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开街以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的云岩区太平路正给出自己的答案。
1月28日,记者前往太平路潮汇街区,遇到不少慕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有的为一睹重现的贯城河真容,有的特地来街区拍照打卡,还有的约朋友来品尝美食,开启愉快的“周末局”……街区人气满满。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游客不仅喜欢这里时尚前卫的潮流,更惊讶于这里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
“游览一圈下来,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是才知道原来贯城河历史这么悠久,有这么多故事,而且承载了很多贵阳的记忆。在这里,有一种与过去对话的感觉,潮流之外,还感觉到很浓的文化历史气息。”市民赵先生表示。
正如市民赵先生所言,改造后的太平路,除了保留了年轻潮流的特色,更挖掘了这里的历史文化,让贯城河那些久远的故事与大家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见面。
在北门水街(原大同街)入口处,竖立着原贵阳老城北门的复刻城墙,它与面前汩汩流淌的贯城河水,见证了贵阳600多年的历史,以及这一带的繁盛景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在元朝土城的基础上第一次大规模新建贵阳城,并修建五座城门,其中的北门叫作柔远门(今)喷水池处,是城市的主要通道之一。之后在北门外修建新城,此处也就成了贵阳老城与新城的交通枢纽,人气更旺,商业也更繁盛。
清代,贵阳北门被称作布德门,随着外省移民迁入,附近商业更加繁茂,还兴起了广东街、南京街(今中华北路)这样的商业主干道。1927年,因修城内马路,贵阳北门被拆除,后来在此筑台塑周西成铜像一座,俗称“铜像台”。1953年,铜像台拆除,在原址修建街心花园,并以喷水池的地名一直延续至今。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一带就是贵阳贵阳商业繁茂之地。楹联“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描述的就是这里曾经的繁华景象。
除了北门,揭盖复涌的贯城河上,新建的玉带桥与龙井桥,也是贵阳极具代表的文化地标。其中,玉带桥来自贯城河的别名玉带河,是贵阳母亲河良好生态的见证;龙井桥作为明代的贵阳八景之一,更是古代文人墨客打卡的必到之地。
龙井桥一侧的龙井巷,乍看起来平凡无奇,但巷子中间一棵两百多年的银杏树,默默地见证了巷子的历史变迁。
过去,这里不仅是曾经的江西会馆、豫章书院等所在地,还是一代通才姚华的故居。姚华字茫父,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誉为晚清民初的一代通才,梅兰芳曾拜他为师,鲁迅、季羡林等大咖,都是他的好友。
太平路街区的历史文化悠久,游览之时,河边的一块标牌,或者墙角的一个标志,背后都是一段丰富精彩的历史。
为了更好呈现这一带的丰富历史文化,项目建设时专门对历史文化做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挖掘,并精心建设了小型文化展厅,力求更全面地呈现城市格局、历史文化、悠久文脉、文化教育、市井烟火和商圈文化。
“孩子放假了,本来是带着孩子来找‘大猴子’拍照,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历史故事,也借机和孩子一起上了一课,让他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过去,感觉很有意义。”市民刘女士表示。
“在这里,不仅能清楚地看到贵阳老城的格局,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还知道原来贵阳有这么多人才翘楚。”“展厅里的‘市井烟火’和‘商圈文化’让我了解了太平路和喷水池商圈的过去,原来这一带的繁华故事源远流长。”采访中,市民游客纷纷表示,烟火气和文化味并存的太平路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赵毫/文 郭然/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