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作为我国超一线城市,其经济高度发达、空间利用率高,可谓是寸土寸金。因此,在这些城市里就不乏一些“袖珍”大学,这些大学往往有着较高的办学层次。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北师大虽然校园面积较小,但是出色的办学水平决定了它“小而精”的特色,这集中体现在它的教学上。
北师大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小班化教学”,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探究。所谓“小班化教学”,即增加课程数量,减少每门课程的人数,缩小班级规模,实现更精细的教学。目前为止,该校各类课程教学班级规模在 60 人以内的已经达到了全部课程的 80%,班级规模在30人以内的已超过半数。
不难看出,北师大推进课程小班化的举措为学生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增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而且提升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更好的上课体验,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据悉,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北师大还开设了“小班研讨课”,面向群体为全体新生。研讨课程以理论探索和专业研究为大致方向,以该校教师特定的学术专题为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互动、学术讨论和科研写作训练。
这样一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一方面,研讨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讨论,以便更充分地理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它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发展科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此看来,小班化教学提升了课堂质量,让学生拥有了更全面、深度的学习体验感,但是北师大的教学可不止于课堂,学生的课外学习也同等重要。为此,北师大实施小学期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校将每年暑假内的两周时间作为“小学期”,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另外,在小学期内,北师大还开展海外实习、考察和调研。该校会组织学生到海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短期研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者为学生开设短期课程、讲座或培训,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
这种“小学期”有效地利用了时间,而且不限地点、不限形式开展,让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开阔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还有机会去海外进行短期学习,能体验到不同的教育环境,丰富自己的认知。
在小编看来,从课堂内的“小班制”到课堂外的“小学期”,北师大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同一个目的: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这是北师大“小而精”的最好体现,也带给了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关注“大学信息包打听”,带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