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薪羽,现代院美国研究所
坎贝尔的职业生涯,尽管横跨政商学界,实现了从“国防官员”向“外交官员”的转型,但亚太始终是其职业重心所在。
当地时间2024年2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两党投票,批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出任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
现年67岁的坎贝尔在亚洲事务上已有近四十年工作经验,在美国数届政府的亚太政策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就任常务副国务卿后会把拜登政府的亚太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引向何处,值得关注。
初涉政坛并建立人脉
20世纪80年代,坎贝尔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毕业,后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他加入克林顿政府,先在财政部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顾问,后在白宫国安会任民主办公室主任,这些任职经历让他“认识到了亚洲经济商业政策的重要性”。
1995年,正准备回哈佛任教的坎贝尔接到时任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的电话,其人生轨迹至此被彻底改变。在奈的推荐下,坎贝尔出任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防长帮办,让他有机会结识了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
“重返亚太”主要操盘手
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新任国务卿希拉里邀请坎贝尔出任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与希拉里志趣相投、对亚太问题的看法也不谋而合,因此备受器重,并得以将酝酿已久的“重返亚太”(Pivot to Asia)战略设想付诸实践。坎贝尔被广泛认为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战略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2017年1月,打着“美国优先”旗号入主白宫的特朗普回归“孤立主义”,一边“退群毁约”,摆脱国际机制束缚,极大地动摇美国盟伴体系的根基;另一边推出渲染“大国竞争”的所谓“印太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对华极限施压,导致中美关系陡转直下,从贸易战演变为全面博弈。2018至2020年,“在野”的坎贝尔与当时尚未“旋转”进入政界的伊利·拉特纳(现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防长)、杰克·沙利文(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杜如松(现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副主任)等人在《外交》杂志上联合发表多篇文章,试图“纠偏”特朗普的非理性外交与对华政策。
在这系列文章中,坎贝尔承认美国自尼克松以来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认为特朗普“朝着质疑过去美国战略的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与此同时,亦批评特朗普“狭隘关注贸易逆差、放弃多边协定、质疑联盟价值以及降低人权和外交地位”,这将使美国面临“对抗而非竞争”。对中美关系,坎贝尔认为冷战逻辑已不再适用,“美国可以在对华竞争的同时与中国共存”。
重回政府
2021年1月20日,拜登在宣布就职的第一天便将坎贝尔招至麾下,令其担任国安会新增设的“印太事务协调员”(Indo-Pacific coordinator)。
坎贝尔上任后便马不停蹄地帮助拜登铺展亚太布局。坎贝尔的外交政策主要有三大特点:其一,强调“攘外必先安内”,认为美国应继续维持金融主导地位、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经济等显著优势。其二,反对“单打独斗”,主张“群起攻之”,力求与理念相近的盟友伙伴组成“统一战线”。其三,重视“价值观”外交,通过提升“民主”吸引力来应对东西意识形态与模式之争。
具体而言,坎贝尔力图巩固双边盟伴关系,主张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向韩国提供“延伸威慑”和推进菲律宾美军基地建设,认为“印度与越南将决定亚洲的未来”,并凭借对美澳事务的精通被称为“澳大利亚在华盛顿的伙伴”。在地区小多边机制上,坎贝尔主导设计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他还促成韩日化解历史恩怨,从而实现了美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美日韩三边关系提升;提档升级美国东盟关系,强化与南太平洋岛国接触,同时联合北约、七国集团等西方国家将亚太问题“全球化”。为强化对华战略竞争并“塑造中国的环境”,坎贝尔极尽其经验与人脉优势,打出了密集的遏华“组合拳”。当下拜登已投入2024年选战,坎贝尔被任命并出任常务副国务卿,既是对他过去三年工作的认可,也表明拜登未来会持续推进亚太战略布局。
▲ 2023年5月11日,王毅主任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会谈。沙利文左侧为印太事务官坎贝尔。
反观坎贝尔的职业生涯,尽管横跨政商学界,实现了从“国防官员”向“外交官员”的转型,但亚太始终是其职业重心所在。
在对华政策上,坎贝尔是所谓“理性鹰派”的代表。一方面,对华交往时常“横冲直撞”,鼓吹战略竞争,极力指责污蔑中国,甚至频繁在台湾和南海等主权安全问题上挑战中国红线,“鹰派”作风明显。另一方面,又懂得“克制收敛”,认为美国应摒弃对华“冷战”思维,“以竞争为主导,以合作为后盾”,主张中美应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以规避冲突。在美国持续恶化的两党极化环境下,坎贝尔得以“两面通吃”,特别是他“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与对联盟的坚定信念”使其获得了共和党人的支持。
出任常务副国务卿后,坎贝尔无疑会继续推进美国的“印太”布局,并将一些政策和做法“制度化”。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升级,拜登担心重蹈20多年前反恐战争的覆辙,任命坎贝尔表明亚太和中国仍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重心。在去年12月的提名听证会上,坎贝尔称拜登政府决心仍将“激光般聚焦于”印太地区,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故事将在这里书写”。然而,在内忧凸显之际,美国不惜集全政府之力遏制中国,应对并不存在的战略“威胁”,何尝又不是另一种矫枉过正?
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方对美一以贯之的政策。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共识和成果表明,中美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对话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中美之间的和平与进步符合两国利益,也符合整个世界的利益。希望经验丰富的坎贝尔,能听得进这位国务院老前辈的忠告,正确理性地看待中美竞争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向稳向好发展。
原文标题《坎贝尔:拜登的“亚太之手”》,文章来自公众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作者邵薪羽,来自现代院美国研究所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