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了,蒙化城北边一个偏僻的乡村中,有一个姓王的医生,大家管他叫王先生。王先生祖辈两代行医,在附近一带村落颇有名声。待王先生长到六岁时,父亲将他送往私塾开蒙受教,一来想让他读书习文,懂些做人之道;二来想慢慢向他传授医道,日后长大成人,也有了一技之长。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儿子却不以为然,整日和几个顽童厮混在一起,斗鸡走狗,惹祸生事。光阴似箭,不觉十几年过去了,祖父、父亲不幸相继去世,整个家庭的担子就落到了王先生肩上。
王先生混来混去,功不成,名不就,也无法养家,万般无奈,只好干起了游方郎中的行当。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初次行医,竟然瞎猫碰着死老鼠,用土方子治好了几个人的小毛病。这个既不知华佗是何朝人,也没有好好读过《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的王先生,弄好了几个病人的小毛病,就自以为掌握了医道中的无穷奥妙,竟在村中打出一个幌子,白布上写着黑字:“扁鹊再世,华佗复生。”
王先生行医不知不觉好几年了。那几年,由于风调雨顺天时好,无瘟无疫,乡村中偶尔有几个头疼、肚泻的病人,王先生凭着平时搜集的土方子凑凑合合,也就应付过去了。由于一帆风顺,王先生飘飘然了,他叫人把招牌挂得更高,字写得更大,说话的口气更粗了。不料,一次到瓜江西畔的村庄行医,因滥用补药,使得一病人热火攻心,奄奄一息,幸亏连夜从县城请来医生,病人才得以解救。而王先生本人如果不是逃得早,会游泳的话,恐怕早被庄稼人打瘫了。
如此折腾了一场,王先生总有点心虚了,怕有一天人家会找上门来算账。想来想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几天后,县城北门外一家铺子门头上挂起了一个幌子,白布上题有黑字:“扁鹊再世,华佗复生。”王先生搬到了城里行医来了。
这天,王先生铺子里来了一个人,此人年纪三十上下,中等身材,肥胖,坐下后就咳个不停,一张脸憋得通红。他告诉王先生,他也姓王,是从贵州到此地做白布生意的,几天前,全身发热、咳嗽,吃了几副中药都不见好,今天,更是浑身瘫软,连走路、说话都十分吃力了。王先生一本正经地替病人切脉,大口大气地表示:如此小病,保证药到病除。
第二天一大早,王先生的铺子门被人敲得又响又急,王先生手忙脚乱地刚把门打开,没看清来人是谁,只听得“咣啷”一阵响,就被一根凉冰冰的锁链套住了脖子。两个公差不由分说,大喝一声“走!”一扯锁链,王先生昏头涨脑地跟着公差走了。直到来到县衙的大堂之上,王先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昨天晚上姓王的生意人吃了王先生开的鹿茸、人参一类的大补药后,未过几个时辰就七孔流血,暴病身亡。一行同伙问明事由,一张状纸递到了县太爷面前,将王先生告下。可怜王先生行医数年不明白那生意人患病只因连日赶路疲劳,内伤饮食,外感风寒所致,只要和中、解表,得到休养,症状就会解除。可他阴差阳错,这生意人由于人参、鹿茸下肚,热火攻心,阴阳骤然调节不当,活生生被烧死了。
县太爷几经盘问,认定是庸医滥用补药,使人致死,于是判定罚王先生纹银五百两,给死者后人生活之用。抬埋死人的一切费用由王先生承担;出殡时,要王先生全家皆披麻戴孝,抬灵绕城示众。
此事把全城都轰动了。出殡时,街上硬是围得水泄不通。王先生全家皆披麻戴孝,老两口在前,两个儿子在后,抬棺木,一步一挨地走着。王先生见围观之人议论纷纷,心里不服气,心想我行医多年,倒霉事怎么偏偏落到自己头上。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唱了一句“祖宗三代都行医”,老伴一听,心里可气炸了:这个老鬼,事到如今,老毛病还不改呀!她越想越气,接了一句:“医死病人连累妻。”不到二十岁的两个儿子受此牵连遭活罪,加上肩上压力太沉,还要受围观之人指指戳戳,正在好气,突然听到老两个在前面还有心肠唱调子,也忍不住抱怨道:“这个死人真正重,”王先生听儿子之言,心想,死的这小子也确实太胖了,难怪儿子抬不动,实在可怜!嘴里接着唱道:“下回专拣瘦的医。”围观的人听了,不由得捧腹大笑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