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口司空见惯的“高价收药”卡片,背后竟然是数亿元的大案。
1月27日,央视新闻《焦点访谈》曝光一起非法倒卖医保药并回流二次销售的违法案件,涉案价值高达2亿元。
报道称,2022年初,云南普洱市医保局发现当地部分患者的医保卡出现异常。有患者短时间内在多地、多个医院开治疗肾病的药品。分析发现,他们几乎都是患尿毒症或其他种类特殊病、慢性病的患者。
就在普洱市医保局展开调查之际,一家制药企业举报:其在普洱医院销售的海昆肾喜胶囊,再次流入其他省份进行销售,意味这些医保药正被倒卖。普洱市医保局随即带着这家药企向公安部门报案。
随着案件的深入,一条非法倒卖医保药品的犯罪链条浮出水面。
教唆患者卖药
涉案金额高达2亿
根据警方通报,这起骗保案共涉及犯罪嫌疑人26名,查封药品仓库八处。在昆明李某的出租屋内,查出重达9吨涉及3000多个品种的非法倒卖药品。
这一切,和医院附近常见的“回收药品”息息相关。一级药贩教唆引诱慢病患者用医保卡在多家医院开药,转卖给普洱、西双版纳的二级药贩。二级药贩再邮寄给昆明的三级药贩,最终在深圳的零售药店出售获利。
警方在普洱市几家大型公立医院门诊调取监控录像,发现有人在一家医院开完药后,又匆忙赶到另一家医院开药。这些人一天能跑四五家医院,直至装满整个编织袋。
以这几个人为线索,警方查出盘踞在普洱和西双版纳的三个非法药贩子团伙,他们教唆引诱持有慢性病、特殊病医保卡的患者到多家医院开药,然后加价回收。由于这些患者开药的报销比例高,即使加价收药再倒卖,依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随后,这些医保药都交给昆明的李某新。他再以茶叶和衣物的名义,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寄送医保药。其中,发货量最大且发货次数最多的是位于深圳的张小姐。仅三个月,资金往来就近700多万元。
张小姐真名张某英,是深圳市都市大药房有限公司创业分店等多家医药公司的法人代表,名下有大量药店。
至此,一个非法倒卖医保药品的犯罪链条完整浮出。
中国对非法倒卖医保药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早在2014年,在有关办理危害药品安全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就曾明确,“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非法经营药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目前,李某新涉嫌诈骗、非法经营、掩饰隐瞒非法所得,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张某英涉嫌诈骗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多部门联合整治
倒卖医保药已入刑
目前,深圳市监局已对涉事企业采取措施,并立案调查。
1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对于报道中提及的深圳涉事企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于2024年1月10日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表示,报道播出后,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对涉事企业药品仓库进行查封,扣押电脑服务器2台。涉事企业在全市范围内的25家连锁门店暂停经营。经现场检查,暂未发现报道中提及的药品。
类似案例在过去打击难度很大:定点医院之间病人就诊信息不互通;药品从云南到深圳,几乎流转了半个中国。
如今,随着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所有参保人的结算数据通过平台能够上传汇集,为医保基金智能化的监管打下基础。相关部门对倒卖医保药的打击力度也就更强了。
按现有政策,门诊慢特病患者每年都可享受一定医保待遇支付限额,分病种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支付限额未用完的一般不划转到下一年。这也导致不少患者认为医保待遇用不完,“不用白不用”,存在从医院买医保药品再转卖给药贩子变现的心理。
为严厉打击回流药,监管部门严格落实药品追溯制度、建立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根据《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明知系利用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法律严惩“高价收药”的行为,也给每个患者提了个醒,切不可贪图小利而卷入违法犯罪活动中去。
撰稿丨小米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韩瑾睿
图源|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