒谬找寻一个答案——我们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做到什么事。用哲学术语来讲:我们被投掷到这个世界,然后,又不断将自己朝未来投掷出去。一些算命师称前者为“命”,后者为“运”,也是类似的道理。
但是,日常的生活却有一种特性,就是透过媒体、日常经验,来让我们忘掉自己的这种使命。记得小时候,我们对世界感到好奇,对自己感到好奇,我们会问:“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又将往哪里去?”但是慢慢长大,工作一忙,我们就忘了这些事情,我们会接受于社会的安排,为了加薪而高兴,为了股票下跌而悲伤,我们慢慢忘掉了自己的本性。在哲学里,我们便从“人”的角色,变成了“非人”。我们跟社会的每一个分子一样,为了同样的事情高兴,为了同样的事情悲伤,没有个性,只有一样的脸孔。
但是,有一样东西会提醒我,阻止我们继续这样沉沦下去的——那就是死亡。死亡是存有的毁灭。正因为有死亡这档子事,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接受生命有限的观念。尽管金钱可以买到万物、尽管任何事情都有人可以代劳,就是死亡这条路只能你自己去走,即使王永庆,也没有办法请别人替他死。这时,我们就不能在沉沦于这个非人状态了,我们得觉醒起来,发现自己实在找不到存在的理由,或者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死亡逼迫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找到自己存在的本质——这就是存在的焦虑。
为了避免存在的焦虑,我们都会用很多方式来麻痺自己,像最常见的一句话:“不要想就好了嘛!”,以及饮酒、旅游、玩乐、上班等等,都是很普遍的方法,但可惜的是——谁不会去想?酒终究有醒的一刻,旅游终究得回来,上班终究有下班的一刻。尤其,到了午夜梦回,或者深夜独处时,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能够再分担你我的责任了,存在的焦虑就会再度出现,用个“存在与时间”一书中,颇富诗意的一句话“来自良心的呼唤”,这个良心就会呼唤着我们,叫我们惊觉时间之有限,我们得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糊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庸庸碌碌地过着每一天,又即将糊里糊涂地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
这就是存在的焦虑。一种来无影,去无踪,只有在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在内心深处呼唤你的焦虑。
存在危机高危险群:天才共情能力强、重视思考
过往研究指出,存在危机最容易发生在“天才”身上。这里所谓的天才,是指特定领域里表现格外杰出的人们。研究发现,智商超高的“天才”成人,更容易有成就感不足、心理健康欠佳等问题,因此更容易出现存在危机。
重大创伤事件容易导致存在危机,但有研究认为,天才比一般人更容易面临存在危机。也就是说,有些人即便生活顺风顺水、没有明显的重大压力,也会自然而然就出现存在危机。专家认为,天才多半比较情绪敏感、共情能力强、较具理想主义特质,容易看见现实世界中的不公不义,当他们发现身旁的人并不如自己在意跟认真,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绝望、孤单、无力感。
针对天才儿童的研究也发现,在成绩优异的孩童身上,忧郁症状更常见。自5岁开始,孩童就能认知到“人不是永生”,并开始思考存在主义问题。在天才儿童身上,有时会因为表现杰出,与群体格格不入,这些孩童更常去质疑、挑战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更容易产生存在危机。有些小孩早早就叩问人生意义,并得出“没有意义”的结论,陷入绝望中,建议家长不要轻忽,应多跟孩子沟通、从旁协助。
存在危机不是坏事,精神学家教你这样思考
存在危机者常常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甚至为此陷入负面泥淖,让身边人的难以理解,认为他们“想太多”、“生活过太好,才会想东想西”。其实,存在危机或存在焦虑并不是坏事,最早研究存在危机的波兰精神学家东布罗夫斯基,就主张“化危机为转机”,把存在危机视为生命的重大功课,借机从里到外爬梳自我价值、身分认同,如此一来,就能带来正面影响。
以下5个小撇步,可能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
表达你的感受:不要否定你的想法或感受,找到适当的管道表达它(书写、录音或任何形式的纪录都可以),花时间理解它背后想传达的讯息,把存在危机当成朋友,而非敌人。
专注在能掌握的事情上:存在危机容易让人感到无力和疲惫,这个时候,建议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掌控的事情上,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没关系,去分析、掌握你能控制的事情;至于超出控制范围的事,可以学着放下它。
撰写“感恩日记”:存在危机容易让人与自己生活中的快乐脱钩,有个好方式是撰写感恩日记,记下那些让你感激的小小的事情,从中找回与生命的连结。
寻找与你类似的支持社群:存在危机或焦虑的最佳解方之一,就是“与人连结”。除了透过至亲来获得支持,你也可以尝试去寻找与你有相同困扰的人,分享你的经验,支持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支持,会让你的感受好很多。
与生命目标重新连结:存在危机的根本是“认为生命无意义”,通常这跟挫折感脱不了关系。当你感受好点时,尝试去找出为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其实充满可能性。
最后,当你感到无助,寻求专业帮助都是最推荐的选择。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尝试寻找有经过“存在主义治疗”训练的治疗师;其他传统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于存在主义危机也有相当的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