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看视频
近年国内就兴起了一阵抵制过洋节的风潮,但在欧美国家,过起农历春节的人就反而越来越多,除了当地的华人舞龙舞狮之外,商店餐厅也做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布置,国家政要亦纷纷学几句“恭喜发财”跟大家拜年。
但是,“鬼佬”似乎对中国的传统历法不太了解,他们经常将农历翻译成“lunar calendar”,将农历新年翻译成“lunar new year”,这里的“lunar”就是中文“月亮的”之意,“lunar calendar”直译过来就是“阴历”。
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就算中国的很多老人家都经常用阳历来指代公历,而用阴历来指代农历。但事实上,公历确实属于阳历,但农历却并不是属于阴历。
▲图源网络
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简单来说,阳历就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圈确定为一年的历法;而阴历就是把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一圈确定为一个月的历法。
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我们首先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天文学知识:地球自转一圈即一天,月球围绕地球一圈则大概在29.5日左右(实际约29.530588日),地球围绕太阳一圈,大概是365.24天(实际约365.2421897日),假如平均分给12个月,那每个月平均是30.437天。
所以,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和月球围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以及地球围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三者都不是整倍数的关系,无法除尽。
▲图源网络
因为历法是用来指导工作和生活的,所以古代的天文学家在制定历法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取舍,究竟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轨迹来制定,还是根据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来制定。
我们现行的公历也叫格里历,源自于1582年10月,教宗格勒哥里十三世对儒略历的修改,是典型的阳历,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的时间,把一年定为365日,那多出来的0.24日怎么办呢?于是,每四年就加一日,变成366日,这日就叫做闰日,这年就叫闰年。
至于伊斯兰教国家通行的伊斯兰历就是典型的阴历,完全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第一日,以12个月为一年,奇数月份设30日,偶数月份设29日,一年就有354日,然后以每30年为一个周期设置11个闰年,闰年就在年末加多1日,以解决实际的月和日除不尽的问题。
▲伊斯兰历,图源网络
于是,这就导致了有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阳历能够反映的四季变化,农民看着月份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可以收成了,有利于农耕;
阴历能够反映的月相变化,船员根据日子就知道什么时候潮涨、什么时候潮退了,有利于航行。
那说了半天,既然中国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那是什么历呢?
▲图源网络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一百多部历法,早期的时候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指向来制定历法,但实际上这也是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自转的规律有关的。
而我们现在用的传统农历,是源于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历》,成型于明末清初时制定的《时宪历》,在民国时代乃至最近的2018年,官方天文台都有过一些小修订。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既考虑了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规律,也考虑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太初历,图源网络
首先通过观察月相变化周期,来确定每个月份,这个为之定朔,是农历的阴历部分;
然后通过观察太阳变化周期,定出二十四节气,这个为之定气,是农历的阳历部分;
但12个月平均约在354日左右,而回归年大概在365.24日左右,两者每年大概相差11日,怎么弥合呢?于是又设定了置闰的规则,每隔几年就加一个闰月,所以有些农历年份就会有13个月了,广东人经常说的双春兼闰月就是这样来的了。
置闰的规则在历史上也有过多次调整,而且比较复杂,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简单打个比喻,就是你知道你的机械手表每天会慢5分钟,于是就提醒自己在每天某个时间内重新调快5分钟,使其不至于跟实际时间偏离太远。
所以,中国农历是非常科学的。例如我们看农历上是初一还是十五,就知道那天是月缺还是月圆了,从而推算出潮汐变化,但公历就没法提供这个便利了;而我们看农历的新年,那时就一定是春天了,二十四节气也能准确反映出四季气候变化,但伊斯兰历的新年就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季节之中了。
当初中华民国成立时,之所以改用公历,并不是公历比农历科学,而只是为了与主流国际社会接轨,但农历在指导生产和航行上却有公历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在民间层面,农历也一直保持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制定《时宪历》的历史背景,是因为旧的历法到了崇祯年间已经和实际的天文观测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明朝政府就命令徐光启、李之藻组织外国传教士重新编订,这些外国传教士就包括了西西里人龙华民、日耳曼人邓玉函和汤若望,米兰人罗雅谷,而徐光启和李之藻也受洗成为了中国早期的基督教徒。
当时的欧洲,已经诞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天文学家,累积了大量的天文学知识,而中国古代钦天监更多的作用却是占星为皇帝预测吉凶。所以,现行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来自于外国教士订立的“定气法”,与“千年文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虽然用同一个名字,但确定方法和日期是完全不同的。
▲《时宪历》,图源网络
在明清之际,《时宪历》的推行,其实也曾受到当时很多守旧派的攻击构陷,甚至有支持新历的人被监禁和处死,而理由也无非是类似“洋人搞文化入侵或者洋人亡我之心不死”的说法。但每次恢复旧历之后,却又发现问题多多,最后直至康熙年间,在比利时人南怀仁的主导下,中国人才最终确立了对《时宪历》的使用。
因为《时宪历》的科学性高,除了在中国使用了几百年之外,还影响了很多东亚国家,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等,但具体节气或者置闰方式就根据当地情况略有调整。
我们今时今日,经常说要文化自信,但会发现有很多人一方面既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没有接纳和包容别人的胸怀,这是不是跟当年攻击《时宪历》的人一模一样呢?
各位自己友,
你之前是不是也以为中国农历是阴历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