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于东晋时期、出土于清光绪年间的隶书碑刻《好太王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东北地方重要的古文献之一。多年来,全国各地有不少出版单位均曾出版过关于《好太王碑》的书法集,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刷的质量参差不齐。
日前,笔者收到著名书法家吴子复先生的哲嗣——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吴瑾先生寄来的西泠印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一书,并告知广州即将举办《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书法邀请展。手捧尚有油墨香的新书展读之余,笔者不禁有数言欲语,冀藉此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能对《好太王碑》的前世今生及《原拓本集联》的成书出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吴瑾编著
01
《好太王碑》
现存于集安市太王乡
《好太王碑》全称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该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出土于清光绪年间,碑址位于今吉林省集安市太王乡,即当年高句丽王朝都城东北四千米的坡地上,现亦保存于斯。
《好太王碑》 图源:网络
该碑由一块巨型角砾凝灰岩制成,为不规则方形柱。高六米余,四面宽窄不等,大约1.5—2米左右。四面皆刻字,每字大小约在十到十五厘米之间。碑石自高句丽国灭亡后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掩藏在荒原漫野之间,直到清光绪年间才被人发现,并引起了当时的文人学者、金石学家的浓厚兴趣,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拓本。他们从历史、民族、文字、书法等多个方面对其作考据研究,但由于该碑刻所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以及该碑刻硕大的体型,导致现场拓印极为困难,造成拓本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昂贵,而且流传不广。
02
众多学者临摹、研究此碑
此碑字体在篆隶之间,字形特异,古拙质朴。随着时间演进,越来越多的原拓本和印刷品的传播,更多的文人学者、金石篆刻家开始将目光投射到此碑,对其进行临摹、点评和研究。对此,笔者暂将其略作梳理。
1909年,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曾有双钩本《高丽好太王》刊行,该书先录写碑文,次为双钩碑文(每页两字),后有讲述该碑的发现过程及对碑文的考据等文字。同年,还有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的《旧拓好太王》。此为缩印本,字形经过修填剪贴,每页四行,每行七字。此两本的刊行,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书家们的临摹研究。
杨守敬 双钩本
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书法家曾熙,在其行书条幅中曾写道:“好太王碑其骨韵纯是隶法之道,其时中原文字南北异势,属在边裔,故守古甚力。”惜未见其临仿之作。著名画家杨之光先生的老师——上海书法家李健曾用其颤笔法临摹过好太王碑字,并题曰:“好太王碑从西汉隶法得笔。”不仅书法家,连一众金石篆刻家都受到好太王碑的影响。曾编撰《金石大字典》的汪仁寿、篆刻家童大年、邓尔雅以及后来的冯康侯、潘主兰均有对其进行临摹涉猎。清末民初知名的书法篆刻家简经纶,也临过好太王碑,并得到康有为的好评。
1929年,秦文锦在上海艺苑真赏社印行古鉴阁所藏《碑联集拓·好太王碑》。该册前为碑文拓本,缩小至每页六行,每行十字,字迹经过修饰,黑白分明。后面即是叶尔恺撰句,秦文锦编集的对联,五言二十对,七言十三对,八言十七对。
1929年版《碑联集拓·好太王碑》
1971年,抱瓮斋主黄小庚以秦文锦本为底本,为吴子复先生集成七言六十对,用拷贝纸双钩成册,名为《抱瓮斋主人集好太王碑》。吴子复先生为之题签并跋。中山籍书画家、诗人余菊庵亦为此题跋。册中联语内容多为山水自然、激励志节等。此后,吴子复亦多次书写册中联句,跋语多称好太王碑“书法艺术稚拙纯真,为魏晋碑刻之冠”。限于当时的环境,这些字联仅于友朋弟子之间传递,偶有达至港澳地区。1977年,吴子复据原容庚藏旧拓本通临好太王碑并题跋语给次子吴瑾作临池之助。
抱瓮斋版《抱瓮 斋主人集好太王碑》
1985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晋好太王碑》,为最接近原拓的印本。惜由于是港版,故当时于内地流布不广。
1987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子复书好太王碑字》,选入吴书好太王碑集联二十九对,临原碑拓本二十八开。此书的出版发行,引起了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对该碑及集联的关注。1988年,书画家赖少其先生书写对联并题跋赞誉之。
1990年,黄小庚在原书基础上略作修改,由周树坚复印剪贴缀字成联,连同原书五、七、八字联五十对,合成《好太王碑古今集联》(李曲斋题签),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好太王碑古今集联》(李曲斋题签)
此后,各地出版机构将此碑作为书法字帖出版不下十余种,所采用的拓本也有不同,但均修饰较多,字迹过于黑白分明。
03
《好太 王碑》诸体混合
东晋时期,关内中原隶书正逐步退出日常主流书写位置,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字发展进程则与中原地区并不同步。《好太王碑》字形来源复杂,诸体混合,以致后学者对其字体归类,诸说纷纭。有说“篆隶相羼,兼多省文”;有说“方严质厚,在隶楷之间”;有人称其“极似魏碑”,也有人名其为“东晋隶书”;更有人用“以楷隶为体,篆籀为用”概括之;有人将之对比两汉金石文字,认为属“旧体铭石书”(丛文俊语),其特点是虽为隶书而不讲究波挑之法,为工匠凿刻之便,字形方整,线条直折,下笔构字趋向便捷简易,并使用了许多俗体字简体字。也正因此,形成了少拘束、多率性、简散平实的“古朴拙实”的美感,也为后人的理解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好太王碑》出土至今一百多年来,从中获益的名家不乏其人,雄浑粗犷者有之,庄重雍容者有之,方整肃穆者有之,散漫恣肆者有之;而岭南大家吴子复则尤爱其“稚拙纯真”的顽童之趣。配合其创作,当年一些诗人集字撰联,在1980年代出版过好几种集子,影响深广。
《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内页)
集字撰联是一种融书法和文学于一体的制式。自1929年叶尔恺撰句、秦文锦编集的《碑联集拓·好太王碑》出版以来,时有名家创作好太王碑集联。近年吴瑾先生结合传统意蕴和时代特点,新创一批五言七言集联,并综合前人适用于现代的联语,编撰出版了《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这一新出版的“集联”选用原拓本原大高清扫描,在集字拼接时对拓本字迹基本不作填补修饰,尽最大可能保留碑版原貌,没有过去常见的修补填抹造成字体失真变形的弊端,为临写提供了最真实的范本,为研创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
吴瑾《临碑以旧》四言联
《好太王碑》体现了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演进的主流。由于地域辽阔,经济、政治和实用功能需求不同而发展进程或有参差,更能显示文化的丰赡绚丽。而以一个碑拓为本,并以“集联”的形式开展创作和展览,这种做法在目前的书法界还不多见。
近日,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和天河区文联联合组织的“以故为新——好太王碑集联书法邀请展”在广州天河艺苑展出。本展中八十多件作品,八十多位书者,不仅广州市的书法名家竞相参加,省内不少地市的书法好手也呈上佳作。此《好太王碑原拓本集联》的出版,正好成为本次书法邀请展创作的主要文本基础。神韵意态,精彩纷呈,既证明了千年杰构的无限丰富性和民族精神的强大魅力,也显示了当下众多书者自由奔放、真率不羁的创新伟力。新时代的古碑激活,自会成为古今书联合璧的一段佳话。
释文:临残碑遣兴,以造化为师
区大为《临残以造》五言联
释文:水以群流得出海,石因广拔致称岩
梁晓庄《水以石因》七言联
编辑|张诗溦
校对|周章胜
图片|作者提供、网络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